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
友善列印版本
輔大法學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天津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現為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二000年,帶著觀察者的好奇進入中國現場,在北京生活十二年,中國觀察作品包括《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二0一一,獲第三十六屆金鼎獎)、《中國課》(二0一二,獲選《亞洲週刊》該年度十大好書)、《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入選二0一八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選書)。
友善列印版本
所有文章
李政亮
2018-06-21
日本足球Road to Russia:這四年的日本隊(上)
日本是近二十年來才興起的亞洲足球強權,日本足球的魅力在於作為足球後進國,1990年代中期開始J聯賽之後,歷經多年耕耘,旅歐球員大量湧現,十多位球員立足歐洲五大聯賽(主要是中前場球員),德甲是大宗,數量是亞洲之最。此外,日本足協對於普及足球,也有制度性的規劃。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奮力追趕。 給世界盃32強掌聲 雖然看了不少日本旅歐球員的比賽、U23、U20國家隊乃至亞冠等比賽,不過,...
李政亮
2018-02-13
【拆哪電影院】新東方神話
2000年到中國之後,強烈地感受到中國校園的英語熱,英語就是前去美國的最重要武器。我在北大旁聽不少知名教授的授課與講座,慕名而來修課或旁聽的學生人數總是不少。 有趣的是,台下學生們手上都有考托福、GRE的參考書,我發現,無論多麼口若懸河的名教授,上課多少都有小冷場的時刻,那怕是幾秒鐘的時間,這時,大學生們的目光自動移到英語參考書上。 企業強國是主旋律 那是中國的英語熱、...
李政亮
2018-02-07
【拆哪電影院】當BAT統治中國電影
2000年剛去中國時,有點像是街頭偵探那樣,到處晃晃發現有趣的事物。有一陣子,我最喜歡找的是政令宣傳,大概以前對「翻兩番」那種很白話的宣傳口號印象太過深刻。當時我對街頭上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特別感興趣。 中國的網路世界 中國喜歡用「機遇」這個詞,中國確實也因網路時代與世界同步甚至創造機遇。在此之前,中國的媒介發展總落後時代,1980年代電視機才開始普遍、...
全球脈動
李政亮
2018-01-25
【拆哪電影院】中國電影軟實力裡的硬傷
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現今全球第二大,目標就是挑戰霸主好萊塢。中國把電影當作軟實力,不過,中國軟實力卻有硬傷,包括嚴厲的電影審查、票房系統的正確程度等。 荒謬公文裡的××× 就電影審查來說,近三十年電影剪刀手的高峰是落在90年代中期,也就是第五代導演張藝謀與陳凱歌藝術成就攀上高峰、第六代導演如賈樟柯、王小帥等人出道之際。他們的電影之所以受到禁映,最主要原因在於未經電影審查參加海外影展,...
李政亮
2018-01-14
【拆哪電影院】電影裡的城市幻象
現在是個凡事快速的時代,就像拍照,手機一拍便可快速上傳社群網路。筆者喜歡慢生活,最近抽空整理了數位相機還未普遍時所拍的照片。 其中一張是在北京熱鬧的王府井拍的,那是新東安商場旁的拆除工程,怪手、滿地的瓦礫⋯⋯,這其實也是當時北京經常可見的景象。為了成功爭取奧運會的舉辦,許多建築上都用白漆噴上「拆」字(多半還會加個圈),所謂拆哪(China)的說法就此而來,...
中國問題
李政亮
2018-01-02
【拆哪電影院】人在房價前渺小!
我對中國觀察的興趣來得很突然,2000年受衝擊決定前進中國現場深入觀察,沒想到一待12年。一開始,我的中國研究根基從幾乎是零,只有邊看邊學,一切從頭開始。 我在演講時經常提到,自己是在90年代的電視劇裡慢慢理解中國社會的。舉例來說,2000年或是2001年之際,經常聽到「單位福利分房」這個詞,上網查,每個字都懂,但合起來就是不懂,問人家,人家好心跟你說很多,也還是難解。...
李政亮
2017-12-19
大片時代裡的大國崛起想像:從《英雄》到《戰狼2》
二〇〇二年年底張藝謀的《英雄》上映,創下驚人票房,成為中國大片時代起點。所謂的大片,原來是指高投資、大卡司與亮麗票房的好萊塢電影,伴隨中國電影體制製作、發行與放映的體制鬆綁,民營公司可進入電影業之後,迎來中國的大片時代。從二〇〇二年迄今,中國電影市場快速成長,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市場。 在電影銀幕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大國崛起的想像,從《英雄》、《孔子》一路到今年票房高達五十六億人民幣的《...
李政亮
2013-08-30
中國的政治想像與政治小說:官場等於職場(2000s)
2001年,中南大學中文系教授閻真發表的小說《滄浪之水》當中,描述了一位碩士進入單位之後,如何從單位領導原本歡迎的高學歷人才,由紅翻黑打入冷宮,而後又奮力表現重獲重視並且高升的過程。 紅與黑,一切只端看是否依照官場文化與邏輯而行,年輕氣盛的主角忤逆官場陳規,所以跌落冷宮。人到三十多歲之後,漸與世俗妥協,於是順應官場之道力求奮起。然而,在官場浸淫太久,已失去本真,...
李政亮
2013-08-29
中國的政治想像與政治小說:反腐小說(1990s)
1990年代中期以來,是中國政治小說的另一波高潮。這個年代,是中國紛傳高官貪腐的年代,北京市委書記陳希同、北京市副市長王寶森、中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傑、江西省副長胡長清等人紛紛中箭落馬。 此外,在「國退民進」的風潮之下,經營不善的國有企業為私人資本併購,在此過程當中,權錢交易之下的賤賣時有所聞,此舉也造成原國有企業員工大量下崗,國有企業改革背後正是社會公平的議題。 主旋律:反腐倡廉...
李政亮
2013-08-28
中國的政治想像與政治小說:改革與熱情(1970s/1980s)
場景回到2012年中國十八大前夕。 兩種現象同時出現在台灣:首先,關於中國共產黨高層政治人事異動的各種傳聞、流言佔據媒體版面,其次,則是專家學者們的發言,他們或許從派系政治、意識形態光譜、地方政治人物前進中央的比率甚至從具有國有企業經營者進入領導階層的比例分析可能的新領導班子及其未來走向。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從政治精英的變化看中國,...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專欄作家
李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