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巴佬異藝錄】十、 遮在228和平運動上的菁英面紗

友善列印版本

在習於228是國訂紀念假日的今天,很多人很難想像228是一個被禁錮了40年以致於差一點被歷史遺忘的悲劇。這禁錮的力道強度非常怕人,據學者統計,在新生、中時、聯合三大報中,1949年前他蒐集到473則228事件的報導,1987到2002蒐集到1131則,但在1949到1987,戒嚴禁錮的38年期間,相關報導竟只有6則!

國民黨可以把這樣一個台灣歷史上最慘烈的悲劇禁錮到這程度實在是奇蹟;當然,這一個歷史悲劇在慘遭禁錮38年後竟還可以重新回到我們的記憶中,讓我們重新書寫民族史詩也不能不說同樣是個奇蹟。

記憶怎樣奇蹟似地恢復的,依蕭阿勤研究,他在<重構台灣>中這樣說:

「1978年2月⋯一群政治反對運動者成立了228和平日促進會⋯在⋯陳永興的帶領下,集合了許多民進黨領導人物與支持者,包括<笠>⋯台灣筆會等文學或文化團體。1987年初,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全台各都市發動一連串群眾集會與街頭遊行,要求國民黨政府公布事件真相,並且替國民黨軍隊大屠殺下的受難者平反寃屈、恢復名譽。」

確實,禁忌是228和平日促進會在台灣各地街頭遊行演講和軍警對抗才突破的。

1987年2月14日到3月1日之間,促進會密集遊行演講,從台北市、桃園、苖栗、台中、埔里、員林、嘉義、鳳山、高雄、台南、高雄、屏東從北到南一路辦下去,越過後山台東羅東丶宜蘭再回到中和,氣勢壯闊,過程中和軍警衝突不斷,第二年228前夕,2月22日,為了防範圍堵,國民黨主席李登輝在總統就職記者會上說:「對於二二八事件要向前看、不要以牙還牙,..... 今天在講228的,全是228後才出生的年輕人,把它忘掉,向前看!」

然而到底,禁忌已被突破,發展再難阻擋,運動便從要求公布真相,平反寃屈,賠償,立碑,建館,一直到228確立國定紀念日為止。

不過蕭阿勤認為了228和平日促進會是陳永興的帶領下,集合了許多民進黨領導人物與支持者,包括<笠>⋯台灣筆會等文學或文化團體組成的說法,恐怕是接受了他在訪談對象自我誇張說法的結果,和事實有一定出入。

事實是,首先,會長是陳永興醫師,副會長是李勝雄律師沒錯,但原始的倡議者是當秘書長的鄭南榕(見圖一),鄭找了民進黨內的編輯作家聯誼會系統各地人馬、長老教會人士丶政治犯加上他自已整個的雜誌社員工組成骨龫並找有社會聲望的陳永興,李勝雄當頭。至於民進黨中公政會出身,當時被目為明星和領導人士,全都婉拒參加。而願意上街頭的文學界人士也似乎只有李喬一人而已。這只要看看當時一份促進會的公告就很清楚了(見圖二)。當時民進黨本身和明星一方面都沒列名成為促進會成員,一面不參加遊行,從頭到尾,只參加由中央黨部另行舉辦一場日新國小演講會而已。

為什麼明明是民進黨內比較底層的,當時沒有領袖形象的人發動組成的促進會卻偏偏要強調是黨領導人物和文學或文化團體組成的。這得回到當時扭曲的歷史處境。

一、長期以來,黨外和民進黨被抹黑成草莾暴民;

二、台灣人被國家文宣政策塑造成沒水準的「阿花、阿草」。

國民黨藉這兩樣策略強化他威權統治的正當性,這,228和平促進會必須予以破解;另外,由於會長陳永興醫師身分的價值取向,因此會強調菁英色彩的黨領導人物和文學或文化團體。事實上,就因這樣的處境和價值取向,228事件,起義或犧牲的雖然涵蓋了台灣社會的各階層,但促進會整個活動過程中,訴求集中在「被屠殺的台灣菁英」。

當時促進會高舉「菁英」色調,是有這樣的一個博取社會認同的歷史處境;而228促進會推動的目標既然已經達成到如今的地步,這些遮蓋在推動228和平日的民進黨內外「較底層」人士臉孔上的「黨領導人物和文學或文化團體」的菁英面紗也該是揭下來的時候了。

無論如何,這真相對相信民主和充滿正義感的底層人士是很大的鼓舞。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