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 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九九八年北京照常歡迎你

友善列印版本

每次到了選舉,有人就會推出「九二共識」這塊招牌,幾乎是拿著刀子架在對方的脖子上逼著對方一定要說出:「承認九二共識」這樣的話,彷彿不承認「九二共識」,台灣就會大禍臨頭,兩岸之間就會地動山搖,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還記得一九九八年的「辜汪會晤」。

一九九八年,兩岸之間並沒有「九二共識」,辜汪就在上海碰面了,代表李總統的特使辜振甫還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雙方舉行了辜江高峰會,辜振甫先生還當著江澤民的面,請江澤民重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一九九六年兩岸才剛發生過台海飛彈危機,一九九八年,兩岸雙方就在沒有預設立場及前提之下舉行了「辜汪會晤」,當年沒有人提「九二共識」,我方也不必提「一個中國」,這證明「九二共識」只是個假議題,兩岸之間沒有「九二共識」事情還是辦得成,關鍵就在於談判團隊怎麼談以及領導人的能力。

如果大家再細心一點,回頭去翻閱二千年以前的報章雜誌或是任何有關兩岸的文獻,絕對找不到「九二共識」這四個字。

因為「九二共識」這個名詞在二○○○年以前是不存在的,它是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新政府尚未就任前,由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蘇起所發明的新名詞。

蘇起根據兩岸在一九九二年舉行的「香港九二會談」,發揮想像力之後,聲稱當時有「共識」,於是加上了「九二」的稱號,創造了「九二共識」這名詞。二○○五年連胡會在北京高舉「九二共識」,從此「九二共識」成為國共兩黨推動兩岸關係的「通關密語」。

那「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

「九二共識」來自於一九九二年中國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由官方指派成立的「民間」機構),在香港的會商。當時雙方並沒有確認彼此之間達成了什麼共識,包括當時負政策責任的總統李登輝,陸委會主委黃昆輝,以及參與香港談判代表的許惠祐都異口同聲澄清那是一場兩岸協商文書認證及掛號信函查詢的會談。

針對中國提出要在協議文本中,對「一個中國原則」必須納入表述文字的主張,雙方經過數度的協商,在表述文字上完全沒有交集,最後促使兩岸擱置爭議的,是我方提議「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北京方面模糊回應表示「尊重並接受」。

當時擔任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兼發言人的馬英九,就曾在記者會上指出「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問題上,中共如果想用一個模糊的概念把我們吃掉,我們是不會接受的。我方不能接受不加註說明的一個中國原則。」至於中國方面,則是到今天仍然是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作為兩岸共識。

一直到二○○五年的「連胡會」,「九二共識」這幾個字真正出現在兩岸文件上面。

二○○五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舉行「連胡會」,「連胡會」後,雙方發佈五大願景,五大願景第一條就是「促進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盡速恢復平等協商。」從此國共兩黨一同揮舞著在九二共識大旗,展開一連串的緊密互動。

不過仔細檢視二○○五年的「連胡會」。當時連胡會的主角連戰、胡錦濤,一位是國民黨主席、另一位是中共總書記,他們背後代表的是中國國民黨以及中國共產黨。

依據我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兩岸談判必須透過政府授權海基會和對岸的海協會來處理,但是「連胡會」達成的「九二共識」並沒有經過法定的程序,「這樣的九二共識等於是國共講好的『國共共識』」一位曾經參與兩岸談判的資深幕僚說。

在陳水扁執政時代,有一群人一再向人民打包票,只要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和平相處,台灣經濟發展可以依靠中國龐大巿場,從此即能無憂無慮。之後隨著兩岸氣氛逐漸趨向緩和,加上二○○八年馬英九再度政黨輪替成功,「九二共識」幾乎成了國共推動兩岸關係神聖不可侵的「神主牌」。

到了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前夕,台灣幾大企業主爭相出面挺「九二共識」,把「九二共識」、「和平紅利」的想像張力拉到了最高點,甚至綠營內部很多人也開始檢討,認為二○一二蔡英文之所以敗選,「最後一哩路」沒有走完,就是因為沒有接受「九二共識」,彷彿國共兩黨只要三不五時唸唸「九二共識」咒語,就可讓台灣的前途光明無限。

只是時間是最好,也是最殘酷的解答。原本民眾期待支持「九二共識」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改變,結果在馬政府執政七年多之後,現在事實的發展卻是,當初國民黨極力推銷「九二共識」時所編織的美好前景,在時間的驗證下已逐漸證明都是空頭支票。

這七年多來,海峽兩岸對立態勢雖趨緩和,但政治層面換來的卻是國家主權急速流失的疑慮。至於市井小民感受最深的經濟生活層面,一般民眾感受到的是,平均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十六年,貧富差距更加擴大,年輕人的失業率不斷上升,經濟不但沒有好轉還越來越糟。

當然最關鍵的在於馬政府宣稱的「和平紅利」(大陸稱為「讓利」)遭到少數權貴把持(目前兩岸都稱之為「買辦」),甚至房價大漲、黑心油都跟鮭魚返鄉賺大錢的少數台商有關。相形之下,多數台灣廠商在這一波大陸同業紅色供應鏈崛起的過程中,反而越來越感受到沈重的競爭壓力,大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當描繪的美夢幻滅,「九二共識」就如同「國王的新衣」遭到揭穿,民眾的憤怒可想而知,如今「九二共識」逐漸失去市場,不僅僅是民調上顯示民眾不再認同,去年三月太陽花學運掀起的巨浪,以及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的慘敗,在在說明「九二共識」這塊招牌在台灣已經不再受到民眾青睞。

根據今年七月三十日台灣指標民調公佈的民調顯示,有五九‧五%的民眾認為明年五二○後的新政府應該與中共談判協商對未來兩岸關係的主張,並取代「九二共識」,只有一六‧六%認為不應如此、另二三‧九%未明確表態。

根據民調的交叉分析顯示國、民兩黨支持者有七三‧五%及六四%認為新政府應該與中共談判協商對未來兩岸關係的主張,並取代「九二共識」,且愈年輕或教育程度愈高者有此看法的比率愈高。

《聯合報》在今年九月十九日公佈兩岸關係趨勢調查發現,民眾對於台灣前途的看法持續朝支持「永遠維持現狀」發展的比率上升到五五%,創歷次調查新高;而想到中國大陸工作、定居、創業、念書的台灣民眾,則創六年來新低。

兩岸的情勢瞬息萬變,台灣民眾希望兩岸「維持現狀」的比例卻持續增加當中,兩岸的下一步要怎麼走,目前大家都還在摸索當中,但是可以很確定的是「九二共識」這塊招牌已經生鏽了!

尤其現在許多具有投票權的年輕人,他們都在一九九二年之後才出生,而這樣的人未來不會減少,只會愈來愈多,要說服這樣一群年輕人接受一個具有高度爭議卻又模糊的概念相當的不容易,今年以來,就有好幾位年輕朋友告訴我:「一九九二年他們根本還沒出生,憑什麼要他們接受一個爭議又模糊且無中生有的共識,且讓這樣的共識決定他們的未來。」

就算是騙,也只能一、兩次,沒有辦法永遠的騙下去,當外在華麗的的包裝紙,隨著時間流逝而一張一張的被拆下來,裡頭究竟放著什麼東西還是會受到嚴格檢視的,「九二共識」這樣的騙術走到今天接近十六年,終於到了窮途末路,必須重新審視的時候。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