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個人部落格:西濱台九線
「香港人是不講感情的,跟一個老闆一輩子,是很奇怪的事情。」這是黎智英曾經四顧茅廬,邀請台灣某個已退休的媒體人重出江湖,希望他前來台灣《蘋果日報》服務,但遭到婉拒時說過的話。
創辦台灣《蘋果日報》前,為了延攬人才,黎智英曾經透過一些台灣資深媒體人幫忙推薦人選,其中J君介紹一位業務出身、已經退休的C君給他認識,J君跟黎智英說:「他這個人非常好,很講義氣,只要動之以情,應該可以請得到他到蘋果幫忙」。
黎智英說:「古時候,劉備三顧茅廬,我是四顧茅廬,當時C君移民加拿大,我每次飛到加拿大,都一天來回,總共去了三次,第四次是周安橋去的(周是香港壹傳媒副主席),他回來後跟我說,C君不可能來蘋果,因為他太重義氣了。」
「當時他的老闆剛過世,C君跟我談起老闆的恩情,還當著我的面痛哭。」雖然C君後來還是回國扶助少主,不過,對於黎智英來說,「這樣跟一個老闆一輩子,是很奇怪的事情。」
其實這也反映他對待員工的態度,員工只是他的賺錢工具,適合用就重用,不適合用,就說掰掰,隨時走路。
這次《壹傳媒》買賣,我不認為是黎智英要放棄員工,而是175億的商業利益,超出他的預期,即然沒有一輩子的老闆,在他的心裡,當然也就沒有一輩子的員工。
黎智英這次退出台灣媒體市場,的確是跟《壹電視》無法上架,造成大虧損是其一因素;而平面媒體因全球長期趨勢不被看好,高價賣出的「聰明」做法,是其二;黎智英個人對台灣政治環境的挫折與失望,讓他不想再跟台灣地頭蛇打交道,是其三。
10月16日,黎智英分別接受《蘋果》、《壹傳媒》專訪時,神色凝重,甚至哽咽地說:「真的對不起,我要走了。這地方是你們的地方,你們真的要為這個地方繼續做下去,我要回家了,請繼續珍重。」他跟集團平面媒體高層談話,也多次提到「我要回家了」,數度忍不住哭起來,甚至最後不能言語。
我相信,這是黎智英的肺腑之語,因為他現在的心情,有一點像他當年離開他香港老闆的心情一樣。
1969年,約19歲左右,黎智英從澳門到香港打天下,先在香港當打工仔,之後跟著一位潮州籍老闆工作,這家工廠約有300名員工,黎智英因為業務作的很好,老闆想要把女兒嫁給他,甚至要給他25%股份,最後他還是拒絕,
他跟老闆婉拒的理由是:「我是佛,你要我當廟祝,我怎麼做得來?」隔天,他就辭職,沒多久就到美國,跟著新老板工作去了。
黎智英說:「老闆留我,主要原因是我是一位業務高手,每年幫他拉到很多生意,我沒答應老闆的要求,一方面是前述原因(我是佛,不是廟祝),另一方面是,潮州人永遠不會把其他人當自己人,即使女兒也是一樣,因為潮州女人在家裡沒有地位,也不能跟男人同桌吃飯。」他認為,即使娶了老闆女兒,將來也不會被當自己人看待。
2000年前後,黎智英陸續將香港資產轉移到台灣,先創辦《壹周刊》,再辦《蘋果日報》、《壹電視》,他也許不完全將這裡當作自己的家,但至少比很多來台的外資、港資,只是單純投資的心態是不一樣。
《壹電視》被政治性干擾,以及地頭蛇的杯葛,是他始料未及,他會說出「這地方是你們的地方」、「我要回家了」也就不意外了。
2002年9月,我到香港《壹傳媒》總部受訓時,黎智英曾經提到,「壹傳媒旗下所有媒體,幾乎都賺大錢,以前有人說,生意好的時候,賺錢就像印鈔票一樣,我現在的感覺就是這樣,連睡覺都在賺錢,因為印刷機一直在運轉」。
我就問他說:「黎先生,你的媒體在香港既然那麼賺錢,為什麼還想到台灣辦報紙?」,黎智英回答說:「辦媒體一定要在自由法治的國家,才能自由發揮,不受干預,台灣現在已經政黨輪替,算是真正的民主國家,而香港回歸之後,未來怎麼樣不知道,但從現有媒體環境來看,將來會困難重重。」(大意)
黎智英賣掉《壹傳媒》,主要原因當然是《壹電視》的上架挫折,讓他灰了心,自然也就絕了義,他辦《壹電視》之前,應該對馬英九存有希望,現在可能還在納悶,為何台灣政府給了他執照,卻不讓他上架?有人說,台灣現在情勢跟當年香港很相似,與其這樣,不如賣掉,我認為黎智英不無這樣的想法。
香港《壹傳媒》高層曾經這樣看待黎智英,說他是一個「不會回頭望」的人,就像當年他在香港經營網路,大虧十幾億港幣一樣,公司一關掉就不會再去想它,現在賣掉《壹傳媒》的心情恐怕也相似。
1997年香港回歸那一夜,他家客廳是一面落地窗,窗外施放煙火,煙火四射地慶祝回歸中國,他站在客廳,背對著落地窗,強忍著不回頭,香港《壹傳媒》高層說,「黎智英嘴裡叨囔著,有什麼好慶祝,讓一個獨裁、沒有民主自由的國家統治,有什麼好慶祝的。」
10月15日媒體傳出《壹傳媒》將退出台灣市場,買家由中信辜家少東辜仲諒、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及新加坡私募基金,取代原先傳出的買家年代練台生和富邦金控蔡明忠,10月16日黎智英跟員工道別之後,就神隱到美國躲了起來。
我無法判斷黎智英是否跟香港回歸那一夜的心情一樣,但當時我可以確定,他是不會回頭的。
《壹傳媒》的員工應該很清楚,對辜、王、蔡三家財團而言,這是一樁政治交易,但對黎智英來說,它可是不折不扣的商業交易。
黎智英以175億賣掉《壹傳媒》,了解市場的人,應該知道《壹傳媒》沒有這個行情,整體而言,黎智英算是賺到了,這也符合他的商業性格,畢竟,《壹傳媒》在香港是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他的根本,在台灣與香港政治環境極類似的情形下,退出台灣市場已經是可以預料的了。
當然,黎智英也不可能不知背後的買主背景,因為從年代練台生宣佈以15億元買下《壹電視》的機器設備、到富邦傳出以95億購買平面媒體,大幅跳到目前成交的175億行情,黎智英當然很清楚幕後第三個買主是誰,才可能檯高行情。
待過《壹傳媒》的人應該都很清楚,黎智英的商業導向是無庸置疑的,即便他是一個尊重新聞專業、不會干預新聞部運作的媒體老闆,但本質上,他仍然是個商人,而且是一個「不講感情的香港人」、也是一個「不會回頭望」的商人,不用怨他了,因為這就是黎智英,這就是《壹傳媒》。
(本文轉載自作者在新頭殼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