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之南】真實與虛構的決戰——三島由紀夫與大江健三郎

前言:有一種觀點認為,要理解三島由紀夫自身包含的矛盾共同體,有必要回到二戰後日本文學這個基點上,因為沿著這個起點探索,我們將會得到時代社會與作家的互動關係,以及三島這個異端作家以何種生命的姿態,以何種戰鬥的位置,豪邁地驗證和實現其全部精神內涵的。換句話說,我們若抽離歷史中的混亂與喧囂,就不容易看清楚歷史的面貌了。

從沮喪的廢墟上出發

【勵馨想想】那些我想告訴你的事:溫柔而堅定的青少年父母

「現在為您插播一則新聞,一名17歲未成年少女懷孕,因腹痛前往廁所,於住家馬桶分娩下一子,經鄰居發現緊急送醫。」

「16歲少女與17歲少年,兩人交往三個月,多次發生性行為,經校方發現少女已懷孕,雙方家長憤怒不已。」

這些新聞資訊層出不窮,根據內政部統計,15-19歲未成年生育率自2009年的4/1000,於今(2022)年降低至3/1000。看似比例下降,但若再對照人口比例,會發現持續十年都維持一定比例,可見未成年少女懷孕並非「社會問題」,而是一種「社會現象」。

然而十多年來,社會對於青少女懷孕這個議題仍非常陌生,可能因缺乏了解,常出現「他們就是愛玩才會出事」、「小孩照顧小孩」等既定印象。但也正因如此,使得大眾更難以進入這些青少年父母的世界,看見他們即使生活不易、仍盡心照顧家庭的努力。他們需要的不是成見或譴責,而是理解、關心、甚至進一步的伸出援手。

林郁宸

勵馨基金會屏東分事務所

未成年少女懷孕及未成年父母服務方案督導 

【影像內外】看鳳飛飛的首部主演電影《春寒》

2012年1月3日,一代巨星鳳飛飛去世。她的形象與歌聲是台灣流行文化史當中的重要一章,也因此,儘管巨星隕落,關於鳳飛飛的各種記憶,仍不斷被建構與記憶當中。諸如2022年桃園大溪鳳飛飛故事館的成立,也例如關於鳳飛飛的記憶與研究的出版品持續出現。

2023年是鳳飛飛逝世十一周年,值此紀念時刻,正好是重新從大眾文化的視角檢視這位巨星的時刻。鳳飛飛以歌唱起家,而後主持綜藝節目。在她當紅之際,也曾參與電影演出。值得注意的是,關於鳳飛飛的研究,多從明星研究的視角來看鳳飛飛,其中,她在舞台上的形象、表演歌曲乃至唱法尤其是重點,大銀幕上的鳳飛飛卻較少人討論。

【野球人生】棒球強權的起點:從強大的投手開始(一)

棒球技術大致分成投球、守備和攻擊三大項,在高階比賽中,通常三方面都平均的球隊比較有勝算,如果一支球隊在上述三個面相中有一項較弱,往往這一個弱項就會成為比賽中的敗筆。所以,棒球很難練,投手、攻擊、防守、攻守戰術、實戰演練、體能等等各個面相在練習中都無法偏廢。除此之外,一個好的選手除了勤於練習之外還要累積相當的比賽經驗,才能在比賽中發揮平常練出來的技術,否則在瞬息萬變又錯綜複雜的各種狀況下,很容易慌亂甚至出錯。

有趣的是,在各種不同層次的棒球,尤其在高階棒球中,雖然攻守及投手必須並重,但一個球隊的強大,一定要從先擁有強大的投手群開始。

如果球隊的投手很強,首先連帶受惠的是捕手。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以下簡稱WBC)日本隊捕手甲斐拓也,在最近受訪時曾經透露,很擔心自己沒辦法接好大谷翔平和達比修有這兩位大聯盟投手的球,儘管他是日本頂尖的捕手之一,仍舊感覺大谷和達比修的球很可怕。

【日晷之南】大眾史學中的昭和視角

前言:眾所周知,一般人對於本國歷史的認識和接受,或者包括歷史觀的形塑,多半仰賴於官修正史和專業歷史學家的著作,他們掌握許多公開的與非公開的檔案與史料,在論述方法上有其不可抗的權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滲透,國民的歷史觀就這樣鞏固下來。如果我們不以正統史觀為滿足,而是自我建構的大眾史觀,同樣享有歷史的厚重與地位,不說它得以與正統史觀分庭抗禮,亦能發揮持續執拗低音的話語權。

作為思想碰撞的1930年代

【勵馨想想】從一位同志的生命經驗看「同志友善環境」

認識「小宅」時,他還在念高中,看起來外表偏瘦,個子不高,氣質有點陰柔,然而,他也很愛笑,總能渲染快樂給身邊的人,總會得到「你的笑容很好看」等評價。他善良真誠、細膩貼心,常常注意、關心身邊的人。

小宅的氣質溫暖柔和,不過對於自己的性傾向,他從不避諱,就讀男校的他,早已在學校大膽出櫃,除了同學以外,許多老師大概都略知一二。

學生時期獲得接納 還有純純的思戀

在學校時,面對喜歡的同學,小宅與他們的互動會更親密,像是下課時坐在男生的大腿上、去福利社的時候總勾著男生同學的皮帶走,甚至有時候還會有親暱地靠近男同學的臉頰的動作。

【勵馨想想】請先真正接納、愛惜自己,才有更多能量照顧他人

你是否想過,從出生到現在,在你身上被賦予多少角色以及任務呢?

既被賦予社會期待 也被社會框架緊扣

我是一名社會工作者,同時也是媽媽、女兒、配偶;想當然爾,在日常生活中,我總是在不同的角色交錯轉換,當然也會忙得暈頭轉向;近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居家工作是常態,但我可能一邊居家上班,同時還得照顧女兒,角色間怎麼取得平衡,是我每一天都必須面對的功課。

【日晷之南】小說之神的愛與憎——志賀直哉

前言:從文學史研究的角度來看,日本近現代作家在文壇上聲名鵲起,很大程度藉助於同仁雜誌的刊發,年輕作家們在這個園地上磨練文筆,相互激盪相互批評,以此求取進步的文藝力量,最終自我證成時代的代言人,而文藝雜誌《白樺》正是催生出白樺派作家群像的母體。

它1910年4月創刊,直至1923年停刊,共出版了160期。該團體重要成員:木下利玄、武者小路實篤、志賀直哉、正親町公和、里見弴、兒島喜久雄、長與善郎、高村光太郎、柳宗悅、有島武郎、有島生馬等。這些成員大多為學習院出身的貴族和富豪世家的子弟,他們都擁有各自的文學觀。

白樺派活動可分為三期。初期(1910-1914)具有濃厚的自然主義色彩,倡導個性解放與自由主義;中期(1914-1918)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背景下,進一步宣揚人道主義,吸引眾多的支持者;後期(1918-1923)文學藝術觀轉變,從醉心於歐洲美術轉向關注東方美術,1923年以悼念有島武郎特輯終刊。要言之,大正時期文壇的主流正是由白樺派作家們推波助瀾而成。

【勵馨想想】性侵受害兒少難以承受的背叛創傷——我們都能成為關鍵的重要他人

2021年監察院針對過去十年、17件重大兒少性侵事件進行通案調查,發現最常發生性侵害/性騷擾的場域,集中在校園與安置機構。其中一件是,2011年由人本基金會所揭露南部某特教學校爆發校園集體性侵事件,兩年內在校園內外各個角落,包括教室、廁所、圖書館、校車發生上百起案件,涉案學生多達70多人,除了師對生,也有半數生對生的案件,許多加害人是之前的受害人。事件曝光後,引發臺灣整體社會譁然,然而這起事件卻只是臺灣校園與機構兒少性侵的冰山一角。

更多說不出故事的孩子

近三年,臺灣校園中平均每一天有6件新增的性侵害通報案件,但只有1件通報後成立。當中是孩子不願意說?還是說了後遭到機構的背信?無從得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被害人數每一天、每一天都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