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言論自由
史努比
五月 25,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北捷案後的思想與言論犯罪思考
台北捷運殺人案,對殺人者、罹難者甚至台灣社會,都是一項悲劇。慘案發生後引起的社會討論不一而足,諸如學校和家庭教育、存在人心中的暴力因子,乃至廢除死刑。然而這些討論之中,可能有一項受到了大家的忽略。 成立鄭捷粉絲團、在社交媒體和論壇上對鄭嫌行為表示尊敬與嚮往,以及留言說要「在高捷上來一下」、「淡水線就交給我」,都遭到公共撻伐,同時遭警方偵訊。 根據警方表示,...
歷史書寫
李拓梓
五月 06,2014
【週二想想】戒嚴雜憶
看見某個可能不是很精確的調查,因為近來社會紛亂,不少人主張要回到「戒嚴」時代,想來不寒而慄,這些選擇要回到戒嚴時代的人,到底之不知道什麼是戒嚴呢?遂自我反省,想想自己的戒嚴回憶,卻也想不出什麼所以然來。 我應該不算有什麼戒嚴的回憶,1987年解嚴的時候我九歲,還不是太懂事理的年紀,印象中爸爸可能會在言談中提及過「解嚴」,但「解」開的是什麼「嚴」,其實國小學生應該無從認識...
口口
五月 02,2014
你可以掛,為甚麼我不能拆
行政院事件(3/24)的當天,交通大學的客家學院在外牆上掛了:「暴力政權血染雙手;退回服貿捍衛民主」的巨型布條(見圖1)。這是身為交大人感到無上光榮的一刻,對於反對國家暴力以及爭取民主的訴求,可以問心無愧地以一種無聲的方式向社會大眾「大聲」的表達自己的意見。 圖一(作者提供) 當然一開始對於這幅布條能產生多大的效力是沒什麼把握的...
Mattel
3 月 31,2014
【週一想想】黑箱服貿的魔鬼藏在中國統一台灣的計劃裡
50萬人在330走上街頭反黑箱服貿,但筆者想問,這些反服貿的學生與群眾,究竟他們所持的理由為何呢? 上週五的課堂上,我詢問學生,他們與周遭同學反對黑箱服貿的理由大致如下:一、看過相關評估,認為弊大於利。二、不相信這個事先沒有完整評估的服貿有利台灣。三、整個過程,尤其國民黨立委張慶忠的服貿存查問題,完全違反民主。四、不相信國共密商的任何協議有利人民。五、馬英九信用破產,早就被六三三、ECFA...
劉克襄
3 月 04,2014
誰敢撤退到台灣
去年香港有股「撤退到台灣」的熱潮,讓港人熱愛台灣的情境,達到空前的高點。 儘管台灣食安問題頻傳、環境污染連續爆發,政治更陷於錯綜混亂,香港人似乎仍鍾情於台灣的現狀。這是怎麼一回事? 說穿了,香港人對台灣的美好想像,應該是植基於對大陸的厭惡,產生了浪漫的美好寄託。從六七0年代視台灣為反共之島、言論禁忌之區、生活貧苦之地,以迄現今的遙遠夢土,...
Mattel
3 月 03,2014
【週一想想】香港台灣:今日滅聲明日滅口
主導歷史課綱中國化的王曉波,在紀念二二八事件67週年座談會中,大言不慚地說:蔣介石在中國大陸清黨時殺了40萬人,在台灣二二八事件中殺了2萬人是小case。今年二二八紀念日前夕,2月26日,主導批評梁振英政府、揭發溫家寶海外資產的香港《明報》前總編劉進圖遭砍殺重傷。兩則看似毫不相干的新聞,卻共同陳述著中國人政權的恐怖本質,以及國共對付媒體的同質性。 (...
教育文化
黃帝穎
1 月 22,2014
【時事想想】成大不得假借自治 戕害自由
成大校務會議決議取消「南榕廣場」的命名活動,引發各界批評,成大校方回應說「尊重校務會議決議」,企圖躲進「大學自治」的保護,掩飾成大傷害「自由」的行逕,這種作法除了違反世界民主國家的人權價值外,更與我國《憲法》保障「大學自治」的精神相違背。 大法官釋字第380號解釋理由書揭示:「憲法第十一條關於講學自由之規定,以保障學術自由為目的,學術自由之保障,應自大學組織及其他建制方面,...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Mattel
1 月 20,2014
【週一想想】難容台灣:朕難容鄭南榕們
成大官方公開票選出「南榕廣場」,但成大校務會議卻以「政治化」為由否決了民主決定的「南榕廣場」。成大校務會議這個違反民主的決定,其實只是說明黨國信徒與幽靈難以容忍主張任何與台灣意識有關的鄭南榕們。 「南榕廣場」太政治?所以被成大校方推翻。南榕廣場被推翻的主因,其實是南榕廣場和「台灣認同」有關。對黨國幽靈而言,「只許中國,不許台灣」。因此難以容忍這個南榕廣場。這個邏輯,就和演藝圈的邏輯一樣,...
劉致瑩
1 月 20,2014
【時事想想】鄭南榕會允許你評價他
還是20歲的時候,在大學修了一門課,是臺灣的民主政治。講述著這個年輕的小島,怎樣一步步獲得現在我們可以暢所欲言的社會。教授在歷史認同議題上充滿爭議的一堂課,對於老師和學生雙方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那時候大陸來的交換學生在臺灣校園還很稀少,我們課堂上有一位北京大學來的女孩子,她不說你不會曉得她是大陸人,跟我們一樣戴著眼鏡,桌上放本筆記,聚精會神的盯著投影片看,...
教育文化
,
政黨政治
呂東熹
1 月 19,2014
【時事想想】仍然停格的台灣
也許年紀大了,容易感傷,也很輕易掉淚。元月16日下午參加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二任會長楊汝椿的公祭,深夜回家,讀了FB,看了前室友徐玫怡(知名的《交換日記》作者)有關鄭南榕自焚當天的回憶,哭了一場。 1990年左右,採訪聊天之餘,台北地檢署一名善於易術的主任檢察官,幫我卜了一卦說,晚年,我很容易傷懷掉淚,直到現在,我還不知真假。因為我寧可像我一位大學同學,那樣的早熟、那樣的浪漫。 那一年...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