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邱振瑞
9月 11,2019
【日晷之南】同在堤岸上的垂櫻
探討近代日本左翼和右翼知識人的形成和變化,應該是一趟穿越歷史的旅行,隨著探索其文化環境的深入,我們將得到更多線索,進而找到其知識的原型,因為原來這些成群而來的知識人,他們曾經同屬於一個研究機構,只是後來因政治思想歧異而分道揚鑣。而他們向左或往右的政治選擇,也構成了近代日本思想論爭史的底本。以設立在中國滿洲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為例,直到二戰結束為止,這個奇特的智庫都發揮著核心作用。換言之,「...
文化研究
咻子
9月 11,2019
【日本想想】颱風天不等於放假天?測試你的「社畜」等級有多高!
2019年9月8日晚間,日本關東正面迎戰了號稱史上最強等級的颱風「法西」,但對上班族而言,戰線還得延伸到隔天的9日,因為9日碰上星期一上班日,東京重要交通幹線紛紛於8日晚間公布隔日早晨的電車停駛。以安全考量完全能夠理解,但重點是,公司並沒有明確指出能放颱風假,上班族卡在車站與公司之間,上班之路成為一場修行之旅,如何達陣,完全測試出「社畜」等級有多高。 上班族的颱風假,...
文化研究
,
全球脈動
Nam Quốc Văn
9月 12,2019
【越南想想】為何越南中秋變兒童燈籠節?
中秋節並非中國人的專利,而是東亞漢字文化圈裡共有的文化習俗。雖然中秋節都在農曆8月15日,但各國、各地慶祝中秋節的方式也不太一樣。即便同一個地方,不同時代的中秋習俗也未必一成不便。譬如,當今越南中秋節就演變成以兒童為主的節日。當今越南中秋節的習俗大致為兒童提燈籠遊街、做玩具、舞麒麟(或舞獅)、唱「鼓軍調」(Hát trống quân)、送小禮物、吃月餅及賞月等。...
中國問題
秦璋辛
9月 15,2019
人民幣貶不停 中共面臨是否廢鈔的關鍵抉擇
整個八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已貶值約4%;甚至在8月26日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點。渣打銀行預測,人民幣匯價將持續貶值,年底前可能跌至7.23兌一美元。 對於人民幣的續貶,法新社認為,這是中國刻意貶值來抵銷美中貿易戰中,美國對中國課徵的關稅;據統計顯示,八月中國對美出口及進口分別萎縮16%及22%。但法新社也警告,若中國未能小心控制人民幣走貶速度,...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19,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台灣與翻譯自始就難以分割。台灣初登世界舞台,就是在大航海時代,島名「福爾摩沙」即為歐洲語言的音譯。台灣歷史以移民和殖民為主軸,每一次不同民族的接觸自然都有翻譯活動。但早期與歐洲文化的交流,可供研究的翻譯文本有限;清治時期的翻譯活動以原漢通譯和傳教士的翻譯為主,與清帝國其他邊陲地區差異不大。日治以降,日本既為東亞最早接受歐洲文化的重鎮,台灣也不能自外於亞洲的現代化浪潮,翻譯局勢大開,...
歷史書寫
Will Lu
9月 19,2019
【戰地眺望】那些年,登高望海好困難!
一日,我到北美館欣賞展覽。在紀念品區販賣的眾多明信片中,我看到了熟悉的高雄景色──那是陳瑞福的《高港燈塔》。這幅繪製於1988年的畫作,從打狗英國領事館的角度望向另一端,位於旗津島上的旗後燈塔。在該幅畫中,珊瑚礁質地的旗後山拔出海面,氣勢凌人;而燈塔就像聳立於峭壁的潔白堡壘,凝望著進出高雄港的船隻。 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似乎只是尋常的港都美景,但當我回想到一篇曾經挖掘過的史料後不禁發現,...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19,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中)
往前閱讀:《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從日治到美援:收錄論文簡介 《臺灣翻譯史》共收錄十二篇論文,大致按照論文主題的時序排列。前六篇探討日治時期的翻譯,第七篇探討二戰時的通譯,後五篇探討戰後台灣的翻譯。以下略敘各篇論文: (一)黃美娥〈「文體」與「國體」──日本文學在日治時期臺灣漢語文言小說中的跨界行旅、文化翻譯與書寫錯置〉 本文討論日治初期的漢語文言小說,...
電影戲劇
咻子
9月 19,2019
【日本想想】新海誠的新作品《天氣之子》:刻寫「東京」的焦慮與憂愁
曾製作出《你的名字》、《秒速五公分》等人氣作品的動畫導演新海誠,日前又推出最新長篇作品《天氣之子》, 觀眾們除了關注故事裡男女主角的互動、氣候異常的警示,特別引起討論話題的,還有作為背景的東京街景還原度實在太高。 《天氣之子》的劇情描述高中男孩帆高離家出走來到東京,但發現東京偌大卻沒有他的容身之處,所幸,生活不會永遠走下坡。帆高總算找到一份有點古怪但可圖溫飽的打工,...
歷史書寫
江昺崙
9月 21,2019
台灣一定會獨立:歐吉桑留給台灣人的理念與意志
台灣一定會獨立。 史明生於1918年,卒於2019年9月20日。他來不及和我們一起看到,台灣人出頭天的那一刻。 但我們會團結、努力,讓這一天趕快到來。 我們印象中,溫暖的歐吉桑 因為參與史明歐吉桑口述史撰寫的關係,我曾經每隔一段時間,就到新莊跟他聊天。最難忘的,就是在他們家吃便飯的時候,歐吉桑難得會輕鬆跟我們天南地北聊天。 有一天,...
書評書介
賴慈芸
9月 22,2019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下)
往前閱讀: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上) 《臺灣翻譯史》導論:翻譯之島(中) 文化系統的碰撞與協商:從翻譯看台灣與中國、日本、美國、東亞的關係 翻譯涉及兩種以上的語言文化,因此翻譯史可以反映出文化之間錯綜複雜的權力關係。而與台灣關係最密切的文化系統,就是中國、日本和美國,其次則為東亞。以下分別討論: (一)台灣與中國:不只是遺民...
‹
…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