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elek
3 月 26,2013
架構會導引注意力:臉書用於社運的侷限
野草莓、士林王家等社會運動,運用網路動員,收效不差,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大抵都能同意網路對社運而言,是很有潛力的媒介。尤其平面與電視媒體兜售的言論,選擇甚少,「異端邪說」往往要透過網路才能為人所知。 目前,除言論領導者的網誌、個別組織的網站和苦勞網這類論壇外,與社運關係較深切的,就是常用於動員的臉書了。不過,如果社運的重要目標是「創造說服更多人的契機」,那麼臉書恐怕不是個好架構。...
歷史書寫
劉進興
3 月 26,2013
《台灣民主國的藍底黃虎旗》 (上)
二二八公園的台灣博物館,正在展出「黃虎旗再現」特展(註一)。藍地黃虎旗是曇花一現的台灣民主國國旗,這次展覽以旗的修復為主題。但我導覽的觀眾對黃虎旗背後的歷史更感興趣。 <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起因,看過韓劇【明成皇后】的人都知道。一八九四年三月,東學黨起義,清國派兵幫忙平亂,日本也以保護使館為由派軍入韓。亂平之後日本不肯撤兵,反而發動六月政變囚禁高宗,...
司法人權
張勝涵
3 月 26,2013
華光,這是我們的國家
這是一個匱乏的國家。政府沒有錢,所以就想到當年「接收」很多地,可以收回來BOT做無本生意,不僅可以套現還能作個面子給財團大亨;人民沒有錢,住在繁華大都市的陰暗角落裡,被歷史與黨國遺棄數十年後,終於被重新憶起,顛沛流離、拼死拼活總算保住的餘生,最後一站竟然是要到法院報到。 這是一個不義的國家。司法之威,重如雷霆萬鈞,然而司法人員不像正義女神蒙著雙眼審判,...
許珩
3 月 27,2013
【時事想想】黎智英要回來?
周刊報導:已經打包回香港的黎智英,不僅決定不賣台灣紙媒,反而要重返台北媒體圈,親自督軍,還強調「落地生根,不賣!」 幾個月前,黎智英才紅著眼眶對員工說:「真的對不起,我要走了。這地方是你們的地方,你們真的要為這個地方繼續做下去,我要回家了,請繼續珍重。」 幾個月後,黎智英發現如意算盤打不通,不如斷尾求生,先賣賠錢貨壹電視,...
媒體觀察
呂東熹
3 月 28,2013
素描黎智英 三之二:不會回頭望的市場闖王
「香港人是不講感情的,跟一個老闆一輩子,是很奇怪的事情。」這是黎智英曾經四顧茅廬,邀請台灣某個已退休的媒體人重出江湖,希望他前來台灣《蘋果日報》服務,但遭到婉拒時說過的話。 創辦台灣《蘋果日報》前,為了延攬人才,黎智英曾經透過一些台灣資深媒體人幫忙推薦人選,其中J君介紹一位業務出身、已經退休的C君給他認識,J君跟黎智英說:「他這個人非常好,很講義氣,只要動之以情,...
運動休閒
Mattel
3 月 28,2013
【時事想想】職棒又有黃牛了
台灣中華職棒史上最大尾的洋助人曼尼‧拉米瑞茲(Manny Ramirez)終於在昨天(3月27日)義大犀牛與兄弟象之戰出賽了。拉米瑞茲在美國大聯盟征戰19年,締造了555發全壘打、2,574支安打、1,831分打點以及平均3成12的打擊率。拉米瑞茲在台灣的首場比賽,吸引爆滿的2萬名球迷入場,一舉打破中職的球迷入場紀錄。 光陰又好像回到1990年一票難求的味全龍與兄弟象大戰的年代。...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3 月 29,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語片再起,不能說的秘密
1962年,洪一峰主演的《舊情綿綿》和文夏主演的《台北之夜》兩部台語片上映,45年後,周傑倫主演的《不能說的秘密》於2007年上映,這3部電影都有突出的音樂或歌曲,男主角都是當紅歌星,同樣都大受歡迎,都是當年最賣座的台片。 這3部片,也同樣都站在台灣電影浪潮再起的起點。 台語片在1950年代後期創造一波流行後,因1959年八七水災影響經濟活動,又遭受開放日片進口等因素的衝擊,...
司法人權
江昺崙
3 月 30,2013
落草正義─違建、拆遷、華光(上)
法律不屬於我們 3月27日早晨,華光社區因抗拒拆遷而發生激烈的衝突事件。國家以法律之名,無視在場上百名抵抗的居民與學生,指派怪手和警察以暴力手段強拆社區「違建」。 但什麼是違建?又什麼是合法?法律到底是誰制訂的? 還記得馬黑坡事件裡,賽德克族人為何要攻擊日本人嗎?日本人雖然帶來了國家、律法,但卻也壓迫到賽德克人的生存空間與認同,...
司法人權
江昺崙
3 月 30,2013
落草正義─違建、拆遷、華光(下)
龍應台曾經撰寫《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以這些流亡離散的故事賺了許多版稅,但當上文化部大官的龍應台,卻在華光社區議題上置若罔聞,他訴說著一段段慘白歷史,卻無視更現實、更殘酷的那些──二度離散流亡的外省移民社區。 真實的大江大海浪潮卻還沒停歇,華光社區被法務部判定違建戶,居民不但必須搬離,還會被判處侵佔國土的「不當得利」。 這些「違法亂紀」的居民背後,事實上是充滿過去台灣歷史的衝突與悲哀,...
林力上
4 月 01,2013
教育,為了什麼?
賣雞排的博士和吳寶春申請EMBA佔盡了最近的新聞版面。一個受過高等學術訓練,卻從事企業家口中低技術性工作; 另外一個沒有太高學歷,卻試著踏入學術殿堂。兩個人在台灣引起同樣高度的討論,也同樣讓台灣社會反思教育的意義。 我們受教育是為了什麼呢? 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我常和室友激烈的討論。教育是為了知識上的傳授,讓你知道F=ma? 讓你知道國民黨政府幾年來台? 還是像雜誌所寫,是一種態度的養成,...
‹
…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