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前來荷蘭馬斯垂克大學唸歐洲公共事務碩士後,我回到台北加入荷蘭駐台辦事處農業組,同時在淡江大學歐研所緩緩地完成了分析荷蘭生質燃料政策變遷的博士論文。然後,我這個在台灣出生、香港長大、歐洲流浪、重返台灣多年又搬到荷蘭的移居老手,終於開始體會環境變遷所帶來的內心衝擊。但是,原來在人生轉彎處重新認識自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這一切都要從糧食浪費開始說起。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2013年出版的「糧食浪費足跡」報告指出,歐洲地區所生產和消費糧食的整個產業鏈,平均大約有三分之一仍可食用的糧食原料及成品,最終因沒有被食用而導致浪費;而歐洲地區消費者的浪費情形,中高收入戶為31-39%,遠比低收入戶的4-16%嚴重(註1)。 荷蘭是歐洲的富裕國家,雖然國內也有低收入戶,但從國家整體來說絕對可以對號入座上述所指中高收入戶的統計數字。在荷蘭消費者所採買的糧食中,平均每年每人丟棄14%仍可食用的部分,相當於浪費掉大約150歐元或47KG的糧食(不含飲料);其中液態乳品占26%,其次為麵包(18%)、蔬菜(11%)、水果(10%)。(註2)
荷蘭麵包丟很大
麵包是荷蘭人的主食之一,餐廳、超市、麵包店每天端出各式各樣新鮮好吃的麵包,填飽了一千七百萬個咕咕叫的肚子。烘培產業估計荷蘭每年每人平均購買大約60公斤麵包(註3),但是基於「點太多吃下」、「買太多吃不完」、「擺太久變老了」等理由,造成消費者平均每買五個麵包就會丟掉一個,每天扔掉超過四十萬個麵包的驚人數字!(註4)
其實在大量生產的麵包產業鏈中,眾多「廢棄」麵包都已有在回收利用,例如:大型麵包工廠製程中所產生規格不對的NG麵包,可加工做為其他食品或飼料;連鎖超市賣不掉但還在保存期內的麵包,可送到「糧食銀行」(Food Bank)轉分發給低收入戶;但是小型商家和一般消費者的廢棄麵包,因缺乏規模經濟並且具有一定的回收難度和高昂成本,時常被直接丟棄。
另外,民生廚餘在荷蘭並不是一種有被分類回收的垃圾,所以麵包更是容易被直接丟棄;或許有些人會拿到路邊去餵鴿子或到河邊餵魚、水鳥,不過這不止讓動物吃錯東西,遺留在路邊或草皮上的麵包往往也引來大量老鼠,造成公共空間的污染和衛生問題,因此有些地區甚至已禁止餵食野生動物。
Broodnodig把老麵包變新能源
有甚麼辦法可以把荷蘭每天所拋棄的麵包收集起來,並且廢物利用呢?位於鹿特丹的新創Broodnodig Foundation (註5)想了一個把這些麵包變成再生能源的辦法。首先,要在商店、教堂、清真寺、兒童農場等熱門地方放置麵包回收桶,然後把回收到的麵包送到鄰近已裝設麵包厭氣槽(anaerobic digester;或稱發酵池)的合作麵包店,再將所生產的生質瓦斯用在麵包店,從而降低其能源成本、間接提高小麵包店的生存機會。根據Broodnodig的實驗,一公斤麵包可產0.8立方公尺的生質瓦斯;換個方式來說就是半條麵包可提供煮飯半小時所需的能源。(註6)
一般工業型態的農食品產業WTE (waste-to-energy廢料到能源)做法,是在農業設施集中的地區裝設大型厭氣槽,把可食用或不可食用的有機物質,如:玉米、洋蔥皮、脂肪、豬糞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投進厭氣槽裡,經過特定的時間、水分、溫度和菌種的作用之後產生沼氣。沼氣中的甲烷經提純後可直接供應到天然氣(瓦斯)管,或經熱電共生馬達轉換為電力和熱能後,輸往電網和鄰近社區的熱水管。
相較之下,Broodnodig與其合作夥伴正在開發的是很不一樣的WTE模式。他們針對的是都會地區的廢棄麵包,研發小型但專業的厭氣槽,使用單一種原料(麵包)而產出的生質瓦斯,則是以供應現場營運所需為主。企圖解決棘手的都市環境、衛生、垃圾和糧食浪費等問題,並同時創造綠能幫助小蝦米生存的提案,符合共享經濟和循環經濟的精神,贏得鹿丹市政府CityLab 010所獎勵的新創基金20萬歐元 (註7)。雖然Broodnodig目前仍處於試驗和推廣階段,但已獲得多方矚目,曾入圍提拔了許多新創公司的荷蘭「勁爆創新獎」(Radicale Vernieuwer)2015年度準決賽,台灣三立電視台《消失的國界》採訪團隊也曾飄洋過海前來訪問。
阿姆斯特丹的Gascoland社區麵包店的實例
在阿姆斯特丹西區的Kolenkit社區,也有一個把老麵包變新能源的案例。這個社區有為數不小的穆斯林人口,在其文化上認為麵包是上帝所賜予的糧食,因此吃不完的麵包變硬、變老了也不應隨意丟棄,只好放在公共空間留給野生動物吃,結果卻是鼠滿為患。有鑑於此,先後有兩個藝術家團體(Pink Pony Express、Cascoland)企圖以創意解決社區問題,想到了把這區的老麵包收集起來,作為生質瓦斯的原料,因而獲得阿姆斯特丹市政府的補助,跟能源顧問Amsterdam Energie及Enki Energy合作開發社區型、麵包專用的厭氣槽。經過多年的討論和實驗,一家專以老麵包產出的生質瓦斯來烤新麵包的社區麵包店,已於2016年初正式開幕,取名為「Gascoland」。(註8)
結論
Broodnodig和Gascoland這兩個以廢棄麵包生產生質瓦斯的案例,一個仍在試驗階段、一個發現以麵包所產的瓦斯品質有待改善,因此我們或許暫時無法說這是「垃圾變黃金」的大成功案例,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荷蘭甚至是其他同樣以麵包為主要浪費項目的國家(例如:德國 ,註10),不只需要在消費者端加強宣導改變浪費行為,同時也迫切需要像Broodnodig和Gascoland這樣從「創新」角度來解決驚人廢棄麵包量的大膽嘗試。
註1:P. 13-14, Food Wastage Footprint: Impacts on Natural Resource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13.
註2:Voedselverspillilng door Consumenten Factsheet
註3: Hoeveel brood wordt er in Nederland gegeten?
註4: 400.000 broden per dag weggegooid
註5:Broodnodig這家公司名字很有意思:在荷蘭語裡,brood 就是麵包、而nodig是「必要的」,兩個字加起來是一個荷蘭人常用的形容詞broodnodig,用以形容某個東西「跟麵包一樣重要」。以此為公司命名,說明了經營者認為善用麵包資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註6:參考Broodnodig Foundation官網。
註7:Turn old bread waste into green energy
註8:Gascoland的故事來源。
註9:Gascoland bread digester
註10:德國University of Hohenheim的研究顯示德國消費者平均每人每年丟掉相當於€235或81.6KG糧食,其中53KG是可以避免的,例如麵包等烘培產品即在可避免的廢棄品項中占19%。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