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航道 威脅外島飛行安全

友善列印版本

中國向國際民航組織稟報,3月5日起新增M503沿海航道,及3條由沿岸城市機場連接增設的航道。M503航道將十分貼近海峽中線;而新增的輔助航道亦接近現時連接台灣本島及外島的航道。即使剔除軍事因素,航道管制問題將令此區域有飛行安全風險。

以金門與廈門之間的航道為例,擬議的W123輔助航道,與現時連接金門及高雄的W6航道平行。W123航道將給予來往廈門機場的航班使用,連接M503航道。然而,因兩岸各自管理所屬國內航班,故此該處將出現「一空兩管」及「一空兩制」情形。

現時於台灣本島來往金門的航班,由高雄控制塔負責導航;而新增的M503航道及W123輔助航道,將由中國民航機構負責導航。金門航空站與廈門機場相隔只有26公里左右,比香港機場與澳門機場的距離更近。加上W6航道與M503航道有相交點,該區域的空中管制及導航權責,將會變得十分複雜,甚至出現混亂。

現時,台灣的航空公司多以ATR72 飛機服務外島航綫,該飛機的最高巡航高度為25000英呎。而根據台灣民航資料匯編,來往台灣本島的外島的航道,巡航距離為11000英呎,並於13000英呎訂為轉換高度(Transition Altitude)。再根據民航航機實時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com的紀錄,過去一個月來往本島及外島的航班,巡航高度均不高於13000英呎。

雖然現時來往本島及外島航班的巡航高度,能夠避免與將來使用M503航道的高空(即約27000英呎以上)航班發生空域衝突。但是,來往廈門機場與金門航空站的飛機,將因為升降問題有機會於M503航道及W123輔助航道相遇,增加空中相遇(Near miss)風險。

更甚的是,由於交叉點屬於2個不同國家的控制中心負責各自的航空交通管理。若出現任何飛行事件,將不清楚權責誰屬。而且,中國是用公制(米)來處理空中交通,而台灣與大部分國家一樣,使用英制(英呎)處理空中交通。當中國國內航班與台灣航班,因多種原因在該處上空相遇時,處理權及高度單位為何,擬議新航道的中國民航局卻沒有任何定案!

上述的交叉風險,同樣出現於福州機場及馬祖南竿航空站與北竿航空站的情況。 

中國民航局此舉,事前並未有獲得台灣民航局同意,已經是欺人太甚。由於國際民航組織為聯合國機構,台灣因不獲聯合國承認,因此台灣民航局無從入手抗議中國單方面更改航道設計。即使台灣一方與中國大陸相討後,亦只換得「延後實施」的結果。M503航道及其輔助航道,已被中國大陸一方「先斬後奏」。

其實中國式民航規劃的霸道, 香港早已身受其害。現時由香港機場經深圳進入中國空域的航班,爬升至最少15700英呎(即4800米)方能進入中方空域。此導致香港機場於英治時期擬定多條北向直接進入中國空域的航道,因為距離太遠、飛機未能由機場爬升至上述高度而報廢。此舉令香港機場航班最高處理量,由每小時82-86班下跌至每小時68班,白白將香港機場的效率打折。

昨日香港,今日台灣。香港機場未能使增加升降班次,都是拜中國式民航規劃霸道所賜。台灣人應該醒覺,中國大陸連香港這個獨立的飛行情報區(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都可以咄咄迫人時,就更加不會因為幾個台灣外島的民航交通,而放棄在空域控制權上張牙舞爪。捍衛台灣空域,不只是國家主權和軍事安全的考量,更是對來往外島的民航旅客的飛行安全負責。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