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身心障礙者可以加分?

友善列印版本

近幾年來,政府對於社會弱勢者的福利政策做得越來越完善,不過因制度仍存在某些無法把關的缺陷,導致大眾的反彈聲浪。例如不少人認為原住民、身心障礙學生跟普通生是相同的,憑什麼可以獲得加分制度輕鬆入學?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學生,到底是真弱勢還是假弱勢的爭議。

首先我想談的是與其他類別相比,加分種類比例最高的身心障礙族群。身心障礙加分經常受到大眾所質疑的地方,不外乎是「學習障礙者看起來跟普通生沒有差別阿,為什麼可以加分?」「肢體障礙學生有些只缺一兩根手指,為什麼可以加分?」「有些身心障礙者不夠努力,還是可以考上頂尖大學」等等。這些言論可以看出普遍大眾對身心障礙認識不足,以及對政府制度的不夠信任。

以下舉四個障礙類別並簡短介紹,讓大家瞭解身心障礙者之狀況。

一、學習障礙者,背誦單字或閱讀文字需花比普通生多一倍的時間,經常記不起來考試內容,書寫時經常漏字或寫錯字,導致學習成效不如普通生。

二、肢體障礙者,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空間的移動,上廁所或洗澡都需要比普通人更多的時間換裝與準備。

三、視覺障礙者,需要透過點字來學習課本知識,較難筆記,拿導盲杖步行時間也將比普通人還要久抵達。

四、聽覺障礙者,上課時經常會有聽不清楚的狀況,需拿錄音筆反覆聽寫,經常擔心老師上課說話語速過快或不抄筆記,就無法學習的狀況。

上述四個舉例,都有同樣的概念,就是不管是哪個類別,都是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成本完成,相比於普通生來說。而這同樣也是我們想努力達到的積極性的差別待遇,打破過去教育均等的概念,而將教育資源放入適合的位子與給予希望,將先天的不公平透過後天的方式彌補。

但是對於這樣的彌補,並非是全部加分保送。任何從高中到大學的身心障礙考試,都是透過「外加名額」進行增額錄取,並不會壓縮到普通生名額。而各障礙類別也透過考試進行分發,會跟同群人共同競爭,不會有人人都「建北」、「台清交」的狀況。

可以承認的是,的確,我們的制度仍有缺陷,導致許多正常的學生,想要透過投機的方式,來取得明星學校的光環。但不應該因為這樣的缺陷,而去廢除原本需要透過此制度升學的學生權益。這群障礙者,他們每天花更多的時間在基本生活,也需要花更多時間去閱讀上課內容,相比之下,這種制度才是真正的公平。

「身心障礙生追蹤調查研究」顯示,身心障礙學生與家長認為,如未來有升學機會,第一考量順位會是離家近的學校,第二、三志願才是補助與交通服務等。對於他們而言,他們要的從來不是明星高中或者是頂尖大學,而是一個學習的環境,一個方便於他們的學習,一個升學後可以考國家考試的機會。

身心障礙者在畢業之後,多數會投入國家機關的考試,因為有保障名額可以讓他們有穩定工作。很多時候,身心障礙者無法從社會環境中找到工作,一部分也關係到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接受程度不夠。這些升學加分制度的意義,並不是要讓身心障礙者像普通生一般,獲得高薪或者是較好找工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