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歷史書寫
,
電影戲劇
晏山農
7 月 20,2013
他以身體召喚了世界 ──李小龍逝世四十周年
還記得那是燥熱的周末,剛從小學畢業的我正忙著大清早背英文字母,以及演練國中數學題,可這時街頭巷議傳來「李小龍暴斃於女星丁珮床上」的驚人噩耗。怎可能?他可是偉大的武打英雄,最讓人目不轉睛的時代巨星,何況當時他才卅二歲精壯之年,怎會如流星般瞬眼成空呢? 當然,這不會只有我這準國中生會困惑、迷離、扼腕,當日所有人都圍著報紙爭相閱覽相關的報導,至於事件發生地的香港,彼時是如何的驚天動地、...
林靖堂
8 月 02,2013
【時事想想】阿信請幫社會問責公視
日前知名樂團五月天主唱陳信宏在參加公視董事會後參與論壇開講,論壇中有學生表示因為有阿信當董事,他們更相信公共電視。若此,阿信應開始認知自己的角色,肩負監督與參與公視董事會運作的公共責任,不能辜負歌迷與公視之友對阿信與公視的信任。 去年此刻,正值文化部長龍應台對公視董事會改選爭議傷透腦筋之時,當其時龍應台為打破政治僵局,提出以阿信為首的董事候選人名單。當時有聲音認為,...
媒體觀察
陌鷹萊
8 月 12,2013
醫生奉獻 烏龍記者 無能總統
已故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發明農藥巴拉刈中毒的解毒方法聞名業內。巴拉刈和巴拉松一樣,都是農民經常使用的農用藥物,名稱不同,性質也不同。巴拉刈的「刈」讀音同「意」。但卻經常被讀為「哥」或「圭」。 前幾天,有線電視T台,因接續報導林杰樑醫師一生行儀,有一段內容特別提到林醫師發明「巴拉刈解毒」的內容。但是,報導這條新聞內容的女記者,從頭到尾,都將「巴拉刈」讀為「巴拉圭」。...
吳奕辰
8 月 17,2013
外交部青年大使不是海外救國團
日前一群台大學生受外交部委派到巴西做青年大使,由於不諳台灣南島民族文化,穿著了錯誤的服飾進行展示,被指正後又否認有代表台灣的意圖,並將使用的部落服飾解釋為純粹表演用,引起言論大加撻伐。我曾經參加2009年第一屆青年大使前往馬紹爾群島,因此欲以本案為延伸,淺談青年大使的過去與未來。 國際青年大使這個由當時亞太司李世明司長所提出創新的文化交流計畫,涵蓋我國在太平洋六個邦交國。...
全球脈動
克里蘇
8 月 22,2013
拉丁美洲成人禮與美國社會
農曆七月七日出門時,看見路上正在熱鬧搭棚架,原來是有間廟宇在準備要「做十六歲」。台南市的習俗,有著針對長男與長女「做十六歲」的悠久傳統。 當長男或長女年滿虛歲十六歲時,家人就必須帶他們到特定的廟宇進行這項儀式,感謝神明保佑長大,並宣告成人。為何只有長男長女?有一說是因為長男長女通常被賦予協助家業,並照顧其他兄弟姊妹的重責大任之故。年滿十六歲在傳統上被認為是已經成為「成人」了,...
歷史書寫
藍弋丰
8 月 28,2013
【週三想想】美國的誕生‧之四十二:開國先賢們與黑奴
在沒有深入探討美國歷史以前,許多人以為美國是到了南北戰爭之前才開始檢討黑奴問題,其實黑奴問題遠在美國開國之前,就已經是一項敏感議題,如早期反對運動領袖之一約瑟夫‧華倫醫師,他在邦克丘戰役中自願擔任前線士兵,因而壯烈陣亡,他為了人人平等的理念奮戰,在他戰死時身邊的戰友中也有黑人,然而,回到家中,他卻是擁有黑奴的奴隸主。 這樣的矛盾很快就讓許多開國先賢們感到不安,他們既然追求人生而平等...
Mattel
9月 02,2013
【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台灣人的國族/國家認同變化
台灣的國族/國家認同議題從1980年代末期以來,一直是學界熱門的議題,同時也經常是選舉時的話題。台灣在經歷李登輝民主化政策與台灣本土化潮流後,台灣人認同逐年成長;直至今日,以TVBS在2013年的調查為例,高達75%的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若以長期被視為主張統一的聯合報為例,2009年的調查也顯示,高達69%的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一般而言...
全球脈動
mlkj
9月 03,2013
從倫敦機場改建看松山機場爭議
松山機場是否遷建的議題在近日又被拿出來討論,而倫敦也有類似的案例。希斯洛(London Heathrow)機場的命運,將會在2015年英國大選後決定。無論最終決議是在希斯洛機場原地擴建、還是如保守黨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的提議,實現他被戲稱為」Boris Island」的計劃、亦或是維持原狀,增加其他機場的使用量;將各種提案優缺點明述的討論過程,...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
休閒育樂
林勝韋
9月 25,2013
流行音樂可否傳達社會正義價值?──由五月天〈入陣曲〉談起(下)
以音樂作為思想武器,五月天想達到的目的有四: 1.讓最多人聽到、看到。 2.讓不關心這些議題的廣大歌迷能開始關心(這應該是最重要也最實際的目的)。 3.當被指控的時候,能夠在歌詞裡找到足以擺脫的解釋空間(也就是蝙蝠俠與蘭陵王的故事背景)。 4.為關心議題的人出一口怨氣,並由此擴大閱聽群,作為下階段傳播思想的群眾基礎。 為了讓更多人聽到、看到,「寄身」...
環境經濟
楊虔豪
10 月 02,2013
【首爾想想】北韓: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挑戰
作為「共產主義計畫經濟最後堡壘」的北韓近來似有求變企圖。仿效中國改革開放、鬆解原先由政府所嚴控的經濟管制的導入「新經濟體系」政策的消息,昨日經由《東亞日報》獨家披露出來。 據報導稱,北韓當局將大規模下放經濟主導權給各級工廠與企業,由這些生產單位管理者自行決定交易、經營與雇用規劃,甚至可直接處理海外輸出項目。已有消息通表示,近來當局已在平壤針對各級管理人才施予建立「經濟管理改善體系」...
‹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