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Mattel
9月 30,2013
【週一想想】監聽台灣:馬英九正在監聽你
九月政爭越演越烈,我們突然發現,一堆人身陷監聽風暴之中。時光好像拉回戒嚴統治年代,一時間令人時光錯亂。 2006年,描寫東德Stasi(國家安全部)監控人民的電影《竊聽風暴》(Lives of Others)在德國上映,觸發德東人民對當年Stasi監控他們的回憶。1990年東西德合併以前,Stasi至少還有15萬秘密警察負責監控東西德人民。 台灣民主化的1990年代以前,...
沈昆賢
10 月 10,2013
爆炸案與學運傳統:柏克萊的今與昔(上)
柏克萊大學這個符號,究竟代表著什麼傳統? 若是對美國歷史稍微了解的人,應該都對柏克萊乃至於整個舊金山灣區在60年代末的民權、反戰,與學運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不會陌生。承襲著這個左派的、「嬉皮」的傳統,柏克萊一直被視為是反抗性十足、前衛,而有影響力的(我曾聽過有位住在相對保守的亞歷桑納州的同學在考上柏克萊之後,被祖父母問說:「那不是個道德敗壞的嬉皮集中營嗎?」)。...
主權兩岸
洪榮一
10 月 12,2013
房裡的大象:台灣的戰略重要性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任處長司徒文 ( William A. Stanton) 2013年10月11日在台北以〈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aiwan)〉為題發表公開演說。 除了耳熟能詳的經濟發展與民主轉型,司徒文由地緣戰略 (Geo-strategy) 的視角再出發,針對台灣位於第一島鏈中間的特殊戰略位置,重新描繪了「...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0 月 12,2013
【首爾想想】:入口網站新聞頁面轉型失敗對韓媒的巨大衝擊
相較實體報紙或電視,現在大家應該更常透過網路瀏覽新聞,而入口網站正是一般網友獲得訊息的最初媒介。近來,南韓最大入口網站NAVER在新聞頁面上做了一番革新,沒想到卻為媒體業造成衝擊。 南韓媒體數量比起台灣實在大得多。光通訊社就有三家;電視頻道有大家熟悉的老三台(KBS、MBC、SBS)及新聞頻道YTN、MBN,報紙除朝中東三報系外還有韓民族與京鄉等七家全國型早晚報、七家財經報紙及七家網路媒體...
書評書介
丁允恭
10 月 15,2013
【週二想想】沒有得獎的村上春樹與他的巡禮之年
是的,像是一種宿命一樣,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又再度槓龜了。在從高雄前往台南的火車途中,透過手機看到了這個消息,接著就接到了友人的簡訊: 「之前你就說他不會得獎了,怎麼能夠如此篤定覺得?」 「因為看不到會得獎的理由呀。」我回說。 為什麼會下這麼篤定的斷言?其實是來自一些沒什麼文學理論深度的直覺。在我來看,他廣受大眾歡迎,卻也是某種失卻藝術表現上先驅性的表徵,...
蘇煥智
10 月 17,2013
最近公民運動的意義及其未來
台灣最近的公民群眾運動,非常的活躍,從藝文界站出來主導反核四大遊行、媽媽監督核安聯盟,到大埔農地土徵案的持續抗爭,及反對服務與貿易協議,以及最撼動人心的洪仲丘案白色十字軍25萬人在凱道的靜坐抗議,為洪仲丘申寃,及訴求爭取平常時候廢止軍事審判制度回歸一般司法。 這些活躍的群眾抗議活動,讓大家有一些期待,是否台灣的新公民運動已經崛起?新公民運動是否可以帶給台灣一些新的希望?新的想像...
環境經濟
,
主權兩岸
張之豪
10 月 19,2013
【雞籠勃露斯】基隆港的水,是死的
一位剛從臺大畢業不久的學妹,熱血沸騰地告訴我,她想要留在基隆從事社區營造工作。 但社區營造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耐力,更重要的是,來自家人的不諒解與壓力。 在那個艱困時代成長,但又搭上臺灣高速經濟成長的時代的那一代人,也就是我們母父輩一代的人,總是希望你就趕緊找工作養活自己吧,要改變甚麼,要創造甚麼,他們不懂,也無能力懂。 幾度爭執後,她在臺北找了一份非常普通的辦公室工作,...
文化研究
Chu Ka-li̍p
11 月 02,2013
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難解的結
十月21日中國時報的社論〈請教育部停止扼殺中華文化資產〉,引起台文界人士一片嘩然,期期以為不可,原因無他:台灣最寶貴的多元文化被簡化成中華文化。 雖然「中華」一詞出現年代極早,然而中研院學者王明珂、沈松橋指出,「中華概念被大量運用並且以炎黃作為始祖的想像則是在清末民初,為了富國強兵,複製西方列強的民族主義,甚至當年中國知識份子爭論要以黃帝或孔子何者作為中國文化的想像起點」。...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11 月 02,2013
【首爾想想】假公共真國營的KBS「叮朴新聞」時代
上面這張圖是今年年中起的KBS晚間新聞開場進棚畫面,主播的姓名字卡都會標示「KBS 9點新聞是以閱聽眾所繳納之珍貴收視費製作而成。」 而聊到韓國的電視新聞,有個家喻戶曉的名詞叫「叮全新聞」,乍聽起來甚為有趣,實際上卻不怎麼歡樂。 這緣自80年代全斗煥前總統執政時,受軍政府操控的KBS與MBC電視台都會在9點報時後開始播送晚間新聞。8點59分的最後4秒「登─登─登─叮」進入整點...
司法人權
陳為廷
11 月 02,2013
【時事想想】「縱放」王、柯的,是黃世銘、及馬英九
這可能是一個有違常識的標題。但去看一下北檢對黃世銘的起訴書,相信就不難理解。 自馬王政爭引發各界抗議馬英九毀憲亂政以來,有些人反問:「為何你們只罵馬英九,卻縱放王金平、柯建銘關說?」,進而指責抗議的民眾理盲。 我曾經一再重複我的立場:我並沒有縱放關說,我主張王、柯應在全民監督下,受國會紀律委員會調查。並且一直認為,王、柯之所以能夠「逃過一劫」,至今未能接受調查、受法律檢驗,...
‹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