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No name
書評書介
陳怡宏
10 月 03,2015
生命史的漂亮示範 ──《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
歷史是什麼?千百年來人類(特別是撰寫歷史的人)都不斷地詢問這個問題,近兩百年來歷史成為一門學科後,所謂的「史學理論」,也不斷地詢問這個問題。但是在號稱大眾社會的現代,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這個問題又有著什麼意義呢?筆者認為,透過自己父親的生命史,日本學者小熊英二做出了最有意義的回答,小熊在這本新書《活著回來的男人》的後記中,寫道:「記憶,是透過聽者與敘述者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文化研究
,
環境經濟
江昺崙
10 月 02,2015
關於台灣的稻米文化──從叱吒75年的大同電鍋談起
關於煮飯,台灣目前大多數的家庭仍然使用「大同電鍋」作為煮飯工具。 但其實大同電鍋可以說是台灣家電的「意外發明」。原本大同電鍋的原型(其實後來也沒改良多少),是1940年代東芝研發的煮飯鍋,當時所有家庭都還在用大灶跟柴燒,所以電鍋是很時髦的科技,但是1950年代之後台灣家電工廠就出現大量仿冒的設計,其中大同電鍋因為有了國家的保護,所以率先和東芝「技術合作」,生產了大同電鍋原型機...
教育文化
,
書評書介
廖志峰
10 月 01,2015
旅人的書街
走在重慶南路上可以感覺時間的流動和靜止,流動顯現在建築物上的光影游走,靜止則是恆常不變的街道,二者都同時並在,當我們用「書店街」來界定一條街道,街道印象也就此定型。有一天,街道上的書店消失了,那麼,這條街還會是書店街嗎? 我以為是的,就好像童年住過的劍潭,傳說是鄭成功斬妖留劍的地方,雖然故事是虛構的,地名卻是真實的,住過幾代的人。今日的書店街不但不是虛構,更是現實的存在,至少還有幾家書店,...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陳怡秀
9月 30,2015
【日本想想】 隨手可及的藝術 淺談越後妻有經驗
美術館、博物館在都市中林立,藝術不會只是都市的專屬權利。藝術與村落、鄉里的關係會是什麼?又該是什麼?桃園地景藝術節、雲林草根藝術祭和台南後壁的村之屋當代藝術展,在今年秋天輪番上陣,彷彿都直指共同的課題。如果說藝術必須汲取在地土壤的養分,才能生成厚實的生命力,那麼主辦「村之屋」的土溝農村美術館,以它的成立宗旨「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即指出一個方向。巧的是,最近參與了三年一度的「...
電影戲劇
,
休閒育樂
第二人格
9月 28,2015
台灣知青與他們的金鐘奇想
第50屆金鐘獎屏除節目討論,藝人和評審的對抗也成為焦點,不免俗地,塗鴉牆也充斥各種謾罵藝人粗俗低劣的發文,老實說,這裡面有些文章看了的確是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甚至是火大的。 這讓我想起常常發生在周遭的對話。 「真的快要受不了台灣電視新聞的品質了!台灣媒體真的很爛!」「是喔?最近哪一台報哪則新聞讓你看得這麼火大?」「老實說我也很久沒有看電視新聞了啦,我現在都看網路新聞,...
書評書介
蔡榮裕
9月 28,2015
飄搖人心,日本時代記憶的否定和潛抑何時了
對生活在台灣的人來說,關於日本人和中國人的記憶爭議,仍將是個議題,如何在意識立場和社會政治決定外,來看可能涉及的心理課題呢?我以日本作家小熊英二最近出版,《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引起的相關聯想談談前述命題。 以口述歷史為軸,《活著回來的男人》處理戰爭記憶時,以社會科學觀點進行分析,同時回應了社會結構變化。作者小熊英二是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
電影戲劇
邱懋景
9月 26,2015
涉世的抒情力量:談《太陽的孩子》
鄭有傑與勒嘎‧舒米合作的新作《太陽的孩子》,不同於鄭有傑先前作品《一年之初》(2006)、《陽陽》(2009)的風格,反而取徑於短片《潛規則》(2011)結合《野蓮香》(2012)的觀點,將視角進一步移向東台灣花蓮的現況,鄭有傑與勒嘎‧舒米的共同編劇,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讓我們知曉原來影像的抒情性是介入現世的力量。 《太陽的孩子》的劇情主軸改編於勒嘎‧舒米的母親舒米‧...
文化研究
陳德愉
9月 26,2015
【內地想想】 嫁給南投、讓越南驕傲的美食總舖師
在網路上搜尋「南投」,除了日月潭、溪頭等等國際級景點介紹外,跑出來最多的資料,就是「南投美食」。在這裡,我要推薦一家非吃不可隱藏版的南投美食,一家會讓你感覺「撿到寶」的餐廳。 這家「好旺角美食」(註)開在名間鄉一條寂寥的街道上。旁邊一家飲料店,對面一家7-11,就是這條街全部的商店了。寂靜的鄉道上,偶而幾台車駛過,穿著吊嘎踏著拖鞋的阿伯走到家門口看街景,幾個阿嬤坐在門口搖扇子。...
文化研究
曾明財
9月 26,2015
【眷村想想】 30年前的那群老芋仔記者
早年在台中縣跑新聞的外省老芋仔,分成好幾掛,其中幾位長相奇特、神情詭異,又有點陰沉的樣子,經常獨來獨往,也自成「丐幫」另一支派。 1986年初春,我到台中縣不久,很快的就和多位記者有了交情,但「麻臉」和少數幾個老芋仔,因為看起來心術不正,我都敬而遠之,偶而碰面僅禮貌點頭而已。 麻臉六十多歲,外表有點黑,滿臉坑坑洞洞,長的高高瘦瘦,在新聞圈算是老鳥了,辦一本發行量低的雜誌掛名社長,...
書評書介
,
政黨政治
蔡英文
9月 25,2015
【英派】書摘:外交小英
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我走進去了 在美國的期間,每一天要拋出怎樣的政治訊息,是很重要的規畫。一方面必須延續我們在台灣對兩岸和外交論述的定錨工作,另一方面是,隨行的媒體朋友每天都有交稿的壓力,如何把他們「餵飽」,是新聞部很頭疼的事。 《華爾街日報》投書:四管齊下的對外政策 在出發前,吳秘書長就規畫了投書美國主要媒體,透過這樣的方式,讓美國關心台灣的朋友們,...
‹
…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