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數字台灣:菲律賓扣留的台灣漁船數量

這幾天的各報頭條新聞,都是圍繞在廣大興28號船長遭菲律賓海岸防衛隊槍擊身亡的消息;而此事件的處理上,台灣人不僅譴責菲律賓,也對馬政府的無能表達不滿。

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海洋國家,海洋漁業自然是台灣最重要的產業。由於台灣的經濟海域與中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重疊,因此,台灣漁船不小心越界捕魚,遭到其他國家扣留的新聞實在不勝枚舉。

由於台灣與菲律賓距離很近,因此,台灣漁船遭菲律賓扣留的數字驚人。迄今,政府相關單位並沒有公布具體的數字,因此,相關統計只能透過媒體的零星報導來拼湊全貌。

在漁權爭議上,台灣漁船遭到菲律賓扣留的數量,在1947年至1965年4月下旬,總計17年就已經達到了240艘。顯見,台灣漁業和菲律賓在領海或經濟海域的爭議,由來已久。

中國貨幣超發誰倒楣?

編者按:美國與日本為了刺激經濟,採取了貨幣寬鬆政策,這種透過超發貨幣等手段促成的貨幣寬鬆政策遭到不少財經學者的批評,但同樣採取貨幣超發政策的中國,在台灣,卻不見相關批評出現。

在貨幣學派一代宗師Milton Friedman看來,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一般來說,一國經濟每增長1元價值,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也應該供給1元貨幣,超出1元的貨幣供應則被視為超發。這就意味著,只要貨幣發行超過全部商品的市場價值,那麼通貨膨脹就不可避免。

【時事想想】一個台灣人死了

我還記得很久以前,大概是我國一或國二的時候讀過龍應台寫的一篇文章,叫做《一個美國人死了》。事隔多年,我已記不得詳細的內容了,只記得文章鼓動著龍女士一貫富有煽動力的文字與民族主義式激情,而我依稀還可以記得龍應台結尾作出的結論是:「中國人也是有名字的。」那是一個以我如今生活環境所學習的中文來看顯得很突兀的句尾,說不上對或錯,也不影響閱讀,僅僅是有些怪異。

【週日想想】為什麼「學者治國」很恐怖?

某日閒來無事,在網路上不小心瀏覽到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博士當官前在台大發表「我的學思歷程」的講稿,才知道他在質詢台上那種「不要命的自負」(The Fatal Conceit),是來自當年「努力就會成功的」學術訓練所養成。

不過這位計量經濟學的高手,在政治實務上顯然適應不良,才會對GDP不如預期解釋出「沒料到消費這麼疲軟」這種鬼話。其實,物價上漲導致人民的實質所得降低,自然消費就會疲軟,這是隨便路邊問個人都知道的事情,這位經濟學家的「沒料到」,正突顯了他過往的學院人生和現在的官場人生和民眾有多脫節。

絕食的關廠工人與吃便當的勞委會公務員

這幾天在網路上有幾張廣為流傳的照片,照片場景是絕食超過190的小時的關廠工人坐立法院旁聽席,勞委會的公務員坐在周圍,紛紛打開便當,享用午餐。這個畫面就像是整個絕食抗爭現場的縮影: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在勞委會的門口絕食抗議超過一個禮拜,這一整個禮拜天氣忽冷忽熱、時晴時雨,但勞委會的公務員每日進出,卻對年邁勞工不聞不問,甚至連廁所都拒絕借予使用。

其實公務員作為廣義的勞動者,本來就應該要有合理的休息,中午用餐無可厚非,也是應有的基本勞動權益。然而,當勞委會公務員吃著便當,對照一旁絕食多日的勞動者,整個畫面立即變得極為諷刺,讓人感到不安與憤怒。

兩岸談判從「價格」走向「價值」的時代

談到兩岸的未來,許多人感到無路可走,最大的問題點是,中國共產黨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中共武力犯台的疑慮沒有消失,和平就不能有保障。台灣政府不論是誰執政,都要編大筆的預算向美國購買武器,就是因為要為有可能打起來,做好準備。美國人很積極的通過賣武器給台灣,邏輯上也是無法排除中國共產黨哪天變臉了,美國人還真的不能不防著點。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新電影 & 新台語片

1950、60年代台語片研究先驅黃仁前輩,今年出版新編著的《新台灣電影:台語電影文化的演變與創新》(2013),所謂「新台灣電影」,包括1980年代興起的「新電影」、1990年代興起的「新新電影」,以及新世紀年輕導演的創新作品。

黃仁前輩的分類,主要以電影使用的語言為標準,1980年代的新電影「首創國語片運用台灣母語,打破國、台語片的界限」,客語也有表現,其後的新新電影有許多「國語、台語並用的代表作」,新世紀台片則「完全打破語言的局限,讓角色該說什麼話就說什麼話」,包括原住民語言以及英語和其他外語。

【鄉巴佬異藝錄】十、 遮在228和平運動上的菁英面紗

在習於228是國訂紀念假日的今天,很多人很難想像228是一個被禁錮了40年以致於差一點被歷史遺忘的悲劇。這禁錮的力道強度非常怕人,據學者統計,在新生、中時、聯合三大報中,1949年前他蒐集到473則228事件的報導,1987到2002蒐集到1131則,但在1949到1987,戒嚴禁錮的38年期間,相關報導竟只有6則!

國民黨可以把這樣一個台灣歷史上最慘烈的悲劇禁錮到這程度實在是奇蹟;當然,這一個歷史悲劇在慘遭禁錮38年後竟還可以重新回到我們的記憶中,讓我們重新書寫民族史詩也不能不說同樣是個奇蹟。

記憶怎樣奇蹟似地恢復的,依蕭阿勤研究,他在<重構台灣>中這樣說:

「1978年2月⋯一群政治反對運動者成立了228和平日促進會⋯在⋯陳永興的帶領下,集合了許多民進黨領導人物與支持者,包括<笠>⋯台灣筆會等文學或文化團體。1987年初,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全台各都市發動一連串群眾集會與街頭遊行,要求國民黨政府公布事件真相,並且替國民黨軍隊大屠殺下的受難者平反寃屈、恢復名譽。」

勞工勞保年金改革面面觀(下)

勞保年金上路︰

2009年勞保年金正式上路,對眾多屆齡可適用月退勞工是一大德政,除了少數需要資金理財外,大多數都選擇月退。以筆者為例,筆者因未滿60歲被打7%折扣,但只要是勞基法規定,勞工們絕對尊重毫無怨言。近日在談話節目常出現一位處長級人物為了捍衛他們既得利益,老是批判勞工繳少(2成)卻想領多。其實,投保費率中雇主負擔7成,依勞雇關係約定,是算在編制員工薪資補償必要支出;因為許多不可避責的人事費用會發生在正式編制員工身上(一般是薪資的2~3成),該項支出卻衍生抑止員工薪資成長的考量因素。另外,資方也因此盡可能委由勞務仲介雇用非編制員工來降低成本;這就是一般所謂22K的主要來源。

勞工勞保年金改革面面觀(上)

【怵目驚心場景】:2013.02.06深夜,關廠工人聯盟在台北車站臥軌抗議。16年前,政府未盡資方勞退基金提撥監督責任,代位求償責任最後卻由受雇勞工承受;政府放任財團經營者擺爛,動輒數百億呆帳不思追討繳庫,卻對弱勢工人苦苦相逼。這真是勞工悲歌啊!

【絕食抗議現場】:這些臥軌工人,從4月28日起展開192個小時的絕食行動。他們的絕食抗議,卻得不到任何官方的回應與關心。絕食八天以來,勞委會上下官員無一人前來關心工人絕食健康狀況,甚至拒絕讓工人入內使用廁所,導致絕食者殷必雄到公園盥洗時昏倒送醫。這是我們號稱「關心」勞工的馬政府勞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