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藍綠」不是「不藍不綠 」

友善列印版本

美國雷根總統被刺負傷急救,上手術檯前不改英雄本色,幽默地向主治醫師說:「希望你們都是共和黨人。」不巧的是,主治醫師剛好為民主黨員,但他回答:「總統先生,今天我們都是共和黨人。」這則故事後來被廣為流傳,在民主深厚的歐美,它只是用來讚美雷根幽默的插曲,但 在新興民主國家,甚至在極權國家,它往往被擴大解釋為「不分黨派,一心為國。」

放在我國的政治脈絡裡,那就是「超越藍綠,一心愛台」。當然,在邏輯上與道德上,這些口號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在實證上,它卻往往是當權 派用來邊緣化反對派的技巧,以一個抽象的愛國主義,讓政黨的分際模糊,再進一步蠶食小黨。只要隨便翻翻蔣介石的文告,類似「不分黨派」的 呼籲到處可見。

這種選擇性「無政治」的色盲,正是造成我們長期忽略政黨政治責任的主因。政黨政治的核心規範是政治責任,這點人盡皆知,但我們對政治責任 的理解,卻往往區限在政務官下台這種小事上,誰會在乎江宜樺的烏紗帽?何況政務官下台往往 流於政治計算,做為棄車保帥的策略。政黨政治最重要的指標,是政黨的政治責任能否清楚區隔,否則便無法促成合理的政黨輪替,小黨也就無法累積進步的政策而得到支持與壯大,只能永遠淪為大黨的智庫。

因此,一個成熟的政黨政治,政黨理念必須清楚穩定,但黨員的流動則可採開放的態度。可是我國的政治倫體似乎反其道而行,社會普遍對藍綠轉 換的政治人物觀感不佳,但對政黨核心理念與政策的飄忽卻無所謂,造成政治人物必須苦守自己也不認同的政黨,而政黨本身卻可一夕大轉彎,讓過去執行錯誤政策的責任一筆勾銷。

更為奇特的是,處於弱勢的綠營也拼命要超越藍綠。從謝長廷到蔡英文的競選旗幟,再到蘇貞昌「超越基金會」的官網,都刻意採不藍不綠的色調,希望透過弱化政黨色彩,讓泛藍選民「不小心」把票投給綠營。自以為理性計算,卻適得其反,讓藍營一次又一次收割綠營的努力。從民主化、主權問題,到最近時髦的反核都是如此。功成固然不必在我,但依此類推,政黨是否也不必輪替?

無論藍綠,當然人人可以反核、反核四。在309的遊行裡,我們很高興看到許多亮麗的名人站出來,但不少名人深怕染色,這種政治潔癖若不是機會主義者,就是信心不足,希望以掩蓋自己的政黨傾向來強化論述。因此,反核成為顯學後,流行的說法是,這是一場神聖的公民自覺運動。

但反核四從來就不是一場公民自覺運動,它是在知識、資訊極度不對等的情況下,透過菁英的覺醒與政治上的角力,向庶民艱辛呈現的真相,過程血淚斑斑。如今人民終於選擇站在綠營這一邊,綠營何需畏縮?膚淺地跟進大談超越藍綠?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豈會是無色的一哩路?

雷根總統的主治醫師當然是全民醫師,很難想像他會只挑某一政黨的病人醫治。同樣的場景與對話,若以我國政客的語言為之,恐怕會寫成十足矯 情的廉價劇本。我們將看到雷根總統努力強調他是全民總統,而醫生應該回答:「總統先生,我們本來就是全民醫生」。看似更政治正確,但其實是枉費了雷根的幽默與那位醫師的深意。當年那段醫病對話,反而張顯那位醫師為全民醫師的真正精神,讓他能隨時進到病人的情境,給予病人最大 的信心。

同樣的,我們對國民黨的核能政策一向沒有信心,藍綠的核四立場、責任從來沒有模糊過。超越藍綠反核四並沒有錯,但不是把反核四的立場變得 不藍不綠,而是不管過去選舉投給誰,即便是馬迷、強烈的統派,今天我反核,我們就該學學雷根總統的主治醫師:「總統先生,今天我們都是綠營的人。」這不是鼓勵政黨對決,而是責任歸屬。

那一年,郝總長解凍了核四預算;今年,郝市長應該打電話給爸爸:「報告總長,核四一役,我投敵了!」馬總統和國民黨若因此而倒台,那就是他們為此付出的政治代價。

關鍵字: 政治核四反核藍綠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