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漫長的威權體制過渡到民主體制的過程中,選舉未曾缺席,只是從有限制的地方層級選舉,轉型為中央到地方的全面選舉。電影作為社會再現的媒介,不同年代的電影也留下選舉的印記。
近日,縣市長與議員選舉腳步逼近,激烈的選戰當中,更讓人回味光影所留下的選舉印記。
面目全非的《阿三哥出馬》
最早觸及選舉的作品,應該是林摶秋的台語電影《阿三哥出馬》。
林摶秋在戰前就從事戲劇活動,留日的他也曾有在東寶電影公司的工作經驗。戰後,他因二二八事件一度遠離鍾愛的戲劇電影事業。然而,當台語電影風潮悄然出現之際,他決心為台語電影而努力。1957年,他傾全力成立的玉峰影業公司成立,1959年的《阿三哥出馬》就是林摶秋雄心壯志的第一砲。
《阿三哥出馬》的主題,是司公阿三經濟拮据,但又想與鄰居愛錢的女孩麗英交往。一日,阿三中了愛國獎券20萬之後,生活瞬間改變。平素不相識的人都來阿諛奉承,倒是原來的好友們看到阿三有錢之後生活方式遽變,不想打擾離得遠遠的。麗英的母親阿歹嫂慫恿阿三哥出來競選議員,想要追求麗英的阿三哥立刻答應,投入選舉。最終,阿三哥慘敗收場,中獎獎金全數花光,麗英也嫁給他人,人生回到一無所有的原點,只有一度遠離的好友們重回身邊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