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社會安全
陳儒瑋
3 月 09,2017
新基因工程作物的挑戰 台灣準備好了嗎?
全球首批具抗褐化特性的「北極」金冠蘋果在美問世,二月起於美國中西部商店試賣;值此同時,擁有抗病能力的第二代「天生」馬鈴薯,也獲得美國環保署與食品藥物管理局的上市核可。 越來越多基改作物以更新形態出現在人類糧食生產和食物供應鏈當中,不同於過往熟知透過轉殖入不同種外源基因,使黃豆與玉米等作物產生抗除草劑與殺蟲功效的傳統基因改造方式,新一代基因工程作物則是採取「基因靜默」、「同源基因改造」或「...
社會安全
曾翌捷
3 月 23,2017
「禁日」過後,對於兒童虐待我們還能做更多
由韓國漫畫家裴真秀所繪製的作品「禁日-訊息篇」,近期在網路上引起了熱烈討論,原本只是看似平凡無奇的小學生圖畫日記,將隱藏訊息層層抽絲剝繭後才發現,埋藏在童言童語的圖畫下其實是件令人毛骨悚然的兒童虐待事件。然而,在社群媒體瘋傳的同時,漫畫裡所敘述的世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兒童虐待定義 根據美國在1974 年所通過的「全國兒童虐待防治法案」,兒童虐待的定義係指父母、法定監護人、...
全球脈動
Jack Huang
4 月 04,2017
回應經濟日報:都有能力到海外工作了 還回台灣幹嘛呢
新南向議題熱,台灣人有意願赴東南亞求學、工作的比例日增,雖然部分民眾與媒體仍脫不了「東南亞=落後」的一貫想法,仍抱持著「歐美=好棒棒」的奇怪邏輯,但大抵相信隨著資訊交流頻繁,台灣對自己的東南亞鄰居,理當越來越了解,並更能夠以平等且宏觀的角度視之。 這幾天經濟日報一篇「大量國人赴海外工作 是福是禍?」(2017-03-26)的奇文,顯然充分展現了還停留在1980年代的思維,...
黃厚銘
4 月 18,2017
全聯徐重仁事件的思考
年輕世代即使薪資低、存不了錢,仍喜歡花錢追求小確幸的現象,早就不是什麼新的議題。而這現象跟社會學也確實相關,只是社會學內部的分支眾多,即使身為社會學家,我對其他子領域的了解也仍有隔行如隔山之憾。因此,底下的討論,只是基於一個公民的觀察與思考。如果以社會學專業的角度檢視,有不夠專業之嫌,只能說是我才疏學淺、力有未逮,不足以讓我這個公民有更顯社會學專業的見解。 所謂小確幸,...
社會安全
詹健忠
4 月 30,2017
杜絕酒後駕車,靠「它」才有辦法啦!
憾事一再重演 這星期南投「又」發生酒駕逆向超車肇事,導致孕婦一屍兩命憾事了。 為什麼特別強調「又」呢?近年來,酒駕造成的人命傷亡層出不窮,幾乎天天都能看到媒體報導。而這些用悲慘血淚換來的數字會說話,根據內政部警政署、交通部統計近五年(101至105年)酒後駕車各項數據顯示,酒後駕車有以下四項特點值得社會各界嚴肅看待: 一、再犯特質:有近2成(18.05%)酒駕者會再犯,...
電影戲劇
陸穎魚
五月 03,2017
【想想影評】一念無明:全球化的憂傷與煩惱
在台北看完香港電影《一念無明》,從開場到完場,香港人在異鄉,看我城天天都在發生著的抑鬱故事,因為熟悉所以明白,流眼淚便是正常的事。 黑暗電影室裡,故事是唯一的光,它打在男主角黃世東(余文樂飾)的臉上,深沉地訴說著——潛藏在每個人心裡的病,而我一邊看,彷彿能夠掘出許多香港人千瘡百孔的破損影子,或是自己也曾拖著的那具。獅子山下,寸金尺土,昂貴房租不是人人負擔得起,...
書評書介
吳易蓁、廖佩慈
五月 15,2017
【書摘】《愛唱歌的小熊》:呈現白色恐怖受難者生命故事的兒童繪本
【關於小熊】 故事裡的小熊拉拉,是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前輩。我聽蔡前輩說過很多次自己的故事,關於他的出生、求學、被捕經過,以及出獄後在工作上所遭受的困難。但我聽過最多次的,是他描述他獄中的朋友蔡炳紅,因為抄了《歌唱祖國》的歌詞給其他獄友當作鼓勵信件,而被處以死刑的悲劇。 蔡焜霖前輩出生於清水,從小就體弱多病又內向,但愛看書。高中時,蔡前輩就讀台中一中,老師看他愛讀書,...
全球脈動
劉彥甫
6 月 04,2017
新瓶裝舊酒的一帶一路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辦,不僅聚集了多國政府領導人與國家代表,在缺席的臺灣內部亦掀起了正反意見交織的滔天浪潮。擁抱人民幣貨幣一體化與透過貿易制定成為霸主的主調,一再受到環境汙染、資本空間修復與地緣政治衝突等論述挑戰,再加上西方主要國家領導的缺席與拒絕背書,給予在觀望的臺灣,暫時無法參與的既視感與正當性,一再地透過媒體不停放送。確實,一帶一路是新瓶裝舊酒,然而,...
全球脈動
楊佳恬
7 月 10,2017
【歐洲想想】殉情王子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歐洲近代史上的地名──麥耶林
在看奧地利東部的維也納森林中地圖時,我意外發現了一個在奧地利中學課本上讀過的地名:麥耶林(Mayerling,亦翻為梅耶林)。在一百多年前,在這個地方曾發生一件驚心動魄的事件,徹底撼動了奧地利王朝家族的架構,也間接改變了歐洲當代史。心中響起一個聲音,想過去看看這個幾乎快被遺忘的地方。 1889 年,奧地利王朝唯一的繼承人皇太子魯道夫(Kronprinz Rudolf)才滿三十歲生日沒幾個月...
全球脈動
陳怡秀
7 月 12,2017
【日本想想】逛藝術祭正夯,去耕田更帥氣──我的越後妻有大地春耕記
在台灣,對一群喜歡藝術、喜歡旅行的人來說,到日本參加藝術祭,已經成為一項必辦事項,就算不能各個擊破,總希望至少選一場去「朝聖」一番,然後在藝術品的創作理念,以及藝術品與居民、土地的種種連結之間被深深吸引,一個又一個故事串連起來的氛圍與感動,讓人就此陷落其中無可自拔。 以上不是形容詞也不是幻想文,而是我的心得體驗。有幸可以較長期地待在日本,參加了幾場藝術祭,就算無法全部看完(你怎麼能期待自己...
‹
…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