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
友善列印版本
輔大法學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天津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現為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二000年,帶著觀察者的好奇進入中國現場,在北京生活十二年,中國觀察作品包括《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二0一一,獲第三十六屆金鼎獎)、《中國課》(二0一二,獲選《亞洲週刊》該年度十大好書)、《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入選二0一八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選書)。
友善列印版本
所有文章
李政亮
2020-07-02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美台團考
曾經,台灣歷史是禁忌,我們無法碰觸。也因此,儘管解禁之後大量的前行研究者試圖補破網,但不容諱言,還是有些東西像是霧一般的存在,需要我們以歷史偵探的視角重新再挖掘。 「美台團」或許就是一個例子。大凡對台灣歷史稍有認識的讀者應該都知道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成立、而後1925年文協還成立電影巡映隊美台團,透過電影與辯士的解說宣傳理念,主其事的蔡培火一向重視透過歌曲宣傳,為此他也做了美台團團歌,...
李政亮
2020-05-14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時光:他為何離開?(上)
高松豐次郎年輕時,曾有遠赴海外發展的鴻鵠之志,然而,卻在工廠工作時斷了一隻手。面對逆風,他的人生越發堅毅,反而因此發現勞工與資方不對等,攻讀法律並從事勞工運動。受到伊藤博文的鼓勵,1904年開始來台灣發展。 他的角色起初是以電影放映協助後藤新平的文化宣傳,1906年後藤新平調任滿鐵總裁之後,1907年高松豐次郎在官方的協助下,將台灣的治績(一大部分是後藤新平之功)拍攝了紀錄片《台灣實況紹介...
李政亮
2020-05-14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時光:他為何離開?(下)
往前閱讀:【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時光:他為何離開?(上) 電影放映理念與機構的變化 正當高松豐次郎在台灣的事業走向谷底之際,日本的政治也發生了變化。明治維新以來快速的工業化,也產生了城鄉與階級的分化,勞工運動也隨之快速發展,1910年幾位社會主義者被指控有謀殺明治天皇的計畫,以此展開對社會主義者的大逮捕,共有二十四名人被逮捕,...
李政亮
2020-04-30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時光:用影像展示台灣風景
高松豐次郎是後藤新平的文化宣傳協力者,一方面以愛國婦人會台灣支部為平台,以電影放映進行日本文明宣傳。另一方面,高松豐次郎也拍攝台灣風景,向日本母國展現台灣建設的成果,他1907年所拍攝的《台灣實況紹介》是第一部以台灣為主題的紀錄片。 這些珍貴影片已無法尋得,前行研究者李道明於1995年《電影欣賞》(總第73期)透過《台灣日日新報》(底下簡稱台日)1907年2月13、14、22與23日的報導...
李政亮
2020-04-22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時光:以電影進行文明宣傳
往前閱讀:【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時光:他為何來台灣? 市川彩在〈台灣事業發達史稿〉當中提到,高松豐次郎受後藤新平進行文化宣傳的感召來到殖民地台灣。按市川彩的文章脈絡,應是在出版的1941年前後訪問過高松豐次郎。 值得追問的是,後藤新平文化宣傳的內涵是什麼?後藤新平1898年到1906年就任台灣總督府行政長官期間,留下的名言不少,例如生物學統治法的「...
李政亮
2020-04-15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高松豐次郎的台灣時光:他為何來台灣?
1895年的甲午戰爭,戰勝的日本一舉成為新興帝國。 面對第一個殖民地台灣,日本開始有論者比較老牌帝國英國與法國統治殖民地的政策。從視覺政治的角度來說,這兩個老牌帝國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摸索出一套展示的政治。1851年英國首次舉辦的「萬國博覽會」就是代表,按日本學者吉見俊哉的經典作品《博覽會的政治學》(1992)所述,十九世紀中期開始的萬國博覽會既是帝國文物的展示,也是大眾消費文化的盛典。...
李政亮
2020-04-08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再翻台灣電影史第一章(下)
往前閱讀:【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再翻台灣電影史第一章(上) 讀台灣電影最早放映的五種說法 為何會有這麼多差異?這些差異或因當事人的記憶有誤,或因電影放映定義等 問題等所致。無論如何,這些第一次電影放映的討論,最終仍應參照當時最重要的《台灣日日新報》(底下簡稱台日)。值得一提的是,台北藝術大學李道明教授與香港浸會大學合作的「台灣電影史研究史料研究庫」,將《台日》...
李政亮
2020-04-08
【日治時期電影史漫談】再翻台灣電影史第一章(上)
台灣電影史的起點,和下列幾件事情息息相關: 一是1894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美國紐約公開了自己發明的放映系統Kinetoscope,但是,這個系統只供一個人觀看。 二是1895年4月17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滿清帝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台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 三是1895年12月28日,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在巴黎舉行電影放映,這次的放映有收費有觀眾,也被視為世界電影史的歷史起點。...
李政亮
2019-03-07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不只是鬼太郎:水木茂的妖怪人生
水木茂(1922-2015)紀念館位於他的故鄉鳥取縣境港市,來到這裡,有點像是造訪位在石卷的石之森萬畫館的感覺,同樣偏遠、靠海,漫畫家的紀念館也成為當地觀光支柱。 從車站到紀念館,水木茂親切打招呼的看板和他一手打造的鬼太郎相關人物成為最大賣點。妖怪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環節,從浮世繪到文學都有妖怪的影子,為什麼水木茂打造的鬼太郎在動漫界獨具高人氣,水木茂還成為妖怪大師?對水木茂來說,...
李政亮
2019-02-19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戰爭真實與幻想交錯的吳市
廣島吳市,現今人口約二十六萬,看來平凡無奇。不過,2016年的人氣動漫電影《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從年輕女性的視角所勾勒二戰末期戰爭下的日常生活,就是以吳市為背景,讓吳市突然聲名大噪。 其實明治維新以來,吳市就是海軍基地,而後更成為軍工廠,著名的大和號便是在此製造,大和號博物館、《宇宙戰艦大和號》作者松本零士畫廊也都在吳市,吳市可說是戰爭真實與想像的交錯之地。...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專欄作家
李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