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球人生】棒球強權的起點:從強大的投手開始(三)

友善列印版本

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上個月剛剛結束,台灣由於失分率高(每個出局數平均0.295分),在A組五隊都是二勝二負的狀況下,不幸以排名墊底作收,2026年經典賽必須從資格賽打起。

另外沒有兩個晉級的球隊,荷蘭的失分率是0.186(共失19分),巴拿馬是0.200(共失21分),其他四隊之分率都在2.00以內,但台灣失分率接近3,失分31分比巴拿馬足足多了10分,雖然得分最高(26分),卻因為賽制是先比失分,台灣就這樣錯失了晉級的機會。

無可否認的,台灣在今年世界經典賽能夠擊敗荷蘭與義大利取得兩勝,實在很不容易,代表隊上上下下的認真,打出兩場令人激賞不已的好比賽,比賽期間打擊與防守的整體表現都很好,觀眾們也都看得很過癮,然就事論事而言,這次的陣容,贏兩場已經等於把戰力最大化了,投手的整體表現比其他國家略遜一籌,這是事實,如何讓整個台灣高階棒球的投手水準得以顯著提升,必然是將來強化台灣棒球整體實力的第一要務。

棒球在台灣是一個「號稱為國球卻又極少數人實際參與」的運動,儘管如此,每年國內在國高中階段都會出現幾個令人期待的好投手,只是這些投手的「存活率」很低,常常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消耗得差不多了,在更高的層級,這些好投手有很多沒辦法一直好下去。國內有很多在大人階段成名的投手,不是野手轉任,就是本來不太被重用。

台灣在高中之前就把很多好投手消耗光,最主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好的投手一年到頭都在投球。

台灣民間愛棒球的人很多,經濟好的民眾常常以各種方式贊助國內棒球,捐贈器具、捐贈物資、直接資助、舉辦比賽……,其中以舉辦比賽為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各式各樣的盃賽在全國各地輪流舉辦,整年都有,如果一個高中球隊,甚至國中、國小球隊,想要報名比賽,一整年都有比賽可以報。

有些學生球隊各項資源都很充足,不但能吸引到國內最頂尖的選手加盟,還可以整年安排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有些名門球隊不管大小比賽都想要贏球,所以總是讓最強的選手一直上場,包括投手,只要是在整年都報名各項比賽的名門球隊,就無法脫離整年都在比賽的命運,球隊裡的投手,也理所當然地整年都在投球。

好的學生投手整年都在投比賽,這就是台灣棒球最大的致命傷。

James Andrews先生是美國很著名的骨科醫師,曾經在1985年動手術治好大聯盟明星投手「火箭人」Roger Clemens的肩傷,Clemens後來活躍了24個球季,一直到2007年才退休,Andrews醫師對他的幫助不言可喻。

James Andrews 醫師曾在世界少棒聯盟官網(www.littleleague.org)撰寫一篇名為「全年度打棒球一直是手臂受傷最大的肇因」(The Number-one Risk of Arm Injuries Continues to be Year-round Play)的文章,文中他呼籲要限制每場比賽的投球數,以免造成單場的過度投球、季節性過度投球,以及年度性過度投球,更直接指出,整年都打棒球沒有休息,是造成手臂受傷最重大的原因,對此,Andrews醫師建議,每年「至少」要有兩個月的時間不要做投擲動作,能三到四個月不進行投擲動作更好。

Andrews醫師在文中提到,身強體壯的職業棒球選手每年球季外都會有一段時間不丟球,讓手臂好好休息,身體不那麼強壯的青少年更需要讓手臂在每個年度都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James Andrews醫師的原文位址如下,有很多寶貴的建議,歡迎參考:

https://www.littleleague.org/partnerships/pitch-smart/year-round-play

除了Andrews醫師之外,如果我們輸入關鍵字”play baseball year round”,會發現有許多專業人士、知名人士都不建議一整年打棒球不停歇,包括名人堂投手John Smoltz也是其中之一。不建議一整年都打棒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整年打棒球都不休息,會讓手臂暴露在受傷的高風險中。

前幾天,阿宏和一位認識很多年的棒球專業球探(台灣少數的專業球探之一)吃飯聊天,他提到國內很多選手,尤其是投手,高三的時候表現反而不如高二,這讓阿宏很感嘆,隨即與他分享「棒球應該要有季節性」的想法,那時候是這樣說的:「好學校的選手,一年到頭不是在比賽,就是在準備比賽,好的投手投的比賽數和投球數比別人多,所以損耗就比較快。」

當然,國內的大環境還有很多問題,但一年到頭學生球員都在訓練和比賽,顯然是最嚴重的問題。

(待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