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環境經濟熱門
環境經濟
許峻賓
8 月 19,2018
加入CPTPP 臺灣還有機會
7月中旬CPTPP 11個會員在日本東京召開談判代表會議,該會議中討論各國現階段國內審議進度,也針對下一階段新會員的參與進行初步討論。從外國媒體的新聞資訊中,目前有表達加入意願的國家包括:泰國、印尼、哥倫比亞、韓國、臺灣與英國,但在部分媒體中卻只有列出泰國、哥倫比亞。 因此,國內部分媒體判定臺灣已無機會參加第二輪談判,然而,筆者認為,此一結論下的太早,臺灣仍有機會參與。...
環境經濟
紹沖
8 月 07,2018
從《拿破崙之村》看地方創生的另一種選擇
《拿破崙之村》(ナポレオンの村)是2015年改編自真人真事《獻米給教宗的男人》一書的日劇,與同年日劇《限界集落株式会社》同樣探討「限界集落」此一棘手問題,不過兩部戲的主角身分恰恰相反,《拿破崙之村》主角為極富幹勁,輔導地方轉型的「超級公務員」(從被動執行轉換成主動規劃,勇於任事的現代公務員),《限界集落株式会社》則以當地農戶為主角。 「限界集落」一語源自日本,指65歲以上人口達50%以上,...
環境經濟
蔡明芳
8 月 07,2018
【滬尾經濟學】忽視環境外部性 人類勢必付出代價
近日,連日高溫造成用電需求大增,引使得許多人擔心台灣會面臨限電或跳電危機。依據經濟學原理,但市場用電「需求」增加時,市場的電價應該要調整。需求的增加指的是在面對氣溫愈來愈高的情況下,不管每一度的價格多少,消費者的用電需求「量」都會增加。 換句話說,無論一度電的訂價高低,消費者對於電的購買量都會增加。但由於台灣電價固定,故使用者不會有節電的誘因。 不可否認,全球氣溫每年不斷上升,...
環境經濟
蔡蕙如
8 月 02,2018
台灣豈能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缺席
由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和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共同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是目前全世界創新能量分析與排名中最具規模、也最具有權威性的一份評比。今年7月10日公布的2018年度報告,...
環境經濟
蔡明芳
7 月 31,2018
【滬尾經濟學】川普經濟學:公平貿易vs.自由貿易
貿易自由化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也致力於降低各國的關稅障礙或消除貿易保護壁壘。就全球貿易的角度而言,當影響貿易的障礙愈少時,貿易所創造的產值(餅)愈大,同時,當貿易的障礙愈低時,消費者或生產者至少不會變差。因此,我們可以常聽到「自由貿易一定是最好的」。 有趣的是,若自由貿易一定是最好的,...
環境經濟
楊鎮宇
7 月 26,2018
【書摘】《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加護病房式農業
書名:食.農:給下一代的風土備忘錄 作者:楊鎮宇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2月 加護病房式農業 許多學者、作家在討論地球的生態環境時,不約而同都以復活節島的故事為例,強調如果一個社會的發展缺乏「永續」的概念,將帶來崩毀的風險。然而,在農業領域的發展,卻持續走向「工業化農業」的趨勢。以增產為主要價值,使用農藥、化學肥料提高了作物產量,...
環境經濟
理查
7 月 24,2018
【荷事生非】解讀荷蘭政府眼中的循環經濟
伴隨人口成長以及新興國家對於原物料需求不斷增高,全球面對未來發展的壓力逐漸白熱化,讓早在20世紀末期就被提出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概念,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近來在台灣,循環經濟也成為重要的發展主軸。而在眾多推動循環理念的歐洲國家中,荷蘭經常被台灣視為學習對象。它的成功除了蓬勃發展的民間組織、商業創新與公民力量以外,政府在背後所扮演的支持與推動角色,...
環境經濟
蔡明芳
7 月 11,2018
【滬尾經濟學】伴隨颱風而來的「預期心理」
中央氣象局對於強颱瑪莉亞侵台的預報,使得民眾紛紛前往超市或賣場準備防颱的乾糧與蔬果,間接造成蔬果價格的上漲,每次颱風來襲,這樣的戲碼總是不斷的上演。產品價格的變動可能受供給面或需求面的影響,因此,任何會影響供需的外在因素或條件變動,都會改變消費者或供給者的行為,進而造成產品價格的波動。 以颱風為例,颱風來襲必然會同時影響供給面與需求面,颱風來臨前,民眾的預期心理使得需求上漲,...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林修民
6 月 27,2018
美中貿易戰的核心——影響未來國力的科技爭霸
美國於6月15日宣布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課徵25%關稅,總統川普在聲明中雖然表示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良好情誼很重要,但必須防止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在此同時川普還警告中國別報復,否則美國會追加關稅。在川普發表書面聲明後,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詳細清單,共計1102個品項、價值達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分兩階段課徵25%的關稅,第一階段818項、價值340億美元的產品將自7月6日實施...
環境經濟
蔡明芳
6 月 25,2018
【滬尾經濟學】從生活經驗看人民為何對經濟成長無感
不管任何政黨執政,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往往都非常關心經濟成長率的高低,即我們熟知的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GDP係指在一段期間內,一國國內所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因此,只要是在本國國內發生的生產活動都計入GDP。 本國所生產的產品可能在國內市場進行銷售,也可能銷售到世界其他國家,即出口。當一個國家的人均國民所得高,...
‹
…
4
5
6
7
8
9
10
11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