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王升含
8 月 31,2022
【荷事生非】荷蘭博物館的轉型正義(上):東印度公司——償還掠奪而來的藝術品
你曾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裡,盯著古埃及的木乃伊、羅馬帝國的波特蘭花瓶(Portland vase)、或明永樂的藍白瓷抱月瓶,隱約聽見這些古文物發出「我是誰?我在哪裡?……」的吶喊嗎?又或,你是否曾在散落於歐美的多家博物館中,瞥見貝寧王朝(現奈及利亞)世代珍傳的貝寧銅器(Benin bronzes)的蹤跡?荷蘭也有一系列建於十九世紀的文化機構――例如握有 139 件貝寧銅器的萊登民族學博物館...
教育文化
劉紋吟
五月 10,2021
【勵馨想想】停止情緒勒索,別讓親密關係窒息
阿丞與小琍已經離婚三年多,兩人育有一名女兒,阿丞總是以女兒的名義要求小琍照顧小孩、要小琍奔波往返甚至同住過夜,小琍感覺自己不被尊重,只是被當作免費保姆。雖然知道這是阿丞對自己的「情緒勒索」,但她並不曉得該如何停止,只能重複著被勒索的過程……。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為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發揚的詞彙。...
教育文化
李坤融
7 月 04,2019
從同情到同理:我們該如何面對身心障礙者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跟我一樣有相同的生命經驗?看到一些行動較為不便的身心障礙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協助他們,因此就假裝沒看到的離去。我想這樣的案件不難看見,因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臺灣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人數大約為一百一十萬人,將近臺灣每二十三人當中就有一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我想這個比例難以去忽視。因此想藉此文章,整理自己過去幾年與障礙者相處經驗的協助模式及心態轉換。 收起對障礙者的憐憫...
教育文化
張肇烜
12 月 18,2018
【人心人術】用愛填補人間殘缺!上帝給台灣的天使羅慧夫
「您是上帝給台灣的天使!」台灣醫療40年的羅慧夫醫師日前逝世,他曾說:「最歡喜的就是,『缺嘴』的囝仔變『真水』」,羅慧夫用愛填補人間殘缺,點亮了好多人的生命⋯⋯ 被譽為「補臉天使」的羅慧夫醫生日前辭世,享耆壽91歲。他從美國來台行醫超過40年。羅慧夫醫生用愛填補人間的殘缺,讓先天不完美的孩子們,有一個更完整的生命。 「我小時候住在鄉下地方,我的父親是一位教師,...
教育文化
黃建榮
10 月 14,2018
【春風化雨】培養孩子堅強的性格面對充滿挑戰的人生
你相信這一件事嗎?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險家!從生命的起源開始,我們都是從數億個精子中,經過重重的關卡,最後只有一兩個存活下來,與卵子結合成為一個新的生命!且每一個生存在這個地球上的物種,無一不是經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過程才能成為地球上的一員;所以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其實都留存著冒險的基因。看看幼兒牙牙學語、學走路、學吃飯的過程,每一個生存的技能,都是經過無數次的自我挑戰、失敗、修正與調整,...
教育文化
陳瑞麟
7 月 08,2018
【科哲絮語】科學哲學有什麼用?
開場白:人和哲學的功用? 這個世界有兩種東西會不斷地被追問它自己存在的功用、目的、價值和意義。一個是人,另一個是哲學。 也只有這兩種東西會不斷地自問自己存在的功用、目的、價值和意義。 任何一個人,不管多麼地位高權重或微不足道,從現任總統蔡英文、前總統馬英九到街上的路人甲,在某時某刻、某種心理或社會狀態下,就有可能被問或自問:此時此刻,我有什麼用(我能做什麼)?...
教育文化
邱曉英
6 月 28,2018
【男人想想】男孩情感二三事(一):愛情與性
勵馨近年持續舉辦男大生焦點團體,這十年來,我們聽到許多故事。在成長過程中,男性集體面臨了情緒失落的困境。他們和女性一樣,也會經歷各種喜怒哀樂,但在「像個男人」的社會期待下,一路學會了不能說、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 接下來的幾篇男人想想,將從不同主題切入,分享這些故事。 首先,是男孩的愛情與性: 約會不成功便成仁 「她是我心儀已久的女孩,因為朋友們的故意湊對,...
教育文化
張肇烜
6 月 05,2018
【人心人術】不要再叫我外籍新娘!要讓他鄉變故鄉!
「不要再叫我外籍新娘!」是好多新住民的心聲,儘管他們來到台灣這塊土地好多年了,大家還是不認為他們是台灣人;在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持續有人努力透過教育、透過文化交流,要讓他鄉變故鄉⋯⋯ 暑假馬上就要到來,形形色色的「夏令營」、「小小醫師營」、「體驗營」,動輒萬元以上的報名費,是幾乎秒殺的熱門營隊。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從小接觸,...
教育文化
李公元
五月 27,2018
【春風化雨】台灣圖書館加油!大家一起好好來愛每一本書吧!
我是一位小學老師,一位喜歡看各種書籍的老師,也喜歡鼓勵孩子多多看書的老師。書本,對我來說,不但有溫度,更是有感情,讀書、教書、買書、借書,一直都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今年三月初,我與家人到宜蘭某鄉鎮圖書館借閱書籍,借到了一本《伊能嘉矩~台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專書,沒想到一拿到書後,卻被書的封面嚇一跳,因為圖書館竟然把借閱條碼的標籤,遮住了書中主角的眼睛,當時還未能反應過來,...
教育文化
張肇烜
10 月 04,2017
【人心人術】醫生父子兩代68年的奉獻!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他從英國而來,不畏語言和環境的隔閡,將西方醫學傳入台灣,蘭大衛、蘭大弼醫生父子兩代68年都奉獻給台灣,臨終前,朋友去探視蘭大弼,問他:「要寫信給誰嗎?」 蘭大弼醫生寫下「台灣」兩個字,成為他畢生最後的字跡。 他從英國來到福爾摩沙,此刻英國倫敦正舉行「從英國到台灣:蘭大衛父子及宣教士文史特展」(2017年9月27日至10月6日於英國倫敦律門聯合歸正教會(Lumen...
‹
…
4
5
6
7
8
9
10
11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