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想想】為何越南中秋變兒童燈籠節?

友善列印版本

中秋節並非中國人的專利,而是東亞漢字文化圈裡共有的文化習俗。雖然中秋節都在農曆8月15日,但各國、各地慶祝中秋節的方式也不太一樣。即便同一個地方,不同時代的中秋習俗也未必一成不便。譬如,當今越南中秋節就演變成以兒童為主的節日。當今越南中秋節的習俗大致為兒童提燈籠遊街、做玩具、舞麒麟(或舞獅)、唱「鼓軍調」(Hát trống quân)、送小禮物、吃月餅及賞月等。

越南的中秋節最早大致源自11世紀的李朝,歷經各朝代的演變後才形成當今的樣貌。古代的越南是以水稻農業為主的社會。每到中秋之際通常也是夏季水稻豐收之後的空檔時期。於是人們利用這個中秋節慶祝豐收並感謝大地的養育之恩。由於農業社會的作息是以月球的週期為計算基準,因此月亮也就成了豐收祭拜的主神。由於古代中國南方也是以水稻為主的農業社會,為凸顯越南特色與中國的不同,歷代越南人逐漸調整中秋習俗的內容,讓越南中秋節越來越具有越南文化的主體性。

越南人將中秋節定位為兒童節實在充滿了創意及對國家未來棟樑的重視。台語諺語說:「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當圓」(Chhe saⁿ sì, goe̍h bâi ì; cha̍p-gō͘ la̍k, goe̍h tng îⁿ)。在中秋節當晚,月亮正是最圓最亮的時候,許多兒童會提著自己動手做或購買的燈籠去逛街。燈籠的造型則隨者時代的變遷而變化。之前常流行以越南國旗的星形造型為主的燈籠,近年來卡通造型的哆啦A夢及粉紅豬小妹等也很夯。

唱「鼓軍調」也是越南的中秋節特色之一。唱鼓軍調民謠是從清華省以北越南北部才有的特色。演唱時會分為兩組人馬互相對唱並敲打軍鼓作樂。目前這個習俗已被越南政府列為國家級文化資產。關於唱鼓軍調的起始年代及起源有許多不一樣的說法。有的說源自13世紀陳朝對抗蒙古國(元朝)軍隊時越南軍隊發展出的戰時娛樂節目;有的則說是源自18世紀對抗清國軍隊的越南西山朝阮惠皇帝。不論如何,從「鼓軍調」的名稱即可發現都與抗中軍隊有關。

 

越南人的傳統月餅分為二種,分別為bánh nướng及bánh dẻo。Bánh nướng的字面意思是「燒餅」,因為外皮會經過烘烤後變得金黃色;其內餡依個人喜好而異,通常有蛋黃及各種穀物。Bánh dẻo的字面意思是「軟Q」(nńg-khiū),通常為白色或綠色,內餡通常為蛋黃、綠豆沙及蓮子。

近二十年來,越南市場上也販賣廣東式月餅。不少人誤以為廣式月餅就是越南傳統月餅。其實,那是因為商業行銷造成的誤解。原來二十多年前越南胡志明市一對廣東移民第二代的陳氏兄弟開設一家京都(Kinh Đô)食品公司且販賣廣式月餅。由於陳氏兄弟善於經營且食品深受歡迎因此公司生意興隆。廣式月餅原本只在胡志明市流行,隨者京都食品公司的行銷網絡的擴大,也逐漸拓展到越南全國。

越南關於中秋節的民間傳說也與中國及台灣不一樣。越南各地對於傳說的故事內容多少有一些加油添醋的現象。不過,大致上都是以行醫救人的阿貴及神藥樹為故事主軸。以下就其中一個較普遍的版本來介紹:

話說古早時候有一位年輕人名字叫做「阿貴」。有一天,阿貴到深山裡砍柴。突然間他看到幾隻小老虎在洞口玩耍。阿貴為避免被老虎攻擊,就先下手為強,拿起身邊的斧頭趁小虎不注意的時候將牠們砍死。虎媽回到洞穴後發現心愛的小虎已經死了。虎媽趕緊跑到一棵大樹旁採樹葉並將樹葉嚼爛後餵給小虎吃。沒想到小虎吃過樹葉後竟然全部都復活過來了。

躲在洞後的阿貴一看此景大吃一驚,並心想:這應該就是傳說中可治百病的神藥樹了。阿貴就趁老虎出去覓食時將這棵神藥樹連根帶葉挖起來準備帶回家種。

在回家的路上,阿貴碰到一位病危的老乞丐。阿貴好心地用神藥樹救活了他。互相道別時,神仙扮成的老乞丐提醒阿貴說:「你要好好照顧這棵能醫治百病的神藥樹,記得不要用骯髒的水灌溉它,否則它會飛到天上去。」

阿貴答應他後就回到鄉里,並協助許多人醫好陳年的疾病。有一次,阿貴醫好了一位有錢的員外,那位員外於是將他的女兒許配給阿貴。阿貴與員外女兒結婚後阿貴依然很體恤民間痛苦四處外出幫忙治病。

有一天,鄉裡一位有錢有勢的惡霸逼迫阿貴將神藥樹賣給他。由於阿貴不服從,因此這位惡霸懷恨在心,四處散播對阿貴不利的謠言。謠言傳到阿貴的妻子耳裡說阿貴其實都藉口外出醫病,但其實都去花天酒地。阿貴的妻子就半信半疑,不停地質疑他。但不管阿貴怎麼解釋,他的妻子不僅不相信,甚至更生氣。有一天,一氣之下,阿貴的妻子就順手把一盆髒水潑在神藥樹上。沾到髒水的神藥樹竟然開始抖動並連根拔起往天上飛。阿貴一看趕緊跑過去抱住樹幹要阻止神藥樹飛上天。

但這神藥樹沖天的力道太強了,阿貴不僅無法阻擋,連他自己也被帶到天上去了。後來這棵樹和阿貴一直飛到月宮才停下來。後人在月圓時看到的黑影就是阿貴蹲在神藥樹底下思念凡間的形影。

 

關鍵字: 中秋節越南文化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