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電影戲劇
許佑生
1 月 14,2014
一場文學與人生的革命──《孽子》三十年
我跟白先勇先生的小說,有一個特殊巧合的初遇。他的《寂寞十七歲》初版於1976年,我到了隔一年十七歲生日前一天,在書店看到愛不釋手購買,特意在封面後空白頁寫下:「當歌當舞當暢懷,寂寞十七明日來」。 彷彿我有預感十七歲後,在那保守年代裡,會孤單寂寞的機率很高,才寫趁著能跳能舞能歡樂,就趕緊把握吧。《寂寞十七歲》收錄十七篇短篇小說,不少若非直接,就是間接糾纏著同性戀的情與欲,我早熟而自知性傾向,...
邱俊憲
1 月 14,2014
2014大選,慎防「沉睡者效應」
「火星人登陸地球了!」某天早上,在電視上面,看到有名的媒體人這樣告訴你,想必你一定會嚇一跳。即使媒體的公信在台灣早就搖搖欲墜,而說話的媒體人你更未必相信,但作為大眾媒體,這些強勢通路仍將左右著你的訊息輸入,而影響視聽。 三人會不會成虎?就算你慎思明辨,一時不信,那麼再加一個人好了。喔,不,上帝不會給我四,那就再多一個人,五個人跟你說動物園的老虎跑出來了,你大概就不敢上街了。...
丁允恭
1 月 14,2014
【週二想想】想想想想 —「想」新書發表會發言紀要(包括忘了講的)
.按照往例,從打屁開始 想想論壇作品選輯「想」集結成書了。去年底我自己出的小說集叫作「擺」,然後年初跟人家一起出的合集又叫作「想」,充滿一字真言,真是省字一哥。 拿到書的第一眼,就看到書腰上面的作者名字,因為我的名字在整排的最左邊,所以還算滿好找的。跟很多同樣擺在書腰的先賢先進比較,我應該算比較沒名氣也沒人氣的,寫得也沒比人家好,之所以被印在上面,大概是因為我寫了那麼多篇(...
林濁水
1 月 14,2014
【華山論劍】台灣的國旗國號國歌:華山紀要(一)
本文就教於對民進黨「愛深責切」而比北京學者更嚴厲的謝前主席。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開會前後一個多星期,謝長廷前主席每天高分貝批判民進黨華山會議的成果。經過半年多、9次正式會議,600多人次討論,以及由支持民進黨專家甚至包括國民黨的學者和公民社會人士組成的諮詢會議更頻繁地開會後,歸納出來的《華山會議總結》──《2014對中政策檢討報告》,謝前主席認為根本一無是處,...
全球脈動
陳清泉
1 月 15,2014
亞洲地緣政治變動及台灣
〈富比世〉雜誌公布的世界最有影響人物名單,普丁排名在歐巴馬與習近平之前,反眏全球政治實力的對比,也象徵俄羅斯將以挑戰美國霸主的姿態重返國際舞台。 事實上,這不是普丁首次獲選為最有影響人物之一,2007年在卸任總統職務之前,就曾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究其原因,乃是普丁當政時期,並未掩飾掌控克里姆林宮政治權力的野心,真正做到完全執政;另一方面,在政策上滿足人民企求穩定的渴望,...
社會安全
許回
1 月 15,2014
【時事想想】誰的社運?無所不在與被迫不在的再寫
經過2013年公民運動的風起雲湧,我們經歷了大埔案、華光社區與文林苑的土地徵收爭議,我們也穿梭而過了關於媒體壟斷、服貿黑箱、核四與洪仲丘的場合,這些運動的本質直指公民社會的核心價值,以一己之力悍衛所深信的價值—那些不被國家發展的神話,經濟成長的迷思所魅惑的信念—,但於民主的認識仍模糊的台灣社會而言,若能夠有系統化的組織集結帶領,也許我們不再僅只羞澀的上街呼喊,而更能夠感到一種難以言明的共同體快感...
新一
1 月 16,2014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我的「小便斗」哀愁──江揆小便斗事件的發想
上個禮拜,報載閣揆對國父紀念館小便斗故障半年仍修不好一事震怒,引起媒體跟輿論一陣訕笑,批評江揆治國無方,只能管「廁所」大小事云云。當然,江宜樺的小便斗之怒,可能是對台灣公務員如「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針刺不痛」的效率感到震驚,抑或是對台灣科技水準竟連一個小便斗都修不好而詫異。不論江揆為何震怒,小便斗震怒事件傳出後,自戀的文化部長龍應台,為緩頰也說出:「小便斗是文明指標,確實該被注意」云云...
媒體觀察
李蔚
1 月 16,2014
一場媒體論壇 三齣現形記
一場「 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中國明擺著要用六點「共同倡議」操作「以民逼官」的氛圍,衝撞馬政府現行政策。這讓側身論壇的台灣公共媒體首長,公視董事長邵玉銘和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頓時從新聞工作者成了新聞當事人;加上文化部長龍應台。各自在公眾面前被好好的檢驗了一次! 1.龍應台 在藍營,準確的說應該是「馬陣營」中,龍應台的確是異數:她是唯一在兩岸事務上,不依靠「九二共識」...
歷史書寫
廖千瑤
1 月 16,2014
【時事想想】台灣學術界是否仍在迴避鄭南榕
在我國大學的學術界裡頭,或許還是有些老師在內心深處深深佩服鄭南榕先生的過往點滴。當我們把眼光放回那個沒有民主自由的年代時,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批評蔣氏父子的暴政、筆伐一黨專政的禍害,還是鼓吹組織反對黨、勇敢宣揚台灣應該獨立,鄭南榕先生無役不與。他個人以犧牲生命實踐了對民主自由的堅持,令人動容再三。照理說,隨著台灣民主的緩慢前進與成長,鄭南榕先生的事蹟應該越來越清晰才對。但是,很遺憾地,...
周孟涵
1 月 16,2014
【時事想想】我們要紀念什麼歷史?回應成大校務會議對南榕廣場議案的討論
去年11月底校方委託給學務處辦理的成大新廣場命名投票,本意是希望藉學生提名再由教職員工生投票,以第一高票作為新廣場名字。結果由學生提名出的南榕廣場在3500多張的有效票中,獲得900多張以最高票當選,事後校方以「事前沒有規範」的理由,如代表性不足、投票率過低等藉口拒絕使用「南榕」這名稱。 隨後在學生爭取下,校方才在12月25號校務會議重新委託學務處,照校方既有程序提交主管會議討論,...
‹
…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