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地動山搖」的「小確幸」

友善列印版本

「我們常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為同台灣當局和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和條件⋯⋯」3月4日,習近平坐上了全國政協「政協、民革、台盟聯組會」的首位,低頭對著稿子,謹慎地一字一句讀上頭這一段話。這麼直白的言談一出,預告了2016年的總統大選,一旦台灣人選出了中共當局「不樂見」的候選人,說白了就是蔡英文,中共不會視而不見,必定要有所反應。
從1996年台灣第一次總統大選開始,除了早知勝敗的2008年以外,恐怕找不出哪一次選舉前後中共當局能夠耐得住性子不出手的。

不過操作久了,中共介入台灣政治和大選的手法確實鍛鍊得細膩許多。1995到1996年是純粹武力威脅,2000年「聽言觀行」是直接凍結兩岸往來。這些作為一臨頭,不管統獨哪種立場的台灣人同受其害。「飛彈只打台獨,不打同胞」純粹是一句笑話。

但從2005年連戰、宋楚瑜泛藍大老訪問中國之後,中共只要打擊了台灣一批人,也會同時滋養一批受益者。操作「只打台獨,不打同胞」變得愈來愈可能,或者更準確地說,「同胞」即使被打了,還有其它的補償,足以讓「痛楚感」大大減低。

搭配「地動山搖」的「小確幸」即將陸續上桌。這是筆者對2016一旦蔡英文當選,中共對台灣政策的初步判斷。

「地動山搖」會怎麼動?如何搖?台灣政治和學界其實已經做了諸多猜測;1996年來的歷史經驗也可以做為參照。最常被提到的莫過於外交空間的封殺。例如林中斌教授日前提到,在某些前提下可能發生的「雪崩式斷交」;或者台灣在某些國際組織的參與權利得而復失,例如世界衛生大會。

至於兩岸關係本身, 陸委會和國台辦首長的會面停止,應該是「基本消費」。海基、海協會關係的全面涷結,在陳水扁執政時代台灣也已經領教過了。不過事關兩岸人民權益的「文書驗證」等等例行事務,在陳水扁時代都沒有停掉,蔡英文當選後也看不出暫停的必要性。兩岸直航和陸客赴台觀光,應該也可以做如是觀。

至於向台灣施加「準軍事」的威脅,中國如今可用的工具比1995、1996年多得多,而最可能使用的手段應該是具有高度針對性的軍種合同演習。然而在美日安保日益強化,南海漸趨緊張的情況下。中共對台發動「準軍事」威脅的意願,還是受到相當限制的。

「地動山搖」的諸多情境不難想像,而作為配搭的政策工具其實也逐漸冒出頭來,「卡式台胞證」和「免簽入境」正是其中的典型。

在6月24日的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馬曉光輕描淡寫說道,「卡式台胞證是對目前五年效期紙質台胞證的電子化改版」,證件名稱、功能和效期都沒有改變。但真的是如此嗎?即使帶來了利多,但究竟「多」到什麼地步,還是值得仔細爬梳一番。

首先是「免簽入境」,它形容成這一項可以讓進入中國的台灣人省下數百到上千元簽證費(視進入中國的頻率),當然也省下若干辦理落簽排隊時間的「惠台措施」。但如果和現狀相比就可以發現,現今的中國,加上香港、澳門,已經有37個機場、口岸受理台胞證落地簽,會從這37個口岸以外進入中國的台灣民眾,才會是「免簽入境」真實的受惠對象,但筆者相信,這樣的人數應該少之又少。

至於從紙本台胞證換成「卡式台胞證」,對使用者而言根本沒有差別。因此攤開來分析就可以發現,如果將台灣人做為一個群體, 這兩項措施所帶來的利多是極小的,儘管它被若干媒體熱熱鬧鬧地包裝成一項「小確幸」。

如果它對台灣人而言實質意義不大,很明顯真正有意義的是對中共政權,而且要發掘它的真正意義,必須把「卡式台胞證」和「免簽證入境」合併起來觀察。這個答案,就是台胞證從形式到實質都向港澳人民的「返鄉證」靠攏。

馬曉光對新政策的詮釋,有他身為發言人的立場,國台辦當然希望這項措施「只」被詮釋為一項便民改進,而不聯結到兩岸政治關係。但無奈的是連台灣的行政院都看不清楚,發言人孫立群被問道台胞證免簽問題時,竟然也把它定性為「兩岸正面互動」;這逼得陸委會回應同一問題時,也得先緊跟「正面互動」的基調,然後接著才語帶抗議地呼籲中方「正視尊重兩岸分治的現實和台灣尊嚴,避免造成台灣民眾疑慮,並對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陸委會看到了問題。台胞證的調整措施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中國對台政策趨勢的一部分,中共當局現在起不管是「施惠台灣人」或者「管理台灣人」時,愈來愈無視與台灣政府二十多年來兩岸之間的默契──例如兩岸的入境證件形式保持一致。代之而起的是中方以操之在己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對待台灣。從2005年宣布採購台灣農產品到台胞證免簽等「惠台措施」是如此;正在研議的「國家安全法」加諸台灣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 」的義務也是如此。

中共政權已經開始就「蔡英文時代」的來臨展開布局,它會是一個接近2005到2008年兩岸關係的態勢。但中共當局「打擊(民進黨)政府,拉攏民眾」的和、戰兩手的力道都會比之前更強烈。

但其中值得玩味的是國民黨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它能在2016即使輸了總統大選,卻仍然保有立院多數,則它做為「統戰平台」的價值還是很高的;如果國民黨連在立法院牽制蔡英文政府的力道都沒有了,甚至國民黨分裂,本土派出走,那中共當局恐怕很難找到另一個像國民黨一樣能夠有效向台灣人民輸送統戰利益的平台,這又將是另一番難以想像的局面了。

換言之,考量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最大的變數之一反而是國民黨的未來發展。而這一點,現在是誰也說不準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