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教育文化熱門
教育文化
朱真一
7 月 29,2015
讀台灣文學救台灣
最近高中生抗議教育部強行推出違法的「微調」課綱各種活動,深深地感動。非常慶幸我們新一代的高中生,會突破我們老輩的「自我設限」。我這一輩,從小接受大中國教育的台灣人子弟,沒讀台灣的歷史文化,怎會愛台灣為家鄉?因看到黃國昌及柯文哲的演講,鼓勵多讀書,才能充實自己,及多讀書救台灣。在貴刊寫過一文〈我們來多讀書吧 !〉。繼續來討論多讀書如何救台灣。 多讀書不是指讀課本或本行的書,除從小所受的教育外...
教育文化
李昱德
12 月 04,2014
西方學界唾棄華生,台灣學界如何對待江宜樺?
台灣人民在2014九合一大選中對國民黨投下不信任票以後,行政院長江宜樺於12月1日率領行政院閣員總辭。江宜樺辭職後是否回台大政治系任教則備受關注。一方面,由台大政治系畢業生所號召的「反對江宜樺先生回台大政治學系任教」的連署活動,短短兩天即有超過16,000人連署,表達對這位施政失敗、令民主蒙羞的教授可能回鍋台大政治系執教鞭感到憂心;一方面,也有中研院學者指出,這樣的活動雖然本意可能良善,...
教育文化
趙弘毅
11 月 23,2014
以守貞與婚姻框架為核心的性別平等教育?
2014年5月,國中教育會考結束後第一堂國文課,我興奮的帶著選定好的課外教材走到任教的九年級教室,卻發現,講台上有一位陌生女性正在講課。沒收到任何通知的我一問之下,才知道是輔導室安排的「兩性平等教育」課程,講師是來自「彩虹愛家協會」的校外師資,課程名為「青春無悔」(註1)。 負責安排課程的輔導老師告訴我,該課程規劃在最後一堂課讓學生簽署「守貞卡」。對此,我感到萬分訝異。因為,以「...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陳威臣
10 月 12,2014
【政策想想】蹧蹋珍貴文化財的基隆市政府
日前報載存放於基隆情人湖的台鐵CT271號蒸氣機關車,因鏽蝕嚴重,遭到民眾質疑市府維護不力,對此市府交旅處副處長王英哲回應,指稱CT271當年送至基隆時,已經鏽蝕的相當嚴重,只能不斷的上漆保養,來延緩鏽蝕的速度。 事實上,CT271可以說是台灣鐵道歷史的珍貴文化財,1940年代台灣總督府因為大量物資與旅運需求,因此採購C57蒸汽機關車,...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Mattel
1 月 20,2014
【週一想想】難容台灣:朕難容鄭南榕們
成大官方公開票選出「南榕廣場」,但成大校務會議卻以「政治化」為由否決了民主決定的「南榕廣場」。成大校務會議這個違反民主的決定,其實只是說明黨國信徒與幽靈難以容忍主張任何與台灣意識有關的鄭南榕們。 「南榕廣場」太政治?所以被成大校方推翻。南榕廣場被推翻的主因,其實是南榕廣場和「台灣認同」有關。對黨國幽靈而言,「只許中國,不許台灣」。因此難以容忍這個南榕廣場。這個邏輯,就和演藝圈的邏輯一樣,...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楊憲勲
12 月 18,2013
魯迅豈能跟賴和比
彰化詩人楊守愚曾經説過「賴和是台灣的魯迅」,這句話至今仍然常被引用。 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楊守愚會有這様的看法,吾人不忍苛責。但是,隨著魯迅留學日本仙台醫專時期的種種一手資料漸次問世,重新檢視魯迅的心路歴程,並将之對比於廖温仁(1893-1936)與賴和(1894-1943)這兩位傑出的台灣人醫師,是很耐人尋味的。 談起中國近代文人――魯迅(1881-1936),...
教育文化
劉小惠
11 月 16,2013
我有一個gay朋友
自念了研究所以來,我常常跟別人提到他。 我有一個gay朋友,他是熊,年少就體悟到自己並非異性戀,於是征戰沙場無數,喜愛聰明或者瘦小黝黑皮膚的男性。他很聰明,喜歡使用艱澀的詞彙,對世俗的事物總是帶點憤慨。而我所有對同志的理解,都由他開始。對同志的誤解,在認識他後改變。 他是轉學生,剛進入班上也跟一群gay混在一起。那時候我很不習慣他們的風格,課堂報告以lesbian為題,...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廖貽得
10 月 05,2013
第三種部落想像─如何切實看待原住民的社會處境(三之二)
第二種部落想像:對原住民和部落的汙名化與浪漫 近年來,除了在教育內容上,越來越有多元文化的視角外,由於1990年代開始政府由上而下推動「社區營造」,在影響所及下,原鄉部落也開始進行各式各樣的「營造」工作,讓平地的漢人有越來越多機會,能夠認識部落、接觸部落。從「沒有想像」出發,延伸而來對部落可能有兩種不同的想像,這兩種想像可說是一體兩面,那就是對原住民和部落的「汙名化」與「浪漫化...
教育文化
蕭瑟寡人
9月 04,2013
想想台灣的教育與創意
說到社會文化與創意的關係,許多人馬上將矛頭指向「台灣的教育」。 許多台灣人都相信,台灣青年缺乏創新與應變能力的原因,就是台灣教育系統太注重填鴨式的通才教育。不管是在現實還是在網路上,我都見聞不少台灣人對歐美教育制度的美麗遐想,其中多數說法都將歐美國家的教育系統幻想成完全沒有功課、考試,且學生在各方面都能自由發揮創意且受到長輩著實的肯定。...
教育文化
李拓梓
8 月 31,2013
【週日想想】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才怪
蘇貞昌與馬英九兩位即將為了服務貿易協議而辯論的對手,幾年前曾為了一句話「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是誰先說的而爭執不休。其實這話確實是蘇貞昌先說的,早在2006年他就在閣揆任內說過這句話,據以為教育方針;而後到的馬英九,則是在總統任內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巴上,來彰顯他對教育議題的重視。 但身為高等教育圈的一份子,這幾年下來,我其實感覺不到太多政府對於高等教育的重視。(...
‹
…
4
5
6
7
8
9
10
11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