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庫執行委員,念物理卻誤打誤撞進入國際政治領域,希望協助打造一個有公義、自信、尊嚴、獨立與繁榮的台灣,讓下一代可以專心實現自己的夢想。
雖然歐巴馬與習近平在國際場合已多次會晤,但此次習近平訪問美國,是習就任國家主主席後首次正式訪美,就重要性來說可與1997年江澤民、2006胡錦濤訪美等相比。特別這又是在二戰結束七十週年大閱兵後出訪,中方自然對此極力鋪陳,務求盡善盡美,美方當然也不希望出紕漏,使歐巴馬在下台後會增加一個汙點。但由於美中關係這兩年實在是爭議不斷,即便再怎麼厲害的外交官,在巧婦難為無米炊的情形下,也很難憑空變出好菜,只期待客人不嫌棄就萬幸了。對於歐習會的期待度低,是這次的特徵。
就時間點來分析,從美方立場看,如果習近平要訪美舉行國是訪問,現在可能就是唯一的時間,利用習近平來美國參加聯合國七十週年會議,也一起完成訪美行。如果晚一些的話,習近平將要處理五中全會以及十三五經濟計劃。如果拖到明年,則會使歐習會捲入美國總統選舉,強化中國議題的發酵度,對彼此可能更困難。而明年歐巴馬政府基本上是在看守狀態,對於這樣重要的峰會也不太可能提出新的重大承諾,如在那時舉辦歐習會,幾乎就是失敗的保證。
對習近平來說,雖然自己還有六、七年時間,因此基本上是要選擇在歐巴馬還在任時舉辦歐習會,或是等新總統上來後再舉辦新的峰會。但一方面不知道新總統會是誰及其立場為何。而在2017年初就任的新總統,一方面中國要等半年待其執政團隊就任才能舉行峰會,但之後習近平在2017下半年就要忙於十九大,所以與新總統峰會大概要等到2018年後,但美中關係沒法這麼等。另一方面,利用歐巴馬還在時,透過之前建立對彼此較為熟悉的模式展開運作,如果能有重大宣誓或建立新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操作模式,可進一步規範2017年上台的美國新總統。知道歐巴馬即將快速跛鴨,但習近平依然同意在此時展開國事訪問與元首峰會,相信與上述考慮有關係。
不管美中關係氣氛是多麼低迷,在各取所需下,時間到了,歐習會還是照議程舉行。既然狀況本就不好,會沒有具體成果也就不意外了。
會前美國頻釋負面訊息,定調歐習會
此次歐習會前看到美方要嘛釋出中國在南海填島造陸的新事證,或是對中國網路駭客攻擊的新消息、或是發現中國潛艦入侵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領海。國家安全顧問萊斯更在習近平進入美國前,在演說中嚴厲抨擊中國在南海、網路駭客攻擊、以及競爭性貨幣貶值等。這些動作基本上是對歐習會定調,美方以此表示這是我認為要處理的問題,也不會為了幫習近平保留面子,而刻意掩蓋或不談美中之間的分歧。也難怪我們會看到這是在高度分歧情形下所展開的美中峰會。
但是美國把醜話說在前頭的做法,也是在暗示中國,美國有意與中國協商這些問題,端視中國在對話桌上對這些議題有沒有承諾。但從峰會的共同記者會,以及白宮發佈的fact sheet來看,中國同意與美國建立針對網路犯罪(不是美方期待的網路駭客攻擊)之高層對話管道,美國與中國海巡署針對海上相遇的信心建立措施(為什麼不是美中的海軍來著手而是由海巡單位?難道美中兩強是大到整個太平洋都是海巡範圍,還是海軍太敏感,所以乾脆讓很少往來的美中海巡單位來建立信心措施呢?)在記者會中歐巴馬提到美中對於氣候變遷有共同願景,也會在年底的巴黎峰會提出,但氣候變遷議題並沒出現在fact sheet上。
這些發展不由得使人感覺美中峰會沒什麼可以拿出來的成果。美國一開始對網路駭客問題喊得很大聲,但中國似乎不理會,後來甚至把網路駭客問題下降為網路犯罪問題。既然是由國家來定義犯罪,那麼國家支持的網路攻擊活動(美中都有)就不算犯罪,搞到這裡,美中在網路議題說了等於沒說。
習近平在南海議題出現讓步跡象
但要說美國故意刺激中國,讓歐習會開不好,也不是事實。在習近平訪美前不是有加州高鐵要由中國承包,習近平在西雅圖不是也對波音送出購買三百架飛機意向書的大禮嗎?拿加州高鐵換波音飛機訂單,這是在峰會前營造良好氣氛的典型操作。
習近平出發前美中在南海爭論不休,而習在美國也與歐巴馬對此針鋒相對,表現出一副中國可與美國分庭抗禮,不由霸道美國支配的強國姿態。但姿態之外,習近平也透露出在南海議題的讓步跡象。
在共同記者會上,習近平對南海議題有說出這段話「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ince ancient times are China’s territory. We have the right to uphold our own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and lawful and legitimate maritime rights and interests.」。雖然中國官方一直沒提出其對南海領土與領海主張的法律論據,但不管對U形線或是九斷線,中方起碼都承認這些東西的存在,當然有因此招致其他聲索國的抨擊,以及美國認為其不符合國際法的質疑。但習近平此次是直接提到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因此也具有與其相關的國際法權利,但沒提到南海的海域問題,也沒講到歷史性水域、或歷史性權利等。這個表態代表了什麼,值得進一步探究。但看起來習好像是做了讓步。
美國的一中政策回到「三報一法」架構
在歐習會前,一堆親馬、親藍、親統的學產官媒們,拼命宣傳歐巴馬會與習近平討論台灣議題、美國對蔡英文不放心、習如提九二共識美國會正面回應等,但從歐習的共同記者會的發言來看,這些都被證明是胡扯一通。
今(2015)年在華府的歐習共同記者會上,歐巴馬對台灣議題的表述是這樣的「I reiterated my strong commitment, as well, to our One-China policy based on the Three Joint Communiqués and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歐巴馬當著習近平的面提到《台灣關係法》。而習近平之後的發言對台灣則提都不提。
如果美國在閉門會議同意習的主張,或是對蔡英文不放心等,幹嘛在習面前提《台灣關係法》,難道美國會不知道中國從2011後就把弱化《台灣關係法》作為處理美國對台政策的重點,當著領導者面提《台灣關係法》表示要打他臉嗎?
這些謠言最誇張之處,在於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於今(2015)年7月14日已公開講「九二共識」是兩岸人民自己決定,美國不採支持或否定的立場後,還有人說會因為習大大的堅持,所以美國將同意習堅持要有九二共識以穩定兩岸關係的主張。當美國政策利用與藍綠領袖見面場合把對九二共識的美方立場說得這麼明確,但還有人認為中國可以扭轉局勢,要美國對其言聽計從,這些親藍、親馬、親統學者們要嘛是看中共媒體太多而被同化,或是自己的仇綠心態使其無法理性面對目前局勢,令人感到悲哀。
此外,從去年歐巴馬在北京美中峰會以來,已在公開場合多次提到美國的一中政策是根據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這與2009、2011在美中共同峰會聲明,或是美中共同記者會的發言,其一中政策只講三公報但不提《台灣關係法》的狀態,可謂有天壤之別。
複習一下,去(2014)年在北京的歐習共同記者會上,歐巴馬對台灣議題是這麼說的「I reaffirmed my strong commitment to our One-China policy based on the Three Joint Communiqués and the Taiwan Relations Act. And we encourage further progress by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towards building ties, reducing tensions and promoting stability on the basis of dignity and respect, which is in the interest of both sides, as well as the reg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今(2015)年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在9月21日於喬治城大學的演講中,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是基於美中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尋求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亞太助理國務卿與國安會亞洲資深主任在9月22日華府外國記者俱樂部上,也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是根據「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並強調美國不會介入台灣選舉。
這些作為顯示美國的一中政策回到小布希時代的主張,過去七年擔心《台灣關係法》被弱化,短期內應不會發生。特別是去年提到兩岸聯繫、降低緊張、提升穩定等作為,都須在尊嚴與(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雖然今年記者會沒這麼說,但美國態度已經很明顯,這不僅意味著先前甚囂塵上的棄台論不再,過去在兩岸關係或美中關係出問題時,會怪罪台灣不夠務實的指控等,現在大概也看不到了。反而美國將要求放在北京,希望北京要展現彈性以與明年新選出來的台灣領導者展開務實交流。
美中實力走向再度出現翻轉,中國崛起已成過去式
另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這次習近平特別到美國呼籲美商到中國投資。咦,才在四年前,胡錦濤不是還在抱怨美國不應該限制中國對美投資的項目,要開放讓中國可以投資或購併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嗎?怎麼現在不僅沒有持續先前的主張,反而是在呼籲美國企業到中國投資呢?此外,大家如果沒記錯的話,中國在兩三年前對外國投資的姿態還很高,2009年不是通過一個政府採購法,規定政府或是國營企業所採購的產品須有多少成分必須made in china,搞得美、歐、日、韓等外商大跳腳嗎?
過去談人民幣匯率問題,是與美中貿易逆差以及美國工作機會被中國奪走有關,但現在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討論,卻是質疑中國對市場化的承諾不夠,美國人工作被搶走的說法已較為少見。加上中國自己也承認經濟成長在放緩,投資已經無法刺激景氣,只有擴大內需的市場化才有得救。國際分析家也普遍對中國經濟未來不看好,過去因經濟火紅的「中國崛起論」,已經被擔憂中國能否走出這關的「軟硬著陸辯論」,或是認為中國內部可能會出現巨變的「崩解論」等取代。當過去被視為紅隊的沈大偉(David Shambaugh)都會寫出「中國面臨裂解」的文章,與章家敦的「中國即將崩潰」採類似觀點時,中國從2004年開展的十年崛起,似乎在今天已經走過其戰略機遇期了。
此外,過去在美中關係扮演重要潤滑劑的經濟合作,在中國自己經濟力量放緩下,更降低其緩和雙邊關係緊張的力道。跨國公司也越來越不願意花錢幫中國遊說,這是為何當美中爭議越來越高時,過去會有一群生意人往往會因自身利益之故而呼籲冷靜,並強調持續經濟交流,少提經濟爭議,才是處理問題之道。但今天這些聲音幾乎都消失了。這是美中關係自從建交以來最具結構性與長遠性的變化。
當經濟領域的合作與爭議都在出現,使得經濟無法緩和政治與安全領域的爭議時,除非有重大的戰略事故使美中雙方可以放下歧見共同合作,否則未來雙邊關係可能會持續爭議不斷導致和緩不了的情形。
美日有同盟關係,但在1980年代也因經濟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當時還有人提到未來會美日大戰,當然後因東亞局勢以及日本的二十年衰落,使美日經貿爭議逐漸淡出議題舞台。但當有同盟關係,而且也共享民主價值的美日都會如此,美中關係的前景就更無法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