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環境經濟熱門
環境經濟
蔡明芳
五月 29,2018
【滬尾經濟學】產業的軟硬整合:夾娃娃機與扭蛋機
一直以來,夾娃娃機都非常受到許多不同年齡層的消費族群所歡迎。夾娃娃經濟風潮如此盛行,除了消費者喜歡夾娃娃以外,也需要有很多廠商提供夾娃娃的機台與吸引消費者的娃娃。 夾娃娃經濟的產業分工模式包含提供場地與機台的場主與分租機台的台主,此即經濟學中所稱的上下游垂直關係產業或互補型的產業關係。這是因為夾娃娃機必須搭配娃娃才可以生產或營業。夾娃娃的機器大同小異,台灣也有不少廠商從事機台的製造...
環境經濟
陳思穎
五月 15,2018
核廢料處置需多重效益分析
最近原能會預告《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修正草案》,放在國發會的公共政策網路連署平台徵求各界意見,修正內容將直轄市納入選址範圍,而引發社會反彈,認為核廢料不應該放在人口稠密的直轄市。然而,核廢料處置的爭議不斷,無論如何放置皆不免引起民眾疑慮,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看到核廢料的政策難題? 在台灣核廢料政策制定的場域下,過去長期以科學家、技術官僚的專業意見為重;...
環境經濟
林修民
五月 14,2018
台灣的產業與能源轉型之入門磚——智慧電錶
不管是台灣最近爭議的深澳燃煤電廠啟用、亦或是離岸風電設置所帶來的環保議題,面對以後廢核所產生的可能缺電缺口,在開源不易且面對未來不管是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等新形態用電需求下,如何有效率的管理能源成了非常重要的解決方案,而智慧電錶的推廣即是此入門磚。行政院2017 年起推動低壓智慧電錶裝設,預計今年 20 萬戶、民國 109 年 100...
環境經濟
張肇烜
4 月 24,2018
【人心人術】主動清掃河岸環境⋯⋯移工:「台灣是我家」
這是台中最美的背影!在台中的綠川,每個月都可看到一群人默默地清理河岸環境,他們是大家口中說的「移工」、「外勞」、「外籍看護」,他們卻是這麼的愛護台灣這塊土地;主辦人Pindy說:「台灣是我們第2個家,想要一起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事!」 「我來自印尼中爪哇島,在台灣當看護⋯⋯」嬪蒂(Pindy)是人們口中的「外勞」、「外籍看護」。她和我們都同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活著,根據最新統計資料...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李懷仁
3 月 22,2018
《經濟學人》怎麼惹怒馬來西亞政府?
馬來西亞政府最近跟《經濟學人》槓上了! 我們台灣人對《經濟學人》這份雜誌應該很熟悉,畢竟《經濟學人》在2012年曾以一篇「笨蛋馬英九(Ma the bumbler)」稱呼當時的馬總統,還引國內一陣討論。 本月,這份國際性的新聞雜誌連發兩篇文章,重批馬來西亞政府對將要舉辦的大選有不公平的作法,而且下標都很殺,「操控」」、「小偷」、「偷竊」,這種字眼都出現。...
環境經濟
黃萬傳
3 月 11,2018
農產品產銷秩序化有這麼困難嗎?
前些日子,因北農休市導致蔬菜產地價格崩盤,除引發政治究責問題外,再度重演農產品產銷失衡的舊戲碼。此一失衡問題,已是多年沈痾,且近年來越趨嚴重,如水果、蔬菜、水稻、毛豬及一些家禽,窺其原因,不外乎農產品具生物性、淺性市場結構及產銷制度不健全。 任何生鮮農產品皆具生命週期,即所謂生物性,致衍生農產品在生產面有一些特性,如季節 性、易腐性及一定生長期間,進而衍生農產品的產量每年不一、...
環境經濟
楊虔豪
7 月 06,2017
【首爾想想】勞方喊漲、資方喊凍、政府兩難…南韓基本時薪談判「陣痛中」
「請多關心與支持將基本時薪調漲到一萬韓元!」 「現在為數眾多的勞工生活得很辛苦,調漲到一萬韓元是有必要的!」 最近在首爾地鐵內,都能見到大型量販店工作的服務業工會成員,在列車裡向乘客發送傳單,並喊出訴求。 而睽違一年,歷經政權輪替,如今又來到該商討下年度調漲基本時薪的時刻。 去年,南韓最低薪資委員會將最低時薪從6030韓元(新台幣172元)調漲到6470韓元(...
環境經濟
劉威良
6 月 28,2017
【德國想想】年金改革超越德國 台灣應感到自豪
年金改革,是多年來政府應該也是必須有擔當改革的事。今看到三讀通過修法,甚為欣喜。因為,年改是世代正義,被改革者因為收入減少而不平,但是不改革,拖垮國家財政更是不可承擔的沈重。 德國福利雖然各方面比台灣進步一些,但對於公務員的年改,德國國會礙於不想得罪公務員,根本不敢砍公務人員的福利。德國公務人員年金僅以退休前最後兩年,也經常是最高的薪資採計,優厚的家眷撫卹與賦稅的優惠,...
書評書介
,
環境經濟
The Agora Press
五月 16,2017
【書評書介】從北歐「人的城市」經驗,看台灣「建築之間」公共空間
丹麥知名都市設計者揚‧蓋爾(Jan Gehl)的《建築之間》、《人的城市》兩本經典著作,近日在台灣發行中文版。針對北歐經驗在公共空間的經營,借鏡到台灣的實踐,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主任郭瓊瑩期許台北也能善用「建築之間」的公共空間,成為「人的城市」。 北歐居民看到陽光就想走出戶外,想去與其他人互動,郭瓊瑩主任指出,相較於此,在台灣人們比較不常停留在建築和建築之間,即使是西門町或東區的空間...
環境經濟
了凡
五月 04,2017
薪酬保密真的對公司好嗎?
相信不只是我一個人的經驗:到新公司報到後,收到一份「薪酬保密協議書」,可能寫著「乙方同意於在任職期間遵守公司薪酬保密協定,同意不直接或間接透露個人薪資資訊予公司其他同仁,且不詢問其他同仁薪資細節,若違反此規定,願無條件接受公司之處分」。 根據Glassdoor 2016年的調查,只有36%的受訪者說他們的公司內部實行薪酬透明的方法,顯示大部份公司還是傾向維持薪酬保密的原則。但仔細想想,...
‹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