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東北亞地緣政治板塊,因著北韓片面宣布《朝鮮停戰協定》失效而鬆動,朝鮮半島緊張情勢進入「準戰爭」階段。
朴謹惠就職後的兩韓政策仍舊依賴美國提供核子保護傘,而北韓以片面宣布取消和平協議,反擊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案,朝鮮半島隨即籠罩在戰爭之霧中,第二次韓戰的風暴如影隨形。
習近平即將於三月中旬接任中國國家主席,為回應歐巴馬政府「重返亞洲」政策,同時穩住軍方勢力,鞏固領導人地位,必然不會削減國防預算,鬆手軍事安全上。
中國始終視台灣為其領土一部分,在主權不可分割的邏輯下,兩岸和平協議的終極目標就是以兼併台灣為實質的統一。
馬英九「終極統一」的主張,正好落入北京的陷阱中,在「一中」架構下簽署的和平協議,等同於將台灣主權拱手讓渡予中國,能帶來何種形式的兩岸和平,是台灣臣服北京或是北京納台為藩,這才是協議不可行的根源。
習近平的兩岸政策,不脫中國立基於「零和遊戲」的地緣戰略思維。
針對攸關國家領土、主權的爭議,必然以「寸土不讓步、滴水不外流」的立場上,界定兩岸敏感事務的互動,對台灣除「先經後政」外,為能循序漸進尋求時機,中國近期改弦更張,轉向建立民間智庫對話平台,為政治協商鋪路。
對照馬英九政府傾中政策和期待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相較之下非但不智且根本不可行。
不智之處在於美國建構其全球霸權的軍事戰略,在中國「和平崛起」後,美中兩國表面上是「戰略夥伴關係」,實質卻是雙方都視彼此為競爭對手,甚至是假想敵,台灣處在兩強之間,傾中等同於與美為敵,傾美則向中國示警,台灣只能自陷兩難之境。
中國內部潛藏著包括西藏獨立抗暴、失業農民工問題、法輪功和平反迫害等政治、經濟社會危機更甚於北韓。北京當局通過嚴密的社會控制,採取嚴厲的警備治安手段,徹底防堵導致政權崩解的暴動發生。
在此情況下,習近平時代的對台人事布局和政策,預料只會上緊發條,不可能在台灣問題上鬆手,即使存在著簽署和平協議的可能性,難保在面臨內部政治壓力下,比照平壤模式,宣佈協議失效,最終,兩岸關係還是回到原點,甚至可能比兩韓的「戰爭邊緣」更具危險性。
談判學的BATNA論理,指的是在上談判桌之前,必須先強化自己的最佳替代方案(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BATNA)。
以此推論台灣面對霸權中國,在馬英九政府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的關時刻,是否已有最佳替代方案?北韓宣布廢止《朝鮮停戰協定》,把朝鮮半島推向「戰爭邊緣」,平壤毀約之舉,又帶給台灣什麼啟示?
一言以蔽之,台灣台灣人民自覺程度的強弱,決定以後把台灣帶到那裏。和平協議簽署之日,是否會是戰爭的起點?這是台灣人民必須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