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環境經濟熱門
環境經濟
林士清
6 月 06,2016
高雄要展現新南向政策商貿基地的雄心壯志
蔡英文政府在總統府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及國家級「東協與南亞研究智庫」,希冀以人為核心的五年期對外經貿新戰略,積極推動與東協及南亞地區之人才、產業、投資、教育、文化、觀光、農業等發展密切的雙向交流及合作。是以,新南向政策企圖將台灣最擅長的資通訊科技、金融產業、智慧機械,甚至物聯網發展脈絡等都納入之,而地方政府在新南向的政策網絡中有很大的發揮機會,尤其高雄具有物產、運輸、工業等優勢,...
環境經濟
林宏燦
五月 10,2016
先別提農村再生,你有聽過「農藥代噴」嗎?
今年的農民節如同往年一樣,各地縣市政府和農會都會舉辦農民的表揚活動,在站台上往下看去,台下滿滿的都是髮色鬢白,臉上全是歲月痕跡的老人家。大家都知道農村的凋零,大家都對此發出各種警訊,但是,官員們要嘛沒有實務經驗,要嘛就是離農業太遠,台灣的農業政策總像是鬼畫符,令人百思不解。 農產業要振興,農村要留住人,最根本的就是工作環境的改善。唯有讓第一線人員獲得更好的資源與裝備,讓現場的從業人員更安全...
環境經濟
郭永興
4 月 06,2016
從鴻海的不瞭解,看台灣代工業的新功課
四月初鴻夏戀簽約落定,看得出來鴻海急著討夏普人,或者是說整個日本社會的歡心。簽約後不久鴻海就宣布要建夏普創業者早川徳次的紀念館,同時鴻海也宣布要買回不久前夏普因為財務危機而賣掉的總部大樓。 但是鴻海的努力,似乎效果不大。在大阪非常有影響力的《每日新聞》是這樣報導鴻海要融入夏普的努力:四月二日簽約之後的晚上,夏普鴻海約六十人的幹部在堺市的飯店舉行晚宴,晚宴上郭董講了好聽的話,說「...
環境經濟
黃冠群
3 月 31,2016
台電要先檢討外部成本──對外部性與責任分配的再思考
新政府將在5月20日上台,競選時提出的各類政見也將開始實踐。「非核家園」做為蔡英文的能源政策論述,也在近期引發社會對於能源議題更多的討論。要實踐非核家園的第一步,筆者認為重新檢視台灣多年來電業政策背後所隱含的價值選擇有其必要性,本文將以外部性及責任分配的角度,提供讀者對於發電成本的另一種視角。 在核能議題的討論中,時常可以看到擁核者對於反核者的非理性批評,...
環境經濟
林維熊
3 月 27,2016
對於新政府產業政策的建議──思慮週詳的策略才可能成功
策略因產業不同而改變 政府的產業政策就如企業的策略一樣,本質上深受產業技術與市場需求特徵影響,沒有一套企業策略可以適用於各種不同產業的企業。同理,也沒有一套政府的產業政策可以適用於所有的產業。因此,不論企業或政府的策略都需要精緻的客製化(Customization)設計。 關於新政府的產業政策,根據策略經濟的知識,本文提供五個不同於產業政策的傳統看法,供新政府施政參考: 一,...
環境經濟
張昭仁
3 月 04,2016
綠色價值的經濟策略
紅色供應鍊是過去八年馬政府親中經濟政策培養出來的產物,它的特點是對臺灣目前產業的替代性高,它有中國低工資,內需市場及共產黨政府的支持。過去跟他們互動高的產業都面臨他們的競爭,結果就是失血行銷,從壓低工資到潰敗被低價收購,進一步透過資本市場運作,用臺灣錢控制台灣產業。這己經不是假設性議題,而是馬政府末期正在發生的現在進行式,也是馬政府八年經濟政策的總結。 如何跳脫這個困境是台灣經濟迫切的議題...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陳怡秀
2 月 24,2016
【日本想想】 三頭六臂──便利商店小店員大不易
「喂,說話啊,客人不是神嗎?」 「不,上帝已死,所以客人才不是神。」 這段對白出自日本深夜日劇《ニーチェ先生》(尼采老師),該劇場景設在便利商店,是擔任便利商店店員的男主角反駁奧客時的經典台詞,借用了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名言。我也在日本便利商店打工,老實說,多想像這樣帥氣地回教奧客一句呀。要說打工時碰到的煩心事,說也說不完,沒想到台灣也有人建議,便利商店店長應該具備防災師執照,我想,...
環境經濟
,
社會安全
藍森
2 月 16,2016
【時事想想】 緊急救援180小時(上)
地動山搖 2月6日清晨3:54,我莫名驚醒,有種忐忑的不安,彷彿有大事正在醞釀。 3分鐘後,住家整排透天厝像坐在一塊波動的海綿墊上,劇烈搖晃,牆壁轟然作響;天花板的吸燈被震得搖搖欲墜;路上車輛,被搖得警報器大作;原本漆黑的窗戶,瞬間亮燈。靜謐的黑夜裡,依稀聽到有鄰居驚恐大叫:「大地震了!」 接著,臉書訊息聲不斷響著:地震、地震、地震。數分鐘後,...
環境經濟
,
財政金融
,
政黨政治
,
社會安全
簡立易
1 月 17,2016
新人政治是否會為台灣帶來新政治方向?
大選結束,當然還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大量新人進入國會,這次選舉的特性在於新媒體新科技全面進入選舉,對於大量的新人進入國會,是否會為台灣帶來新政治方向? 以台灣國會過去的特性來看,連任比例並不高,新人進國會,事實上並不是特別新奇的事情。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向來內聚力高的特色來看,挾高選票的後盾,將會理所當然成為主導未來國會議事的主角。 以台灣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未來年金、長照...
環境經濟
mlkj
1 月 05,2016
「基本工資調高至三萬」帶來的違和感
總統辯論會中,國民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喊出,要在四年內將基本薪資由現行的20,008元,提高到30,000元,扭轉低薪國恥,讓加薪帶動經濟成長。跟辯論會中多次點名蔡英文相比,這可以算是一個比較具體的目標(有數字、有年限),也呼應了去年1129前很活躍,但近日較專注於本業的郭董「總統候選人要定經濟硬標準」之說;但究竟,這個數字在實質上有多大意義? 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