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前媒體工作者,相信慢經常比快還好一點點,相信真理經常在兩端之中靠左一點點,相信台灣人只要努力多一點點。
柯文哲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專訪,又是「殖民文化優越論」(雖然這是評論者過度衍伸),又是「兩國一制」,最後被迫搬出馬英九慣用的「翻譯錯誤」招數試圖緩頰。別的不提,光是兩國一制論,就讓從來未曾打烊的兩岸論述競技場又熱絡了起來。但即使沒有柯文哲亂入,在這個總統大選年,每隔四年就來一次的「兩岸關係作文比賽」,也行將開跑。
說是作文比賽,是因為自從國民黨發明了「九二共識」並藉此成功聯共制台之後,學術界、在野黨也好,所有有志於大位的政治人物也好,就共同加入了台灣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文創業,冥想也好,瞎掰也好,總之就是要搞出一個完美的名詞和概念,去創造謝長廷所說「讓台灣滿意、中國忍受、美國接受」的效益。
很快的,總統大選參選者就必須進京趕考,帶著自己的答案卷,期待那一個北京、華盛頓主考官點頭徐徐稱是的畫面。對民進黨而言,四年前這個畫面並沒有出現,因為老美對蔡英文的「台灣共識」不滿意,中國則不斷的強調無論如何,民進黨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台獨黨。
根本不選2016總統的柯P亂入這個議題,有點像是進場裸奔插花的熱情觀眾,他的「兩國一制」並不是什麼新兩岸論述,比較像是對雙方應該享有相似文明、價值與生活方式的簡略式說法。但即使如此無意開出的一槍,已經讓中國因為「兩國」而怒髮衝冠,官媒《環球時報》譏柯為「放肆」、「傳達出台灣一些力量對玩刺激大陸遊戲的蠻不在乎」。
打從李登輝的「兩國論」以降,這個作文比賽的歷年參賽者,已經製造出為數極為可觀的答案,例如一中兩憲、憲法各表、一中三憲、大一中架構、一中屋頂、一個中華、中華文化圈、九六共識……等等,搞得台灣政治人物都像發明家愛迪生;甚至連辜寬敏這樣的台獨支持者,也設想出了「兄弟之邦」這種很委屈的方案。
這些文創產品之中,有些直接被中國打零分,有些被冷漠以對、不置可否。簡單的說,沒有「一中」和「促統」意味在內的答案,全部都零分,至於帶有「兩國」與「一個獨立的台灣」意味的,准考證沒收,你可以離開了。進一步看,對於黨網中明確支持統一的中國國民黨,這是出生以來就具備的DNA,對了主考官胃口,無論怎麼寫分數都加權25%;而這也是為什麼民進黨內部湧現「凍獨」討論的原因,有「獨立」和「兩國」思想是會倒扣的啊。
所以,儘管台南市長賴清德去年6月出訪上海期間有著廣獲好評的言論:「台獨固然是民進黨的主張,但民進黨尊重台灣人民的決定」,「這個東西(台獨)是經過社會極大共識,因為陳水扁用這個去選總統,他也當選了……解決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沒有辦法解決台灣主張獨立的主張」,有人卻詮釋為賴神爽了一時卻輸了長遠,因為他踩了北京的紅線,對有志於總統職位者是短多長空的選擇。
然而,兩岸關係到頭來畢竟不屬於文創產業,也不是一項取悅主考官的作文比賽,更不該是幾個人躲在小房間裡腦力激盪就可以完成的計畫,而是台灣人民安身立命之所繫。對於兩岸關係的描述和願景,如果未能納入台灣人民的意見,就是垃圾。
時至今日,也許多數台灣人並不支持激進的、法理上的獨立運動,但拒絕「被」統一的「拒統」和帶有「兩國」暗示的「現況獨立」共識,以及對於中國口蜜腹劍、口惠而實不至的兩手策略的質疑,倒是非常明顯的,太陽花運動之後尤然。
至於美國在1972年上海公報中提到的「美國認知到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不會挑戰這個立場」,隨著台灣人認同的演進,也已經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政大選研中心於去年12月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主張自己是台灣人比例60.6%(2007年為43.7%),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者32.5%(2007年為44.7%),是中國人者3.5%。如果未來中國人認同持續下降,這個即將走入歷史的「一中」認同如何能夠繼續扮演兩岸關係的前提?
那麼,當我們再回過頭去看民進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七項主張:
第一、 台灣是一主權獨立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
第二、 台灣並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片面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與「一國兩制」根本不適用於台灣。
第三、 台灣應廣泛參與國際社會,並以尋求國際承認、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為奮鬥努力的目標。
第四、 台灣應揚棄「一個中國」的主張,以避免國際社會的認知混淆,授予中國併吞的藉口。
第五、 台灣應儘速完成公民投票的法制化工程,以落實直接民權,並於必要時藉以凝聚國民共識、表達全民意志。
第六、 台灣朝野各界應不分黨派,在對外政策上建立共識,整合有限資源,以面對中國的打壓及野心。
第七、 台灣與中國應透過全方位對話,尋求深切互相了解與經貿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構,以期達成雙方長期的穩定與和平。
我不知道這樣一個實際上已經獲得跨黨派支持的文本,除了因為「可能惹中國不高興」,如何能被詮釋為不切實際與不合理?我更不清楚的是,除非大家都希望採取駝鳥的姑息政策,否則如何期待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能夠以即興、玄妙、有梗的一個名詞或是十六字箴言來交代過去同時顧及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如果連「你們中國」都不能說,都會引來「你是不是中國人?」的怒罵,什麼樣的答案,才能讓北京主考官滿意?
再仔細想想,目前遭受台灣人民否定(一中框架、一中兩區)與懷疑(更緊密經貿關係、地區對地區、太陽花運動中提出的質疑) 的兩岸提議,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國民黨,如果民進黨被要求凍結片面式的台灣獨立黨綱──無論是現在或未來,無論是法理或實質,那麼,台灣人也同時應該要求國民黨「凍統」、「凍一中」,因為它們同樣是明列中國國民黨黨綱,台灣人不同意、但中國人很喜歡的片面主張。
兩大之間難為小,台灣再怎麼不願意也不得不承認美中立場的重要性。縱然進京趕考和作文比賽有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在填答案卷之前,都該先審酌台灣民意所趨,選民也該擺脫「頭腦和身體不一致」的症候群,勇敢相信自己的命運確實能夠由自己決定。北京和華盛頓可以繼續把台灣人未來作為大國政治台上的籌碼,台灣人自己卻不行。
所以2015年兩岸關係作文比賽參賽者都該有的體認是,說不定,四年前還被認為很空泛的台灣共識,四年後的今天已經可以填得差不多了,正確答案其實就在那裡,只是主考官不見得喜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