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從事石化業約38年
勞保年金上路︰
2009年勞保年金正式上路,對眾多屆齡可適用月退勞工是一大德政,除了少數需要資金理財外,大多數都選擇月退。以筆者為例,筆者因未滿60歲被打7%折扣,但只要是勞基法規定,勞工們絕對尊重毫無怨言。近日在談話節目常出現一位處長級人物為了捍衛他們既得利益,老是批判勞工繳少(2成)卻想領多。其實,投保費率中雇主負擔7成,依勞雇關係約定,是算在編制員工薪資補償必要支出;因為許多不可避責的人事費用會發生在正式編制員工身上(一般是薪資的2~3成),該項支出卻衍生抑止員工薪資成長的考量因素。另外,資方也因此盡可能委由勞務仲介雇用非編制員工來降低成本;這就是一般所謂22K的主要來源。
未來想要再提高費率到19.5%,那將是產業的夢魘!偉大的X處長要尊嚴不被污衊,那是取決於職場工作態度,勞工們有自己職場發展軌跡,從未要求跟軍、公、教作比較,只是勞保年金制才上路4年就傳言要破產;而軍公教享受優渥高利率及月退不知凡年卻穩如泰山,國家財政近5年寅吃卯糧極度嚴重,加上產業策略失當失業人口居高不下,做為負責任的行政團隊提出長遠正確的改革方案已然迫在眉睫!目前在報章揭露的訊息,卻把勞工年金負面改革措施具體化,的確令人心寒!
勞工定義澄清︰
職業類別因基礎不同無法去類比,這種淺道理,我們懂;但勞工在這波紛擾中,老是被公務代表講成勞力者,而他們卻以勞心者自居。任一職種從業者,只要盡到工作崗位責任就有其貢獻,社會國家不就是依此次序在運作嗎?廣義的勞工可都是包括大企業經理人、醫療體系人員、金融人員及國營事業人員等成群結隊的專家,要說他們的成就除了勞心與勞力外,鍥而不捨的創新精神與態度,哪是單純坐辦公室人員可相比;更何況有數百萬勞工拚命動手在實現具體成果生產作業。
下表是由行政院主計處2012年最新統計報告的全國工業與服務業平均薪資比較,資料取人數超過10,000名以上的職業別、高所得前12名與低所得前12名:
職業別 | 人數 | 平均工資 |
電力供應 | 24,183 | 74,980 |
航空運輸 | 18,957 | 72,327 |
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 15,110 | 72,119 |
銀行業 | 141,053 | 71,145 |
電力及燃氣供應 | 29,741 | 70,630 |
電信業 | 40,009 | 68,208 |
郵政 | 25,589 | 63,238 |
金融及保險 | 361.616 | 58,647 |
醫療保健 | 322,068 | 54,970 |
證券期貨 | 49,589 | 53,976 |
化學材料製造 | 68,686 | 50,657 |
教育服務 | 77,162 | 22,109 |
非公車汽車客運 | 12,226 | 23,937 |
餐館業 | 200,077 | 24,979 |
理髮美容 | 27,782 | 25,026 |
住宿餐飲 | 306,672 | 27,473 |
建築物及綠化 | 53,495 | 27,798 |
木竹製品 | 18,594 | 29,273 |
其他個人服務業 | 19,309 | 29,473 |
保全及私家徵信 | 76,938 | 29,493 |
家具製造 | 24,212 | 29,775 |
其他服務業 | 82,321 | 30,100 |
成衣及服飾 | 45,098 | 30,293 |
年金改革之淺見:
1.軍公教優存18%必須斬釘截鐵決心合理化,以目前2年期浮動利率加上固定6%絕對符合當時立意精神,因本金一直都繼續保有,不像勞工本金是不存在的。
2.勞工提前退休須打折扣,軍公教不管是75、85或95制,是否也要設定最少年齡基準決定折扣比例?
3.軍教過去不必繳交所得稅、軍公教在職時各項補助樣樣俱備,上班工作環境遠優於勞工;但勞工很認命從沒想去做比較與對立,只是因勞保年金制才上路4年後,用不當的資料來預測破產問題,政府又不撥補。2009年之前,老年一次給付提領,從未聽說勞保會破產吧!
4.多數生產事業作業環境不佳且24小時輪值下,勞工身心及生理長期接受迫害已是不爭事實,居於諸多不利健康因素加諸在勞工身上,我是強烈質疑大官或學者們,到底勞工朋友的餘命真的是82歲嗎?近幾年很不幸參加一些老同事的告別式,到目前為止,最大年紀是71歲。您們還能用軍公教務系統優雅生活來看待勞工餘命嗎?如果說勞工會多領,那請提出勞工平均有效壽命來說服我們吧!
5.再提高投保費率徒讓勞資雙方再度傷害。真要動投保費率,唯有延長平均工資計算時間一途,這樣,對產業工會的衝極力較小;但對習於不當操作調整保費的職業工會非典型勞工衝擊較大。知法玩法操作費率者,有道德瑕疵。
6.未來新制勞退,在2020年也將有滿15年可採用年金制。其運作方式應即早規劃,是否併入勞保年金計價或採用本金,不提領也比照公保優存外加3~5%利率照顧勞工,這或許是,大有為政府未來真正照顧勞工福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