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球人生】許金木、麥克林登與浪得虛名的世界棒球排名第二(第四集)

友善列印版本

上一集我們幾乎是以各國大聯盟選手的人數來比較各國棒球實力,有朋友看了之後質疑這個方法的客觀性,但阿宏叔叔相信這是最客觀的方法,因為只要是棒球選手,99.5%都會朝思暮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登上大聯盟的舞台,如果能上大聯盟,哪怕一天也好,哪怕沒有上場,幾乎都不會有選手拒絕,這就和台灣的升學主義一樣,看一個國中好不好,只要看他們一年有多少人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就知道了。

依照上集的介紹,台灣的棒球世界排名應該在10-12名之間,與WBSC排行榜長期盤據前五甚至前三名,有不小的差距,這個差距的形成,主要原因是1970年代起,當時的台灣政府利用棒球(在這之前政府重視籃球而不是棒球),以三級棒球在LLB榮獲多次所謂的「世界冠軍」來提振民心,久而久之,民眾養成錯誤的期待與觀念,認為在盃賽中得到獎盃就真的是世界頂尖,認為所謂的World Series就是真的世界大賽,真正的棒球實力,卻反而沒有真的受到重視。

在美國有很多World Series,大聯盟總冠軍賽叫做World Series,大學棒球總冠軍賽叫做College World Series,LLB(Little League Baseball,台灣翻譯成世界少棒聯盟)冠軍賽也叫World Series,就連大學女壘的總冠軍賽也叫World Series,World Series的World雖然是世界的意思,但這些World Series都是一個名稱,大家都知道這些比賽並不是真的全世界的比賽,只有台灣在早期資訊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的時代,民眾普遍被誤導,以為LLB冠軍就是真的世界冠軍,台灣的三級棒球是全世界最強。

阿宏叔叔常常喜歡舉一個例子,就是1971年的LLB少棒組的世界冠軍賽(World Series),由台灣的巨人少棒隊和美國的印第安那代表隊爭奪冠軍,雙方的先發投手分別是許金木與麥克林登(Lloyd McClendon),當時麥克林登威風八面,不但在該年曾經投出無安打比賽,在世界少棒冠軍賽的冠軍戰之前創下連四打數全壘打的紀錄。

冠軍戰的第一局,麥克林登就從許金木手上擊出三分砲,這是他連五打數全壘打(其他打席都被保送),後來他上來打也都被保送,這讓當時擔任講評的大聯盟球星Mickey Mantle讚嘆不已。這場比賽雙方你來我往,一路打到延長賽,美國隊的捕手先崩潰,也導致麥克林登最後投不下去而含淚退場,台灣則在許金木九局好投的帶領之下拿下了冠軍。

16年後(1987年),28的麥克林登成為大聯盟球員,展開他八年的大聯盟球員生涯,並從1997年起在大聯盟執教了24年,其中有八年是擔任總教練。 附帶一提,麥克林登先生1994年從海盜隊退休,終止他的球員生涯,1997-2000年在海盜隊擔任打擊教練,由於他的執教受到賞識,於是得到球團拔擢成為海盜隊2001-2005的總教練,這是一段循序漸進的教練升遷過程,是大聯盟體系任用教練時的的典型升遷模式,值得國內球團參考。

反觀當時領銜主投幫球隊拿下冠軍的許金木先生,在華興中學青少棒結束之後並沒有繼續打球,比較可靠的說法是他因為手臂使用過度無法繼續打球,於是離開球場,後來在工業界服務。

雖然當時台灣並沒有職棒,如果許金木先生一路繼續打球也不一定能像他的同學李居明、涂忠男等人一路打到職棒,但因為受傷而退出,等於完全斷絕了在棒球上繼續發展的機會。

輸球的人一路打上大聯盟,贏球的人卻因為受傷只好離開球場,真的令人唏噓。 一直以來,台灣有太多好選手為了贏球而操過頭,因為受傷而失去了繼續在棒球路上發展的本錢,這些因傷退出球場的又往往是最好的選手,實在非常可惜。

再者,每當重大國際賽組隊之際,我們所關注的往往是「組成最強的國家隊」,想盡辦法把在國內外發展的所有好手都叫回來,這樣的無差別徵召,常常會危害選手們的生涯。

2017年經典賽,陳鴻文本來無意參加,想要趁球季結束好好休整,卻還是受到徵召加入代表隊,他在對戰超強對手荷蘭時擔任終結者,最後投出再見保送,這對陳鴻文選手的身心顯然是一個重大打擊,不但季前沒辦法照自己的意思調整,必須跟著代表隊出去拚,最後輸球還受到廣大球迷的指責,卻很少有人能在當下反思國際賽對選手的戕害。

至於徵召旅外選手,我們往往完完全全地忽略一個問題,國外球隊的老闆雇用台灣選手,到底是為了讓他幫助自己的球隊贏球,還是幫台灣訓練國家隊球員?(待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