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總統的誕生」還是「轉型正義的完成」?--對朴槿惠勝選意義的重新理解與在地反思

友善列印版本

關於朴槿惠的勝選,當台灣各界集中焦點在討論是「女總統的誕生」還是「轉型正義的成功」之時,其實不免讓我感到是用「外於韓國的脈絡」來理解與討論朴槿惠勝選的意義。

對於不同解讀觀點的同情式理解

在對於韓國實際狀況資訊不完全,又得對照與呼應台灣現狀的前提之下,基於論述出發點與論述目的的差異,不同的人對於「朴槿惠的勝選」都會抓著自己所見到的部份,因此無可避免地做出很不同的詮釋與理解。

雖說我對於這兩天爭辯的是非對錯有著自己很堅定的答案,但我可以很同情式地理解各方對朴槿惠勝選的解讀。而出於特定的目的與動機之下,我不願明說誰對誰錯(不願明說的理由其實也在底下的回應之中),只將我對「朴槿惠勝選意義」之觀察與反思整理如下,供作參考。

對比台灣討論脈絡的韓國在地脈絡

一、關於韓國首位女總統的意義:

如同我過去一直所主張的看法,在當前韓國社會脈絡之下,朴槿惠的勝選既不意外,亦不會改變任何的政治與社會風貌。只能說,在這次選舉中,朴槿惠善用其女性的角色來做選戰的攻防。因此,對我來說這位「女總統」當選的意義在於「競選策略」之上。而值不值得進一步討論則得要看討論的目的為何。

 二、關於「政黨輪替」與「轉型正義」之間的關係

選舉的勝敗,計算的是票數的多寡,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跟真實的民眾觀感仍是有些落差(特別是在結構上使得一些選票無法反應出來的狀況之下)。事實上韓國的轉型正義其實隨著政權的輪替,對於歷史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有所謂的左傾向與右傾向的歷史觀(跟台灣一樣,韓國也有歷史教科書的版本爭議,但這是另一個問題,先存而不論)。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政權輪替」並不代表「轉型正義」的完成、實現與終結。

我只提一件國人不知道的小事件,來做為上述(有意地)晦澀不清言論的小註解:韓國 MBC 電視台在朴槿惠確定勝選之後,其新聞畫面的處理上立即將朴正熙的「516軍事政變」簡化為「516」。這件事情讓我感覺到,朴槿惠的勝選難以說是在人民選擇之下,完成了轉型正義的實踐。

 三、關於朴槿惠勝選的原因

這次朴槿惠的得以勝出,乃是出自於「反保守派」的分裂,以及成功地將「反進步派」的整合為「新保守派」。用算術來看,文在寅的「政權輪替派」加上安哲秀的「新政治派」是實質上大過保守派勢力的集結。

如果說,這次韓國的「新保守派」其實是「反進步勢力」的大集結,那麼「新進步派」也裡所當然地可以是「反保守勢力」的大集結。但相較之下,「反保守勢力」的進步派集結由於具有反思的進步特質,這種希望用「理」的討論,相較於保守派的用「力」來溝通,往往吵的更加兇猛與難以調和。

但韓國的例子告訴我們,在兩者對決之下,其實沒有任何一派有分裂的本錢。因此,在優先認清敵人是誰,並且快速完成爭論之後,擬定出一個共同的方向與目標來結束茶壺內的風暴,才是進步派支持者比較務實的作法。

舉一個台灣民眾不知道的事情做為上述這一段落的註解:在朴槿惠確定當選後的隔天,韓國燒酒第一品牌Hite真露,漲價了8.19%,而最知名的麵粉供應商則將其麵粉價格漲了8.7%。這,才是朴槿惠此次勝選的真正意義。

四、如何理解朴槿惠本人的想法與其改變

政治人物往往會在不經意中透漏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朴槿惠在這次選舉過程之中,曾經在轉型正義的議題上非常如實地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但這段不經意的表述,卻可說是個非常不符合時代精神的離譜錯誤。只是在這次的選舉中,朴槿惠陣營策略上的確是非常有彈性,並且身段放的十分柔軟,尤其是在面對進步派候選人強大的挑戰壓力之下(當時主要是面對安哲秀旋風的壓力),很快地道歉認錯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已經反映出韓國民眾「主流」所認可的轉型正義為何。

關於這段選舉中的小插曲,我有在我自己的部落格中記錄下來,請參閱以下的短文。我認為,就策略上來說,朴槿惠的方式很值得台灣各黨派政治人物來參考。雖然說,不經意脫口而出的的確才是她最真實的想法。

『(寫於9月25日)昨日,新世界黨朴槿惠候選人對其父親的516軍事革命、維新憲法體制,還有人民革命黨事件等過去史問題認為「奇蹟式的成長背後,以軟弱的勞動環境,犧牲了受苦的勞動者,而在面對北韓時,訴諸安保,另一面卻用公權力來侵害了人權」……「因此,對因這些事而感到受傷或被害的人與其家屬,再次地至上最真誠的歉意。」並宣示要成立「國民大統合委員會」。

但事實上,朴槿惠候選人在兩週之前(九月10日)接受 《文化廣播》(MBC Radio) 「孫石熙的視線集中」訪問時,面對主持人「是否有想過對於人革黨事件的被害者致歉?」的提問時,朴槿惠當時的回答是:「對於這部份,大法院不是做過兩種不同的判決嗎?」因此「對於這部份不也應該交給將來來判斷嗎?」(按,針對「人革黨再建設委員會事件」的判決有兩次,一次發生在1975年4月大法院判決死刑;2007年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再審改判。)此番發言,引起了廣大的反彈與回應。」

對照當時的發言,朴槿惠等於是在兩週之間,迅速地「完全轉變」其歷史觀點。但這種在以勝選為前提之下,面對對其父親獨裁的沈重包袱,所提出的修正回應,仍難以隱瞞她第一次發言時,心中的所思所想。』

代結語:進步派在地反思的戰略與戰術

對於長期關心韓國政治與社會發展的人我來說,見到目前台灣本地對韓國政治的興趣如此之高漲,其實內心是十分地開心。但現實是,隨著本屆韓國總統選舉的落幕,此時此刻台灣對於韓國政治的討論熱潮,不論是出於想像或是有立論依據亦或是對是錯,勢必將暫告段落並且逐漸被遺忘。

但在此次韓國大選中,我個人所觀察到的是:希望改革的「反保守派勢力」在韓國社會絕對是多數的,但基於錯誤的戰略思維(把目標放在「整合」),使得戰術應用上出現了很大的局限性(完全主打安哲秀牌),因此使得原本有利的選戰,最終卻以朴槿惠的勝選來告終,也因此才出現今日台灣對「韓國選出女總統的意義」如此熱烈討論的機會。

所以,讀者們,請原諒我在本文之中刻意展現出來且隱藏不住的「偽裝中立性」。在韓國,朴槿惠的勝選是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雖然有不少可以來討論其勝選因素的空間,但在台灣,我們所需要的不只是對其勝選的正面或負面評價,更應做的是,從其勝選之中找尋出具有「進步價值」意義的在地反思。

而這次的韓國大選結果亦再一次地告訴了我們:面對民主選舉的競爭,還是得擬定明確的「戰略目標」,才能找出可行的「戰術行動」。如果不進行這方面思考的話,我可以跟所有希望進步與改革的支持者們保證,在2016年的台灣總統大選中,我們很有可能如韓國一般,選出像朴槿惠一樣的總統。但這裡所說的並不是性別意義上的朴槿惠,而是價值與理念上的朴槿惠。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