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目前於新加坡任職於智庫研究員,研究興趣包括軍事現代化、鐵道與國際關係。
上週美國通過的M1A2T主力戰車軍售案讓二十年以上沒有更新的台灣戰車部隊終於追上鄰國的腳步。主流說法是台灣落後於日韓與中國外加新加坡,不過從東南亞的角度來看,恐怕不止於此。
地理而言,東南亞並非理想的裝甲戰場。除了菲律賓與印尼兩大群島國讓戰車需要渡海而行的地區外,中南半島或大陸(Mainland)東南亞上山脈與河流切割的崎嶇地形、有限的公路網、平原上水田與沼澤等條件,也讓裝甲部隊不易運動。儘管如此,戰車在1930年代就出現於東南亞,主要為泰國皇家陸軍與荷蘭東印度陸軍所使用,都是英國製造的維克斯(Vicks)各類輕戰車。雖然英製戰車是被引進到東南亞,英國在東南亞的馬來亞殖民地卻沒有戰車,只有配備機槍的勞斯萊斯輪型裝甲車與履帶底盤的通用搬運車(Universal Carrier,又因為搭載Bren輕機槍而稱為Bren Gun Carrier)。戰車的戰術價值要待日軍以95式輕戰車與97式中戰車於戰爭初期橫掃馬來亞時才得以確立。
戰後東南亞的武裝衝突主要為戡亂作戰(Counterinsurgency operations)。當輕戰車與裝甲車提供攻擊游擊隊的火力支援時,此時期區域內廣泛使用二戰美國的M-24「霞飛」、法國於1950年代發展的AMX-13以及蘇聯軍援具兩棲能力的PT-76。然而,越戰末期北越運用蘇聯T-54與中國59式入侵南越與柬埔寨再度激起區域國家對於戰車的需求。先是新加坡從印度購入少量二手的百夫長(Centurion)主力戰車,接著泰國引進美國的M-48A5戰車,同時因為制衡越南與價格的因素採購中國的59式與69式戰車。同處在中南半島的馬來西亞,受限於國內反共戡亂持續的因素,並未採購主力戰車,而是英國的天蠍(Scorpion)輕戰車配上較大的90公釐主砲,企圖「一魚兩吃」。
印尼與菲律賓受到海洋屏障,加上國內戡亂作戰的需求,反而分別輸入AMX-13與天蠍輕戰車。 越南與柬埔寨則是向蘇聯分別取得T-62與T-55戰車壯大其裝甲單位。受限於冷戰時期受限的軍火管道以及東南亞國家相對有限的購買力,當時一流、或稱為第三代的主力戰車並未出現於東南亞,但是冷戰結束後的情況就不同了。
第三代主力戰車具有數項特徵:有效射程兩千公尺以上的主砲(通常120公釐或以上口徑)、複合裝甲、至少一千批馬力以上的動力輸出。東南亞第一個引進第三代主力戰車的國家是馬來西亞。該國在1987年共產黨解散與叛亂終止後,馬來西亞陸軍開始轉型加強對於傳統作戰(Conventional Warfare)的能力,其中主力戰車是重要的一環。不過吉隆坡的計畫受到1997/98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影響而暫緩,直到2003年才跟波蘭敲定48輛(約一個營)PT-91M戰車的交易。該型戰車是以蘇聯T-72為基礎,以波蘭本身的國防工業外加西方科技提升而成。在戰車之外,馬國還同時採購同樣底盤的工兵工程車、架橋車與回收車。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軍購往往因為安全考量與國家威望而有動態或是跟風的狀況。
馬來西亞之後,新加坡於2007年從德國購入二手但升級的豹二主力戰車,外加架橋車與回收車,數量超過一百或兩個營以上。五年之後,印尼也引進二手的豹二主力戰車以及回收車,數量103輛,也大約是兩個營。泰國的歷程則跟台灣比較類似,當台灣從80年代中後期生產M-48H(CM-11)時,泰國則是引進性能類似的M-48A5與M-60A1,整個接裝持續到1990年代初期。同樣地,兩軍也都在1990年代中期取得美軍汰換下來的M-60A3,之後雙方也都進入了一段停滯期。不過沒有外交孤立的曼谷在2011年向基輔訂購49輛由蘇聯T-80為基發展的T-84戰車,外加數台回收車。不過之後烏克蘭內戰導致交貨延遲,又因為2014年政變造成與西方國家的交惡,所以泰國於2016年轉向中國採購VT-4戰車(也有MBT-3000的名稱,應該與「要你命三千」無關),前後訂單總計52輛。
緬甸、越南與寮國則有不同的發展歷程。緬甸在1988年政變時,只有二十餘輛英國二戰時期的彗星(Comet)戰車,唯中國的軍援徹底提升該國的裝甲實力,從1990年代的63式兩棲戰車、69式主力戰車,到2000年代來自烏克蘭的T-72與印度的T-55,最後在2009年再次從中國引進MBT-2000(VT-1),總共兩百餘輛主力戰車,其中六十輛以上為第三代。值得注意的是,除了T-72以外,同型的中國戰車也在鄰國孟加拉服役,數量相仿。兩國緊張的關係與雷同形式的主力戰車不禁讓人好奇北京在其中的角色。
越南在冷戰之後集中資源於海空軍,雖然在2012年一度有向波蘭採購150輛T-72的消息,卻無疾而終,直到2017年總算確認向俄國採購64輛源自於T-72發展而來的T-90,終於跟上區域的脈動。不過以越南人民軍超過千輛戰車的規模,64輛恐怕杯水車薪,所以另有消息指出以色列提供升級312輛T-55戰車,配備較佳的105公釐主砲及射控系統,與較大出力的柴油引擎。寮國則是更為極端的發展:這個東南亞最貧窮的國家幾乎無力執行任何較具規模的軍事現代化,所以直到去年該國還有在使用蘇聯二戰時的T-34/85戰車,其妥善率居然好到這些車送回俄國時,還可以直接開到鐵道平車「上鐵皮」。不確定是軍援還是莫斯科的舊換新優惠,24輛二手且升級過的T-72在同時開始交付給永珍。
總結,在M1A2T的軍售案之前,十個東南亞國家中,七個都取得了現代化的主力戰車。這不僅象徵台灣國際孤立的現實,恐怕也顯示其政治與行政上的諸多障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