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球人生】從U23世界盃這個菜市場盃談WBSC歐式經營手法之謬誤

友善列印版本

最近台灣正在進行U23世界盃棒球賽,雖然是WBSC轄下、有計算世界排名積分的盃賽,但實際上只能算是一個國際性的菜市場盃,打著世界盃的名號票房卻好不起來,600元的門票價被嫌貴,讓人感覺非常掉漆。

首先,我們來看看各國代表隊的陣容,日本沒有派職業球員,全部都是社會人選手,陣中甚至只有八位投手,不完整的陣容,一點也不像大型賽事中精挑細選而形成的日本國家代表隊;台灣也差不多,是二軍選手、社會人、大學生的組合,由於國內職棒球季已經很接近季後賽,一軍選手沒有參賽是很正常的;韓國代表隊跟台日有點類似,以二軍選手為主體,配三四個大學生,總教練則是由成均館大學的李然洙總教練擔任。

此外,參賽國中的德國與南非都不是棒球強國,非棒球強國的參賽國本來還有中國與尼加拉瓜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棄賽,才由比較強的波多黎各與哥倫比亞遞補,最強的國家與選手不見得會參賽,顯然會影響盃賽的強度。

也許是遞補參賽,有將近10位現役大聯盟球員的哥倫比亞,可能在倉促成軍之下組不出強大陣容,看起來並不是很強,卻仍然在預賽中打敗棒球強國委內瑞拉,本屆委內瑞拉並沒有晉級,可見委國派出來的也不是很好的陣容,有新聞指出,他們沒有時間一起練習就直接來參賽。

除了以上我們討論的狀況之外,世界級棒球賽幾乎從不缺席的美國,從沒有參加過U23世界盃。美國是世界棒球第一強權,棒球人口眾多,光是NCAA第一級就有將近400支隊伍,要隨便派個球隊出來比賽完全不困難,以世大運棒球賽為例,美國代表隊都是指派單一大學校隊參賽。如果U23世界盃美國連參加都不參加,顯然認為這是一個沒必要參加的比賽,就如阿宏之前提到的,他們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參加的菜市場盃。

U23世界盃參賽國與參賽選手都不頂尖,打起來當然不會吸引太多球迷注意,無法和「世界盃」的名號相符,門票自然也就賣不好。預賽中最引人注目的台日大戰安排在星期日,到場的觀眾卻不到3000人。10月20日台灣和韓國在複賽碰頭,照理講是傳統大戲,但關注度卻遠遠遠遠不如同時間的國內職棒比賽(龍象大戰觀眾破萬)。

因此,今年的比賽門票預賽一張600元(當地主國台灣的代表隊初賽時),複賽(Super Round)一張800元,很多觀眾覺得太貴,有觀眾表示,800元可以買一堆好吃的東西坐在家裡的客廳慢慢看,顯然,觀眾並不覺得這樣的世界盃值得花800元買票進場觀看。

阿宏以前在各項國際賽事中,因為工作的關係,有好幾次必須和上萬名觀眾同時進場,為了不耽誤工作總是要提前三四個小時到場,即使身上有相關證件可以進出球場,在大量的人潮之下,塞車、找停車位總是會佔用不少時間,只要比賽夠精彩,國內的觀眾總會大量湧現,U23世界盃票房不好,實在是很掉漆,讓WBSC滿臉豆花。

WBSC的總部在瑞士的洛桑附近,現任主席是義大利籍的Riccardo Fraccari(瑞卡多・福拉卡力),自從IBA消失,世界棒壘球合併起來由WBSC統一經營之後,有很多棒球的事情被改得不那麼棒球,顯然讓觀眾不太買單。以前的世界性棒球賽事,高中層級之後就沒有再照年齡分級,18歲以上都是成棒。WBSC先在2014年辦了一個U21世界盃,2016年改辦U23,硬把成棒再分一級出來,實際上完全沒有必要,也讓美國不曾派隊參加。

美國是世界棒球第一強權,高中球員畢業之後,大學繼續打球的大概只有7-8%,大學分成D1、D2、D3和社區學院四個層級,各層級之間的水準儘管有差距,但被公認為最弱的D3球隊還是出過大聯盟球員。有知名美國棒球人曾經這樣鼓勵著大學球員:「儘管你在社區大學或D3大學球隊,你仍舊是佼佼者,因為只有7%的人高中畢業之後成為大學隊選手。」

美國球員有些高中畢業就去打職棒,其他選擇大學棒球的球員,在大學打到21歲大三結束時,最頂尖的會被職棒隊選走,有些知道自己沒機會進職棒,就會在打球之餘好好唸書,畢業後找個好工作。22-23歲還有繼續打球的,不是大四學生就是職業球員,U23世界盃對他們並沒有太多意義。

即使是每年出國到處親善訪問的美國大學明星隊,也不會真的挑出全美國最強的學生球員,而且成員幾乎都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因為大三生最優秀的都去了職棒,大一大二學生如果球隊打進大學季後賽,往往也會婉拒參加明星隊。儘管如此,美國的大學明星隊還是超強,很多成員後來成為大聯盟球星。

日本、韓國、台灣以及美洲其他棒球強國,儘管制度上和美國不盡相同,但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好選手在20-23歲這個階段,很多都在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努力著,參加U23世界盃並沒有幫助,所以這個級別在棒球的世界不被重視,WBSC之所以舉辦U21或U23世界盃,顯然是因為他們缺乏棒球的世界觀。

WBSC的倒行逆施實在罄竹難書,例如世界棒球排名,應該是仿效FIFA的足球世界排名,因此和足球的世界排名一樣,都被詬病無法反映出真正的世界排名。

還有一件事情,U18和U23世界盃都是七局制,這樣的棒球很無聊,因為牛棚不需要太強,也不像九局的比賽需要每場都從長計議。棒球的樂趣在於九局的比賽就像一盤棋,九局打完才知道輸贏,這個道理顯然WBSC不懂。

除此之外,WBSC本身就是一個外行想法所構成的組織,棒球、壘球看似雷同,事實上有很多差異,把兩個運動合併由一個組織管轄事實上沒必要也不恰當。要是棒壘球可以合在一起這樣經營,美日許多體育名校的棒壘球隊為何各玩各的?日本的男子壘球名校國士館大學,棒球隊(硬式野球部)的目標是「Ⅱ部優勝・Ⅰ部復帰」,要是可以搞在一起,叫壘球部最強的選手來支援棒球比賽不就好了?

綜合以上的探討,我們可以知道為什麼有很多老棒球人有點看不起WBSC,儘管表面上有很多變革,但這些變革缺乏棒球的世界觀,美國不太理會,日本加減應付,只有八個投手的全社會人國家隊就是很好的證據,就連重視國際賽的台灣觀眾也不太買單,實在是不知其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