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言論自由
Mattel
7 月 27,2015
【島嶼邊緣】中國抓律師 台灣抓記者
中國新《國安法》通過後,北京當局展開瘋狂行動鎮壓維權律師,7月9日起至今已經拘捕、訊問超過233名維權律師,引發全球關注;對於中國的鎮壓行動,民進黨聲援中國維權律師,然而執政的國民黨對此議題卻無聲無息。原以為民主自由的台灣,應該不會發生類似中國這類的蠢事;然而,3名記者進入教育部報導學生闖入教育部抗議黑箱課綱的舉動,卻遭到警察逮捕,甚至被要求一萬元交保。...
壞情感
6 月 24,2015
言語騷擾,不只是情慾展示這麼單純
隨著時代進步,社會漸漸對於「性言論」不再如此忌諱,社會有越來越多可以讓人們「展現情慾」的空間,但「言語性騷擾」並不只是單純的「性言論」而已,其實「說」本身就是在「做」一件事情,因此言語性騷擾與誹謗、恐嚇、歧視等諸多言語暴力一樣,需要被正視、譴責與解決。但社會常常不是過於放縱與默許,不然就是基於「性道德」而嚴懲,並不在乎當中對人權的侵害、性別歧視以及不平等的權力關係等問題。...
撲馬
五月 04,2015
【撲馬想想】 監視器真的那麼可怕嗎?
柯文哲市長日前語出驚人,表示要用監視器抓違規停車,引起相當大的反彈,法界人士表示此舉根本沒有法源,有違法之虞。針對法界人士的批評,柯文哲強調「法律是服務人,而不是人去服務法律」,並指出被法律限制的人是「腦袋裝大便」。 對柯文哲想法的批評,不外乎是(一)監視器侵犯了民眾的隱私權,又稱資訊自決權;(二)即使國家要侵犯隱私權,也必須有法律的授權方可執行(例如監聽),用監視器抓違停並沒有法律授權...
文化研究
藍士博
4 月 30,2015
印刷業,非賣品 ——拆穿國共合作下的一著好棋
近年來中國開始從過去吸引台商、台資西進的方式,逐漸地往進駐台灣、加強雙邊往來的階段進展。文化界在面對台灣、中國日益頻繁的經貿往來,擔憂的始終是我們的思想、言論與出版自由會不會在服貿、貨貿協定下遭到犧牲?另一方面,雖然馬政府再三強調有限度開放的是印刷業,而不是出版業;但是從台灣歷史中可以發現:印刷業不僅具備了大量複製、生產、傳遞思想與意識形態等功能,更與出版業、文化界唇齒相依,...
西區老二
4 月 25,2015
網路實名是萬靈丹嗎?
楊又穎自殺事件從媒體將職場霸凌偷渡概念為網路霸凌,到藝人表態將事件原因歸咎於「台灣言論太自由」,鋪梗鋪了這麼久,終於讓政治人物也有機會出來拔梗測風向,部分國民黨立委乃至黨主席朱立倫、總統馬英九,相繼發表應透過立法手段設專法管制或請法務部注意相關問題等。其中,中國官方宣布於今年一月全面實行的「網路實名制」,突然成為討論的焦點。 網路實名制,...
文化研究
,
電影戲劇
,
環境經濟
張世鋒
3 月 09,2015
沒有言論自由、沒有真相
看完這部一小時四十四分鐘的影片,真讓我訝異! 並不是訝異於中國汙染的嚴重,因為這個連瞎子都看得到;也不是訝異柴靜報導功夫做得扎實,因為所舉數據不過一般水準;主要是訝異於她的修養也太好了,從頭至尾,不論面臨多令人氣憤的場面和現狀,她始終淡定、從容,似乎片中那些足以毀種滅族的景況,都不足令她血壓升高一些些。 柴靜為甚麼不生氣? 這個提問,讓我聯想到龍應台許久許久以前的文章〈...
林怡廷
1 月 30,2015
【東南亞想想】緬甸:謎樣的改革(下)
「如果這些政治改革成功,美國將會獲得一個新夥伴。」歐巴馬在去年11月二度訪緬前接受《The Irrawaddy》獨家專訪時表示。他一再強調美國會緊密觀察、介入協助2015年的大選是「普及、透明和可信」。 但軍隊隱身在背後的登盛政府也清楚,民主轉型是國內外壓力下不得不走的道路,一旦轉型成功,執政黨有失去政權後被清算的風險。 2012年國會補選,NLD(全國民主聯盟)...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林怡廷
1 月 29,2015
【東南亞想想】緬甸:謎樣的改革(上)
上個月中,我的緬甸朋友,《The Irrawaddy》出版集團(伊洛瓦底江,緬甸最重要的河流,象徵孕育土地的母親河)的創辦人暨總編輯Aung Zaw,寄了份聲明給我。 那是《The Irrawaddy》針對緬甸政府資訊部要求更名的回應。1962年奈溫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建立社會主義路線的軍人獨裁政權後,就在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改造,文字便是其一工程。...
廖千瑤
1 月 23,2015
法國有查理,台灣有鄭南榕
法國最近發生的恐怖攻擊,引發了台灣內部一陣討論言論自由、西方霸權與穆斯林文化的小旋風。進步的輿論大致上一致同意這些極端穆斯林的個人行為不能代表整個穆斯林世界,這些傷天害理的行為必須得到譴責,《查理周刊》對法國社會的貢獻得到肯定,言論自由的價值仍然不可動搖。法國人更上街高喊「我是查理」來捍衛立國價值。 法國人上街高喊「我是查理」,台灣的查理們又在哪呢?...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林莉菁
1 月 21,2015
你們很大,查理不怕──從漫畫談法國《查理週報》
法國資深諷刺畫報《查理週報》(Charlie Hebdo)1月7日遭恐怖攻擊,社長夏布(Charb)、漫畫家渥林斯基(Wolinski)、卡必(Cabu)、提努斯(Tignous)與歐諾黑(P. Honoré)等十來人遇難。殺手高喊已為伊斯蘭先知報仇。1月11日下午,各國政要與上百萬民眾走上巴黎街頭,許多人舉著「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與支持言論自由的標語,...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