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澳洲的歷史與政治學博士。做過不少莫名其妙的工作,體驗過一些不可思議的事件,經歷過很多科學經驗不會承認的故事;因為這些都太神奇了,反正列出來大家也不會相信。
台灣的國族/國家認同議題從1980年代末期以來,一直是學界熱門的議題,同時也經常是選舉時的話題。台灣在經歷李登輝民主化政策與台灣本土化潮流後,台灣人認同逐年成長;直至今日,以TVBS在2013年的調查為例,高達75%的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若以長期被視為主張統一的聯合報為例,2009年的調查也顯示,高達69%的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一般而言,學界比較喜歡以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自1992年以來的調查來分析台灣人的國族認同問題。表一是政大選研中心的調查,粉紅色部分是「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同,這個趨勢一直到2008年才開始低於「台灣人」認同,此後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多。「台灣人」認同從1992年的17.6%來到了2013年的57.5%。「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認同在2013年跌到36.1%。至於純粹是「中國人」認同的比例,只有在1992、1993年高於「台灣人」認同,接著就不斷下降,「中國人」認同到2013年只剩3.6%。
政大的調查提供了三個選項給民眾:「台灣人」、「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中國人」,相較於其他的民調僅提示「台灣人」與「中國人」二分的選項,因此,政大的數據和其他的民調資料比較有出入。
一般而言,民調可能會有機構效應,我們若先以支持「統一」的聯合報的民調分析來看,「台灣人」認同從1989年的16%一路成長到2009年的69%;顯然,「台灣人」認同是一個長期的大趨勢。值得探討的是,台灣人民的「台灣人」認同最高點並不是落在被聯合報稱為「台獨」陳水扁執政期間,而是在支持「統一」的馬英九執政時期。
表二:聯合報民調之台灣人認同趨勢
(作者製表。資料引自許建榮,〈臺灣媒體在1990年代以後的發展歷程與國族認同變遷〉,《2013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註:聯合報民調中心並沒有公佈詳細統計數據,原文作者是搜尋聯合報資料庫新聞,依照歷年來的新聞內容找出數據。)
表三是TVBS自2000年以來的國族認同民調,2009年的認同調查數據與聯合報的69%相差3%,差不多在誤差範圍之內;數據的確呈現,「台灣人」認同在台灣是絕對優勢。根據TVBS資料,「台灣人」認同在2009年以後穩定在70%以上,2013年來到了75%;「中國人」認同2009年以後,一直在10%—16%之間徘徊。
表四是TVBS依據年齡做為區分的2013年國族認同調查,數據顯示,越年輕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越高。有趣的是,40歲—49歲與50歲—59歲這兩個年齡層自認是「中國人」的比率比較高,或許是與經歷國民黨的黨國教育有關。這個年齡層是1954年至1973年出生,他們接受小學與中學教育的時間差不多就是1960年至1990年初期(1968年實施九年國教),正是黨國教育的高峰時刻。
表三:TVBS國族認同民調
(作者整理製表)
表四:TVBS(2013)國族認同調查年齡區分表
整體 | 20-29歲 | 30-39歲 | 40-49歲 | 50-59歲 | 60歲以上 | |
台灣人 | 75% | 87% | 84% | 74% | 63% | 69% |
中國人 | 15% | 9% | 12% | 17% | 20% | 16% |
不知道/拒答 | 10% | 5% | 4% | 9% | 17% | 14% |
(資料來源:TVBS)
總的來說,1990年代本土化浪潮以來,在教育文化上,無論是教育上的認識台灣教材,社會上台灣文化與藝術等等興起,在在都顯示台灣意識被國民黨打壓40多年後的「台灣文藝復興」。在政治意識上,所呈現的就是「台灣人」認同的穩定上升。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即便是中國人認同的馬英九大幅開放兩岸政策,兩岸經貿密不可分,每年超過百萬人在中國經商或工作,中國也積極對台灣各層面進行統戰,但依然無法動搖「台灣人」認同的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