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讓生命不一樣,為夢想而學習!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以及世界上許多開發或已開發中國家的教育,目前普遍都面臨一個問題:從小學到大學,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學校中逃離,或是過著軟爛、無動力、不知為何學習,過一天算一天的求學生活。因為沒有學習動機,所以不可能投入熱情、專注以及恆毅力地學習,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相較於過往嬰兒潮出生的世代,在後現代社會成長的新世代,相對是比較沒有資源匱乏與經濟壓力的問題,現今的年輕世代多數是生活在上一代所奠基的保護傘中;擁有更多的自由,不須有拯救世界的理想與抱負,更不須擔心明天是否有飯吃。當外在競爭的壓力已經弱化到不足以成為讓他積極奮發、翻轉生命的動力時,倘若學校教育仍然停留在以升學考試為目的年代,勢必難以引發多數學子的內在動力,年輕世代淪為「無動力世代」也是必然的結果。

去年暑假學校辦了一個程式設計夏日樂學營隊,參加的都是本校中、高年級的小學生,在為期10天,每天上課8小時的課程期間,令我相當驚訝的是:沒有一個孩子缺課,沒有人坐不住,沒有人喊累,沒有人說無聊。孩子每天都專注投入在學習中,這是在其他課程中很少見到的課堂風景。究其原因,就是:太好玩了!孩子可以透過程式設計創造一些有趣、好玩的東西,過程中碰到錯誤、失敗可以及時回饋、立即修正,直到成功為止,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然而,如果只是好玩,這樣的學習恐怕就很難持續一個月,甚至是一整年或一輩子。於是我們要問:除了好玩之外,什麼才是驅動學習動機,讓人願意投入熱情、專注、恆毅力去學習的關鍵因素?我想應該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對於任何一位學習者而言,當他清楚自己為何學習?想學什麼?需要學什麼?學了以後可以做什麼?跟他的生活、生命有什麼連結?對這個社會、世界有什麼幫助?當他越清楚、越篤定自己學習的意義時,他就越能投入與堅持在這樣的學習中。

因此挽救「無動力世代」的方法就是必須改變教育、改變學習的方式;讓學習與生活情境脈絡、與個人生命以及真實世界連結,開啟孩子與生具有的好奇心,讓他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探索和認識這個世界,探索自己的興趣與需求。然後從個人的興趣和需求出發,來啟動學習的動機,奠基學習的意義,創造學習的價值,進而連結人生的夢想,最終並希望可以將個人的夢想與世界需要連結在一起,達成生命的自我實現。這樣的學習絕不會只是學習知識來應付考試,而是要開創學習的視野與意義;不只是為自己而學習,更要為改變世界而學習。這樣的學習不只是學知識,更要學技能與態度;進行跨領域的學習,整合資源將知識加以活用。學習解決問題、學習溝通表達與人合作、與社會環境互動;跟隨社會的脈動與世界發展的腳步,探索社會與世界的需要,從中找到自我實現,成就小我也成就大我的可能;這樣學習才能真正結合認知學習與人格發展,進而實現全人教育。

將夢想與世界的需要結合在一起,所引發的學習動機與成效有多大?讓我們看看以下兩個著名的國內外案例:威廉.坎寬巴住在非洲馬拉威,十四歲那年,他的村莊飽受乾旱之苦。威廉夢想要為村裡帶來電力和水源,於是對機械裝置很有興趣的他,下苦功自學英文來讀懂科學,仔細讀完好幾本書之後,下定決心打造風車。雖然村子裡的人都笑他是瘋子,但他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於是他就到廢料場撿拾破銅爛鐵,慢慢組裝拼湊成可以運轉的風車,雖然進度很慢,但還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最後不僅成功地把電力帶進自己的家中,更將家戶所需的水源引入村莊。

台灣女孩沈芯菱,2001年當她還是一位國小五年級生時,在學校接觸到電腦,於是開始自學電腦,當時有感於家鄉文旦年年滯銷,想到可以將農產品E化行銷,就此開啟農產品銷售的新管道。2002年,小學六年級的她,獨力架設「安安免費教學網站」,匯編國中、小學數十萬筆多元領域教材,為每一位想要自學的孩子提供免費的學習網站。2004年,國中二年級的她,有感於柳丁年年滯銷、果賤傷農,展開為「一粒一元柳丁」請命的行動,推動「全民吃柳丁運動」,引起各界關注,並促成政府收購,讓柳丁價格從一斤4元回穩至12元。2008年,高中三年級的她,推動「美麗新視界——弱勢免費配眼鏡」活動,因為她看到教育部統計小學生近視比例高達七成,許多學生因經濟弱勢、難以啟齒而錯過黃金矯正期,導致自卑及學習落後的惡性循環。這個活動提供弱勢生免費驗光、矯正與配鏡,舉辦宣導講習營,改善學生視力與學習品質,並敦請政府實施弱勢配鏡政策。

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說:「人因夢想而偉大!」為夢想而學習,並與世界的需要結合在一起,為了改變世界、讓世界更美好而學習;這是學校教育所應賦予的學習意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啟發個人內在的動力,投注熱情地去學習。當前教育亟需改變過去「為課本而教,為考試而學」的困境;開創「為激發學習熱情、讓生命不一樣而教;為自己興趣、為改變世界而學」的課堂風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