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挺進拉美衝擊台灣外交

友善列印版本

面對美國「重返亞太」,習近平六年內四度訪問拉丁美洲,中國強勢挺進「美國後院」,反制美國在亞太地區圍堵中國的戰略佈局。

延續門羅主義的外交準則,冷戰時期拉丁美洲因地理位置被美國視為地緣政治的禁臠。除卡斯楚政權極端反美外,拉美國家幾乎都置於美國的保護傘之下。1999年以對抗「華盛頓共識」為開端,左派浪潮興起,拉美國家集體向左轉,不再信服美式經濟處方。中國崛起和俄羅斯復甦,拉美國家趁勢擺脫美國的經濟制約,並在政治上與之相左或者刻意保持距離,華府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逐漸式微。

近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主權紛爭有愈演愈烈的態勢,而隨著美國重返亞洲,積極插手亞太地區事務。在東海,以《美日安保條約》面對釣魚台島爭,並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在南海,基於海上交通線(海巷,sea lane)的戰略想定,偏袒菲律賓、越南,制約中國的主權聲索權。與此同時,透過建構TPP經貿圈,限縮中國在東亞地區的發展空間,形成圍堵中國的形勢。

中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毛澤東「你到我家來,我到你家去」的戰略教條啟示著北京當局,以足以在全球抗衡美國的經濟實力,既然你在我的前院玩「亞洲再平衡」套索賽局,我為何不能在你家後院回敬「拉美再平衡」圍棋博奕。於是,習近平藉金磚五國峰會之便,主導成立「新開發國家銀行」和「中拉論壇」,一方面展現挺進「美國後院」戰略企圖,另一方面,反制美國拉攏東亞國家「重返亞洲」。

習近平兩次拉美之行涵蓋這個地區的代表性國家,北京的政經戰略布局,從經濟、政治到文化、科技等方面持續擴散在拉美的影響力,侵蝕美國在拉美的霸權,必然會帶給華府沉重壓力。拉美諸國越來越不受美國的控制,北京又不斷直搗黃龍,提升與拉美的政經關係,挑戰美國所建構的美洲地區政治秩序,美國受戰略牽制,基於維護國土安全以及美洲的穩定,必須調整佈局,回頭關注拉美情勢。

目前中國在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有21個邦交國,有12國與我國建交,馬英九總統雖宣示兩岸「外交休兵」,卻屢傳友邦可能「棄台轉中」的訊息。此番習近平「挾經濟以令拉美」,在美國後院開闢新的外交戰場,台灣更不能等閒視之。由於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國家的電力、交通、港埠、通訊等基礎建設不足,北京又不斷加碼挹注資金及技術協助,兩岸關係一旦生變,即使北京不招手,我國現有的邦交國隨時會投向中國。

習近平「圍魏救趙」戰術,強化對拉美(中南美)的外交與經濟攻勢,開啟美中新一輪外交角力,所瞄準的不僅是美國,更隱藏著「台灣因素」,一箭雙鵰的戰略考量。美、中政經實力消長的現實,攤在拉美地緣政治棋盤上,驅動政治板塊運動的,正是過去美國引以自豪的經濟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