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陳威臣
8 月 11,2019
【鐵份補給】連結大阪與京都的京阪電鐵
七月底因好友的作品參加門真國際映畫祭,所以多次搭乘京阪電鐵前往會場,這條連結京都到大阪的鐵道線,也非第一次搭乘,但每次都有一些感想,雖然只是一條通勤線,卻完全展現出鐵道王國的精髓。 還記得20年前,沒什麼錢的筆者,第一次要前往大阪跟京都旅遊,當時認真的研究了大阪到京都之間的鐵道,發現有一家私鐵「京阪電鐵」特別便宜,起站大阪的淀屋橋到京都出町柳,只需要四百多日幣,就選擇了京阪搭乘,...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賴怡忠
8 月 11,2019
【時事想想】香港反送中:質疑北京領導權的城市鬥爭
不知道日後歷史會如何記得這個2019年在香港的夏天,是成為香港(甚至是中國)新時代開端般的自由的夏天,還是如同二二八事件對台灣人民一樣,成為永遠縈繞在香港上空的悲劇傷痕。一個已經被香港人民不信任,甚至還被其下常務文官體制發出否定聲明的特首及其政務代表們,明顯的已經不再適任,甚至可能自己也不太想做下去,但卻因北京政府不知該如何面對後果,更不願意承認錯誤,也還不太敢直接接管香港的「三不態度」,...
歷史書寫
根雨屋
8 月 12,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這時候你不能看彩色電視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卻不是這樣。例如雖然台灣早在1969年就放送彩色電視訊號,但在1975年蔣介石去世、1988年蔣經國去世期間,一度只能收看黑白電視訊號,全國必須共同悼念偉人的辭世。 台灣最早的電視台,是在1962年10月10日開播的台視。當時放送的還是黑白電視訊號,...
赫希黎羅孚
8 月 13,2019
【寰宇想想】中國正在用文革模式對付香港
自元朗黑夜之後,港人的游擊隊抗爭模式已不限於一次一時一地,而是同時間遍地開花,分散港府鎮壓能量;與此相對,港府則加強警隊鎮壓力道,試圖透過更高強度的流血驅散,來瓦解港人的反抗意志。在港警的官方武力之外,近期則傳出有所謂「福建幫」的外地黑道,以側翼方式製造與市民的衝突,讓港警有另一個介入鎮壓的理由。 中國共產黨這種交互運用黑、白與外來勢力,...
潘寬
8 月 13,2019
【時事想想】台灣飲料「被送中」,誰能置身事外?
香港反送中抗議越演越烈。作為北京魁儡的特首林鄭月娥不僅不為所動,逃避責任之餘並意圖報復抗爭者,更是放任警方和黑道合作施暴,近日港警殺紅眼般攻擊示威者:濺血毆打、濫捕、近距離開槍射擊、有示威者遭射瞎一眼、警方試圖將示威物品塞入示威者背包,意圖栽贓、喬裝成示威者故意衝擊。面對種種無恥奧步和暴行打壓,港人的無畏身影讓人動容,值得我們致上最高敬意與支持。然而,卻有不少台灣人認為這不關我們的事,...
司法人權
楊佳恬
8 月 13,2019
《小國也可以偉大》:奧地利下修投票年齡帶來的社會改變
你知道奧地利的投票年齡嗎? 二十歲?十九歲?十八歲?十七歲? 公布答案:十六歲。 下修投票年齡帶來的社會改變 奧地利的選舉投票權年齡本來為十八歲,在二〇〇七年,國會順利的把投票年齡下修到十六歲,因此,奧地利也成為歐盟中第一個其公民在滿十六歲後,就可以行使全面性投票權(除了總統、國會、邦議會、地方選舉、歐洲議會選舉以外,還有公投與連署)的會員國。 是否下修投票年齡,...
黃宗玄
8 月 14,2019
由中高齡就業專法看台灣地方創生的未來:以官田烏金為例
經催生多時,台灣首部中、高齡者的就業專法出爐了!政府為建構友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的就業環境,立法院審議通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專法」,這部專法的一大亮點是明訂雇主可以和65歲以上的高齡勞工簽「定期契約」,打破現行「勞動基準法」65歲雇主得強制退休的限制。 這對於台灣的整體勞動環境來說,是一大突破,並且有助於減緩老齡化與少子化造成的產業衝擊。從檢視台灣人口結構變化會發現,...
社會安全
郭育吟
8 月 15,2019
【男人想想】脫掉盔甲 看見脆弱 性平路上的男性出口
從事性別教育宣導十餘年,在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裡,有一個很深的體悟:性別議題對許多男性而言多半是避之唯恐不及,深怕一旦闖入就會成為籠中之鳥,無法動彈,因此在性別宣導的場次上,男性參與比例甚低。出席的人好似沒有選擇地被迫參加,可想而知因學習動機低落,願意認真聆聽參與討論的男性少之又少。這個現象對於分享者而言,不只是滿滿的挫敗感,同時也在省思性別運動的路上,是否有機會殺出一條血路……...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王婉育
8 月 15,2019
從煮飯的大嬸到廚師─臺韓廚工「非正職」的勞動困境
造成南韓社會轟動的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於今年二月在臺灣出版短篇小說集《她的名字是》,描繪女性的多種面貌。其中〈廚師的便當〉連結南韓今年7月初發動罷工事件,以及台灣廚工面臨的現況,可反映出「非正職」的勞動困境。 學校廚房中的重擔 〈廚師的便當〉描述秀彬的媽媽擔任學校的廚工,起初以為上班時間較為彈性,可以照顧年幼的女兒,沒想到比想像中更為辛苦。...
教育文化
李公元
8 月 16,2019
【春風化雨】畢業旅行可以這樣玩——神奇海漂相機帶給我們的故事(上)台灣篇
或許大家還記得,2018年3月27日,宜蘭縣蘇澳鎮岳明國小師生,一起到海邊淨灘時,撿到一台上面佈滿藤壺的防水殼相機,裡面相機記憶卡完好,師生把幾張清楚照片,放上臉書尋找相機主人,不到兩天時間,在各界網路朋友協助下,快速找到失主,為日本東京女大學生椿原世梨奈。女大學生,不但感到驚喜,還親自飛來台灣,感謝岳明國小師生。 這件事情,成為了台灣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不但台灣媒體多次採訪報導,...
‹
…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