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張肇烜
12 月 04,2018
【人心人術】守護病人的阿爸! 巴瑞士修士開拓聖母山莊
在宜蘭五峰旗三角崙有一個「聖母山莊」登山小屋,30多年來守護著登山人,很多人不知道,開拓「聖母山莊」的推手是一位外科麻醉師,他是義大利來的巴瑞士修士⋯⋯ 在台灣這塊土地,總是有人默默地做著沒有人注意、卻又很感心的事。 宜蘭「聖母山莊」就是一個例子。 開拓「聖母山莊」的推手是從義大利來的巴瑞士修士,他曾到中國雲南照顧沒有人敢接近的痲瘋病患,...
教育文化
丹青
9月 10,2018
比文言文比例更重要的事——從北美語文高智能教育談國文教改
文言文是語文高智能教育指標? 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教學比例似乎在台灣一直是國語文教育的爭議焦點,2017課審會普通高中小組提案將古文修正為至多30%,旋及引起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十二年國教家展聯盟等團體反彈,建議依適性、公平、競爭力原則將高中語文科分級教學,提出主張的台大教授王立昇表示對國文智能不夠強的孩子,強迫學文言文是耽誤學生時間;前北一女校長周韞維則以不該剝奪優秀學生欣賞古文精簡之美的權利...
教育文化
李公元
2 月 20,2018
【春風化雨】永不退休的美術老師:「吃太陽」的繪本阿公鄭明進
在台灣童書界裡,有一位熱心推廣與創作圖畫書的老前輩,他就是今年已經86歲的鄭明進老師。鄭老師昔日有「台灣兒童圖畫書教父」之美稱,但有另外一位圖畫書界老前輩,覺得稱呼「教父」好像是混黑社會的感覺,似乎不妥,後來鄭老師在2012年籌備80歲回顧展時,有天很高興的打電話告訴當時有幸擔任策展人的我,說他想到一個可以自稱的名號,就是「繪本阿公」。鄭老師早就是很多人景仰敬佩的阿公,2009年77歲時,...
教育文化
李坤融
9月 27,2017
憑什麼身心障礙者可以加分?
近幾年來,政府對於社會弱勢者的福利政策做得越來越完善,不過因制度仍存在某些無法把關的缺陷,導致大眾的反彈聲浪。例如不少人認為原住民、身心障礙學生跟普通生是相同的,憑什麼可以獲得加分制度輕鬆入學?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學生,到底是真弱勢還是假弱勢的爭議。 首先我想談的是與其他類別相比,加分種類比例最高的身心障礙族群。身心障礙加分經常受到大眾所質疑的地方,不外乎是「...
教育文化
洪聖斐
11 月 24,2016
教育不應淪為「雞生蛋、蛋生雞」問題
身心障礙在總人口數中有其一定比例,隨著少子女化趨勢,特教學生(如智障)自然也會逐漸減少,但98學年度至今國中小「學習障礙」學生人數卻呈急遽增加(達五成之多),104學年度已近1.7萬人之多。 因著這些新興特殊需求學生的增加,相關專家學者的領域研究和特教老師的編制也隨之茁壯。如以資源班師生比1:10(或1:8)為基礎,保守估算可陸續新聘570(或700)多位特教老師,...
教育文化
魏佳卉
8 月 18,2016
【大學問想想】大學科系怎麼選,CP值最高?
今年指考放榜,招生有缺額的大學高達23所、總人數有2933人。少子化的衝擊,已經從中小學減班、減校,向上提升到大學招生不足。未來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們,不僅擔心大學學歷貶值,更憂心選到可能倒閉退場的大學校系該怎麼辦? 根據教育部預估,大學新生入學人數將從2013年27.1萬人,減少至2023年僅餘18.4萬人,10年內少掉8.6萬人。大學退場是無可逆轉的趨勢,未來選填志願,除了依照興趣、...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楊虔豪
8 月 03,2016
【首爾想想】反對教育商業化 v.s. 校長叩警方介入 梨花女大掀風暴
南韓知名學府──梨花女子大學,30日發生警察進入校園並與部分學生及校友發生衝突的事件,引發全國社會關注。 梨大決定將在暑假後的下學期起,新設名為「未來人生大學」的短期學程,開放已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卻還未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高中畢業生,與30歲以上仍未就職者,為他們量身打造約為兩年的新媒體製作企畫、時尚與健康營養等課程,修畢後即可取得四年制學士學位。 事實上,諸如此類以「終生學習」為目標...
教育文化
魏佳卉
6 月 09,2016
【大學問想想】可是寶寶不說,聯考回不去了
大學推甄1994年開辦,那年應屆考上大學日間部的台灣18歲少年,僅佔同齡人口13%左右;2016年大學多元入學制度推動22年,這年全台大學提供的日間部四年制學制招生名額,可以滿足超過78%的18歲少年,成為大學新鮮人的目標。 少子化和大學擴張,是造成台灣大學新鮮人爆炸性成長的兩大推力。 1994年高中應屆畢業生,出生於1976龍年,那年台灣新生兒超過42.5萬人;...
教育文化
謝宇程
2 月 02,2016
【學與業壯遊】 「業師」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接下來該看重「業生」了
在這幾年,高等教育、技職教育開始重視「業師」。業師是指不見得有博士學位,不以寫學術論文為職業、在業界有實務經驗與技能的大專教師。許多人發現,業師比起一般教授,可以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見識與成長,更了解自己如何為事業職涯做準備。 對於誰該是「老師」,台灣的大學體系已經在反思。但關於誰該是「學生」,還沒什麼想法上的轉變。 然而目前為止在台灣,一般大學招生的對象,...
教育文化
趙弘毅
8 月 04,2015
搶救國文課綱為時已晚?──談103微調以前的國文課綱修訂
微調課綱吵得轟轟烈烈,如今連高中生都走上街頭,抗議程序黑箱、課綱洗腦。然而,在這場論爭中,論者多將火力集中在歷史、公民科上,同樣遭到黑箱篡改的國文科,激起的漣漪卻小上許多。 與歷史科一樣,國文教育從來都是國家打造人民國族與文化認同的重要手段。後者往往透過難以察覺的選文內容,對莘莘學子強輸執政者的政治與文化意識形態。以退出市場已久的部編本為例:〈失根的蘭花〉是對中國母土的念茲在茲,〈...
‹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