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媒體台灣:KANO、媒體與服貿

友善列印版本

KANO、媒體與服貿,這個看似毫無關連且後現代的標題,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如果你認為毫無關連性,那你就是不了解未來會有許多魔鬼就藏在服貿細節裡。

KANO在2月27日上映後隨即熱潮席捲台灣,然而在KANO正式上映前,特定集團媒體就已經密集對KANO開砲(連結),批評KANO講日語是皇民化產物。KANO上映後,這些媒體依然無視該部電影受歡迎的熱潮,持續密集對KANO開火。不過,最近卻有了微妙的變化。因為學生反服貿浪潮狂襲台灣,同樣是抨擊KANO的集團媒體,卻「報導」受到學生反服貿的影響,嚴重衝擊受歡迎的KANO票房,一副非常關心KANO電影票房的模樣。看到這兩則故事,你不覺得集團媒體是精神分裂嗎?不!絕對沒有精神分裂,他們只是配合中國統派打擊台灣的新聞操作而已。

 

(是的,媒體真的可以決定他們想要讓你看的「角度」。)

還記得嗎?當3月18日晚上9點半,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時,對於這個台灣有史以來,也堪稱是震撼全世界的新聞時,僅有兩家電視台即時報導,多數24小時電子媒體「視而不見」。不過,隔日,這些原本對前一晚新聞視而不見的電子媒體,開始「挑剔」學生的「缺點」,但不見這些媒體檢討馬英九與國民黨在服貿上的蠻橫與違反民主程序問題。

媒體奇怪的標準,很訝異嗎?不驚訝,台灣真的逐漸香港化。

1980年代,台灣民主甫萌芽,社會運動狂飆街頭,但是在國民黨傾黨國之力影響下的媒體,將民主運動變成暴力與暴民的代名詞。當時,台灣人欣羨香港有獨立自主與多元的媒體。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開始,台灣媒體逐漸獲得自由;但同時期的香港媒體,正面臨中國以商逼媒的統戰衝擊。2000年代,台灣媒體環境與香港媒體環境完全易位;台灣媒體的自由與多元,映襯了香港媒體在中共勢力侵蝕下的新聞自我審查。

然而,時間邁入2010年代,中共開始在台灣複製1990年代統戰香港媒體的手法。而服貿正是中共可以公開將手伸進台灣媒體,左右台灣輿論方向的統戰模式。

此版本的服貿,規定中國人可在台灣以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立商業據點提供廣告服務(平面)。廣告服務業除了廣告創意發想、設計與製作,還包括媒體廣告代理。媒體廣告代理商是廣告主(如銀行、地產商、電腦商、化妝品商等)和媒體之間的橋樑,由媒體廣告代理商統包與分配廣告至媒體。台灣的媒體廣告環境是買方市場,媒體為求生存,只能接受媒體廣告代理商的遊戲規則。也就是說,中資的媒體廣告代理商,可以左右媒體的報導與政治立場。

 

想想,長年反共的香港壹傳媒,在去年被抽走的廣告達到了2億港幣(將近台幣8億元)。而中共對於香港這種施壓媒體的方式,並不是現在才有,而是1990年代就開始。中共施壓方式不僅抽廣告,這兩年來更是對反共媒體人施加暴力,例如最近的明報前總編劉進圖遭砍成重傷,去年起也陸續發生陽光時務老闆陳平街頭遇襲、黎智英遭恐嚇、蘋果日報報社遭縱火、蘋果日報發行商勤力德老闆遭砍傷、免費報「am730」老闆施永青駕車遇襲等等。除了抽廣告外,這些暴力行為,可不可能發生在台灣呢?

或許,有人會問,影響力更大的電子媒體不在開放範圍內。但是,想想三立自己砍了收視率最好的政論節目「大話新聞」,這說明了電子媒體想與中國做生意的自我審查。一個號稱「台派」、「挺綠」的電子媒體都是如此自我閹割,至於其他的電子媒體本來的立場與資金來源,當然更是近年來大家所質疑的問題。

這次的反服貿學生運動,不僅收到來自香港近萬人的連署聲援,立法院的靜坐學生,也出現了不少香港學生與學者與會。為何他們這麼憂心,因為他們不希望台灣成為另一個香港。

好吧,或許有人不在乎媒體自由遭到威脅,他們在乎的是經濟效益。當年,馬英九恐嚇大家說沒有ECFA就沒有FTA;如今,FTA在哪?現在,馬英九又說沒有服貿就沒有TPP。奇怪了,服貿不就是ECFA的一環嗎?

對了,忘記告訴各位,馬英九一再聲稱ECFA是中國對台灣讓利,ECFA可以讓台灣經濟起飛。但是,後來的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卻在2012年坦承,中國並沒有在ECFA讓利,更稱沒有發生重大效益是應該的。但是,馬政府沒有告訴你,ECFA後,我們損失更多

為何你不知道ECFA這些問題呢?因為,多數媒體就是不想告訴你。如果,服貿來了,中共可以透過廣告控制媒體;那麼,屆時還有那個媒體會告訴你真相呢??
 

(你還會相信馬英九的服貿,我真的服了你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