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本土化
政黨政治
萬庭威
11 月 02,2015
社運與民進黨間的恩怨情仇
總統大選近了,國道收費員自救會在民進黨黨部前的抗議再度捲起邊緣社運界與該黨的相互怨懟。然後,今年同志大遊行也成為運動外力向參與遊行的民進黨(而國民黨並未參與此次遊行,亦未對性與性別議題表態)抗議的場所,並連結工運訴求與性工作的訴求加強譴責遊行隊伍中的民進黨,更升級原已累積的怨懟。 國道收費員向民進黨抗議並提出訴求在我看來相當合理。畢竟ETC是跨越扁馬兩個政府的國家延續性政策,...
文化研究
藍士博
11 月 07,2014
尋找共識,才有未來—台灣文學研究體制危機初探
自9月28日起接連舉辦三場的台灣文學青年論壇於近日落幕,幾可視為是近年來首次由新世代的研究生團體(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簡稱捍台青)協同官方(台灣文學館)與民間(前衛出版社)共同針對台灣文學研究體制的總檢討。三場論壇的主題包括體制化歷程的反省、台灣文史教育的回顧、台灣文學與文化政策的推廣等,會議手冊並針對上述議題發表專文,直接面對當前台灣文學研究體制發展的限制與困境。 可惜的是,...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林勝韋
8 月 29,2014
獨立音樂「幹」什麼?從謝金燕到董事長樂團之基進觀察
台灣似乎還沒有人好好研究過謝金燕,她可是近年來唯一可以用音樂直接影響台灣庶民生活的歌手,在其他歌手還在模仿K-pop偶像又學不像的無限輪迴中時,她已經用電音舞曲證明台灣人可以有自己的流行電音。 經過「嚴格的」K-pop自我訓練,我已經可以輕易分辨台灣流行音樂中的任何一絲「韓味」,她是我聽過近年台灣流行音樂中唯一不帶韓味並走出自己路子的電音舞曲,這個製作團隊很不得了。...
文化研究
林運鴻
8 月 04,2014
失落的台灣文學系所:沒有民族主義花園的文化園丁(下)
圖說:台灣文學館正門。圖片來源:維基圖庫。 接續前文,在台灣的文化與教育層面: 1.沒有克服中文系再生產結構的「本土化」 2.沒有連結到人民大眾的「本土化」 這兩個重要因素,其實共同了造就十年後台灣文學系所必然的困境:台灣文學系所的文學青年,因此缺乏適當的「社會定位」。...
文化研究
林運鴻
8 月 03,2014
失落的台灣文學系所:沒有民族主義花園的文化園丁(上)
按照中研院社會學家蕭阿勤的看法,民族主義在戰後台灣社會的其中一個重要「起源」,可能是1970年代的本省籍文學菁英們,試著透過「台灣文學」歷史系譜之建構,從而誘發了社會大眾關於「我們台灣人」的身分想像。然而,今昔對照,矛盾的會是,儘管過去對於「台灣文學」的關注催產了本土意識的萌芽,但是如果我們深入觀察當前高等教育裡的「台灣文學」建制(在這裡主要指的是各公私立大學的「台灣文學系所」),...
蘇子翔
五月 10,2014
「雙重鑲嵌」──《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的感想
關於今年3月翻譯出版若林正丈教授的大作《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我目前沒有能做「評論」,甚至連回應可能都有點不足。這裡只是基於自己對於臺灣研究的粗淺了解,以及自己研究關心,家族史的經驗來寫一下感想。 若林的雙重觀點在國際層次上,探討了深刻影響台灣歷史的三帝國──古典世界的清帝國、近代殖民帝國的日本、「非正式帝國」的美國;很可惜,若林沒有提到荷、西的影響...
新一
2 月 06,2014
【打狗吹水】小心「中國性」:除了課綱亂調小組十人之外
課綱中國化爭議的背後,是再次將台灣人民訓練成為「中國人」的洗腦文化工程。網路上也把這主導課綱中國化的10人小組,當成滯台中國認同者的代表。雖然,隨著選舉為表現的民主化與本土化,以中國為本位主宰的史觀、歷史書寫、文化想像的霸權位置受到挑戰,並緩慢地往符合現狀台灣本位的方向進行微調,此乃國家正常化過程的一環。同時,國民黨政權刻意在制度資源基礎上維持的族群不平等,也逐步廢止取消。...
Mattel
9月 02,2013
【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台灣人的國族/國家認同變化
台灣的國族/國家認同議題從1980年代末期以來,一直是學界熱門的議題,同時也經常是選舉時的話題。台灣在經歷李登輝民主化政策與台灣本土化潮流後,台灣人認同逐年成長;直至今日,以TVBS在2013年的調查為例,高達75%的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若以長期被視為主張統一的聯合報為例,2009年的調查也顯示,高達69%的台灣民眾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一般而言...
教育文化
藍士博
1 月 27,2013
當前本土教育的危機與展望
台灣教育本土化的聲浪自八○年代以降開始萌芽,九○年代逐漸開花結果,到了二○○○年政黨輪替以後,各大專院校的台灣研究與教學機構更如雨後春筍般地成立,似乎替台灣的本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本土教育的危機至今已然浮出,仔細分析之下,並不單純只是國民黨再次執政下的影響。以下,嘗試針對台灣本土教育的當前危機與未來展望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 本土教育的當前危機 當前台灣本土教育的危機包括了:(...
張之豪
1 月 26,2013
郭冠英的調侃,為甚麼不好笑?
郭冠英日前接受中国媒體訪問,自稱自己是政治犯,說道「我本來是高級外省人,因為台灣人的憤怒,因此就搬到低級的一個地方去了,到南港去了」。 每次「郭冠英」三字出現,就是「外省人」三字又再在公領域出現的時候。族群問題,甚至族群政治,一直沒離開臺灣,面對它與討論它,比起無視與掩飾,更能有效並健康的處理它。 追根究底來看,郭冠英其實一開始就是自以為幽默,以自嘲的方式在講「高級外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