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宋姿瑩
7 月 28,2023
【勵馨想想】當同婚家庭收養小孩 收出養社工看見的新挑戰
2023年5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修正案,同性婚姻的伴侶正式可以共同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消息一出,許多關注此事的民眾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像是:「太棒了!同志伴侶不用再結婚和收養二選一!」、「修法是為符合子女最佳利益!」、「同志家庭收養的小孩很容易被霸凌?」、「如果小孩本身不想被同志收養呢?他可以選擇嗎?」不論是支持還是質疑,各種聲音紛紛出現。...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王升含
9月 01,2022
【荷事生非】荷蘭博物館的轉型正義(下):西印度公司——歸還奴隸的尊嚴
上集回顧:【荷事生非】荷蘭博物館的轉型正義(上):東印度公司——償還掠奪而來的藝術品 去(2021)年五月,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林布蘭故居博物館(Rembrandthuis)上演了一場互動式展覽,主角是一隻曾被林布蘭等畫家臨摹的大象:Hansken。Hansken 是一頭十七世紀,從錫蘭(今斯里蘭卡)應當時奧蘭至親王(Prins van Oranje)弗雷德里克.亨利(Frederik...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楊晴盛
7 月 16,2022
【勵馨想想】「每一種性別都應該被重視和友善對待」的在地實踐
身為勵馨基金會宜蘭分所性別與倡議專員的我,經常受邀至校園向參與教師性別平等教育相關研習的學員分享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或認識性平三法——《性騷擾防治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 在國小、國中階段對於教師,《性別平等教育法》的解說尤其重要,例如性平法第一條就開宗明義指出:「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林明璞
12 月 21,2021
【勵馨想想】女性因家庭而離開職場的後人生階段——我成為了一位母親,但我還是我嗎?
我今年八月轉變身分成為一位母親,當時面臨到很多父權體制的議題。在我決定僅請留職停薪半年的育嬰假時,家中長輩驚嘆詢問:「這樣妳不會與孩子不親嗎?」當下我甚感疑惑,為何他們不是擔心男性與孩子不親,更詢問我是否可以請滿兩年育嬰留職停薪,說別人家的母親都是在家帶小孩,沒有在工作的。 身為一位社會工作者,被迫要符合社會所期待的母親樣態,著實感覺到不舒服。我仍依照自己的決定前行,...
教育文化
劉紋吟
五月 10,2021
【勵馨想想】停止情緒勒索,別讓親密關係窒息
阿丞與小琍已經離婚三年多,兩人育有一名女兒,阿丞總是以女兒的名義要求小琍照顧小孩、要小琍奔波往返甚至同住過夜,小琍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只是被當作免費保姆。雖然知道這是阿丞對自己的「情緒勒索」,但她並不曉得該如何停止,只能重複著被勒索的過程……。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為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發揚的詞彙。...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吳尚書
3 月 22,2021
【南洋想想】Drishyam:小成本的大奇蹟
常看印度電影的讀者大概可以體會當地賣座電影的元素,像是主要的語言市場(例如印地(Hindi)或是泰米爾(Tamil))、俊男美女的主角、華麗且陣容浩大的舞蹈、大場面的動作場景、以及眾多的海外場景。若是一部沒有舞蹈、也沒有打鬥,然後場景只是印度南部的山區鄉村,主人公只是中年父親跟他的家庭,而語言是主要限於西南部克拉拉Kerala)州馬拉雅拉姆(Malayāḷaṁ)語的電影恐怕很難跟賣座有任何聯想。...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Nam Quốc Văn
12 月 14,2020
【越南想想】武漢肺炎蔓延下,台越之間這件事卻不減反增
今年雖然受到武漢肺炎的影響導致跨國活動急速冷凍,然而台灣與越南之間的文學譯介出版卻不減反增!最受矚目的出版有二本,分別是廖瑞銘的《舌尖與筆尖:台灣母語文學的發展》(越南文版)及阮登疊的《越南現代文學》(中文及台文雙語版)。 《舌尖與筆尖:台灣母語文學的發展》由國立台灣文學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翻譯成越南文並與「越南作家協會出版社」正式在越南出版。...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陳力綺
12 月 10,2020
【波蘭想想】距離就是一種美的波蘭師生關係
波蘭是一個很適合旅遊的國家,不只風景優美,而且物美價廉。但對於想要去歐洲國家留學的台灣學生來說,波蘭常常都不會被列在首選名單內。 關於波蘭的大學,比較廣為人知的有下列這幾個特色: 一、波蘭國立大學的不同系館常座落於城市的各角。如果你/妳去克拉科夫(Kraków)旅遊,經過的某個古老建築物,有可能就是亞捷隆大學(Uniwersytet Jagielloński)的某個系館,...
教育文化
臧威環
4 月 01,2020
【勵馨想想】她、他、還是TA?從歐語經驗反思台灣性平書寫之路
'Hi! My name is John, my pronoun is he/him. Nice to meet you all.' 嗨!我叫約翰,我的性別稱謂(人稱代名詞)是他/他,很高興認識大家。 這是筆者在英國留學時,第一次聽到同學做自我介紹,發現他竟然會特別強調自己的心理性別,著實讓人感到驚艷。對於母語為中文的使用者而言,他/她在口語的使用上都發ㄊㄚ,...
教育文化
李公元
3 月 18,2020
【春風化雨】戴口罩的自畫像 讓靈魂去旅行
三月初,我收到了台灣美術教育家鄭明進老師寄來的信件,裡面是四張他跟三個孫子「戴口罩的自畫像」,看到這些作品,讓我會心一笑,鄭老師果然是時代的「老先覺」,當全世界都在為武漢肺炎苦惱時,他充滿智慧地畫出這樣的自畫像,留下了「病毒時代」強而有力的圖像見證。 不久後,我打電話跟鄭老師致意。電話那頭,快90歲的鄭老師(1932年出生),像個孩子一樣,活力十足、淘淘不絕地跟我訴說,...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