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作者簡介
邱懋景
1988年生,銅鑼客家人。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喜歡在戲院看電影、在外野看棒球、在榕樹下聊涼、喜歡一個人大於很多人的時候。
所有文章
2019-11-04
《陽光普照》:萬物負陰而抱陽
《陽光普照》(A Sun,2019)是鍾孟宏的生涯代表作,也是2019年最佳的台灣電影,它讓我想起同樣處理家庭題材的《顛父人生》(Toni Erdmann,2016),它的黑色幽默與後者相比毫不遜色,甚至,略勝一籌。 但說實在的,電影開場的畫面我完全沒辦法進入情境,為什麼呢?作為觀眾的我聽見開場熟悉的音樂旋律,十分震驚。幾經思索,才確定是林生祥為鍾孟宏電影作品重新製作的〈縣道184...
2017-12-14
《血觀音》:美麗島的不美麗
「我滿懷著確信,從巨船蓬萊丸底甲板上凝視著台灣的春天,那兒表面上雖然美麗肥滿,但只要插進一針,就會看到惡臭逼人的血膿底迸出。」 ...
2017-10-20
《大佛普拉斯》:「笑」看地上的血
不知道曾在哪裡讀過,如果旁白作為電影敘事語言使用的話,那麼,這行徑簡直跟考試作弊沒兩樣。然而,《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不只光明正大地這麼做,而且導演黃信堯更在開場白直言,要透過自己的旁白宣揚其政治理念。這就好像公開跟觀眾(監考老師?)說:「我要作弊囉,看我怎麼作給你看!」 就這樣,導演阿堯式的插科打諢貫穿全片,邀請觀眾來「笑」看地上的血。明目張膽地「犯規」...
教育文化
2017-08-29
國文課?你還記得什麼?
近來國文課綱的文言文/白話文比例問題,再次引發熱議。先不論文/白比例,幾個月前,PTT鄉民的網路意見,高中課程最無用的科目是哪個?高居排行榜第一名就是國文課——這是當今學子在習得「經典國文」多年後、對專家們排定之國文教育的感想。難道這不是台灣國語文教育的重大警訊嗎?顯然當前的「經典國文」教育,絕對與當今學子的需求存在極大的落差。 關於國文課,你還記得什麼? 題解/注釋/背誦/...
2017-04-05
【影評】《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在失敗這門課得到「A」
還記得在里約奧運,台灣女將陳玟陵因傷退場落淚的運動是什麼嗎?沒錯,是角力。《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正是描寫關於角力運動的電影。如果你聽到角力二字,就覺得沒興趣,那就太可惜了。 因為我個人認為,這簡直是印度版的《KANO》(2014)。具體理由有四:一、改編自真人實事。二、角力或棒球兩者在國際運動賽事上,並不熱門。三、說明運動精神是具有普世性,不僅超越性別、種族,...
2017-01-22
《拆彈少年》:直視歷史的勇氣
前陣子,新竹某高校同學在校慶場合不當地展演了納粹橋段,遭到輿論撻伐。還真是巧合,這部由丹麥與德國合拍的歷史電影《拆彈少年》(Under sandet),透過一種全新的批判視角,提醒我們該如何看待納粹的惡,更重要的是:如何化解戰爭的惡。 雖然全片沒有任何的戰爭大場面,但老實說,坐在電影院觀賞該片的我,居然比看鬼片或驚悚片還坐立難安。更誇張地形容,其扣人心弦的程度,實際不亞於《搶救雷恩大兵》...
2016-11-17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版的戰爭與和平
自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後,李安似乎拍3D拍上癮了。 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3D、4K、每秒120格」宣告革了電影形式的命。當導演李安踏出了電影革命的一大步,我們豈有理由不進戲院?身為電影迷,當然得瞧瞧左手商業、右手藝術,這位人老心不老的電影頑童,究竟變出什麼新玩意? 有人形容該片像是HD規格的電視,但我不這麼認為。 你能想像螢幕有人跑出來?這不是伍迪....
2016-05-06
《計程人生》:關不住的玫瑰精神
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榮獲柏林影展金熊獎的《計程人生》(2015),可能是瞭解當代伊朗生活的最佳入門電影。先談談賈法‧潘納希吧!他在二○一○年三月,被伊朗政府指控「反政府」後,隨即在家中被捕入獄,眾多電影人為之聲援,其中也包含導演李安。同年五月的坎城影展,茱麗葉畢諾許在新片記者會為此落淚,她上台獲獎坎城影后時,更高舉賈法‧潘納希的名牌聲援他。 迫於國際壓力,伊朗政府隨後讓潘納希交保,...
2016-04-09
《路邊野餐》:電影詩人畢贛的現實爆破術
我想喜愛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觀眾,勢必不容錯過來自中國貴州的凱里小子畢贛拍攝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路邊野餐》(KAILI BLUES)。若真要說它是劇情長片呢?嚴格說來,好像又不太算。畢竟它的劇情(真實)需要觀眾的參與,方能完整觀影經驗的意義。這對於觀眾而言,自然有些挑戰。嚴格說來,畢贛比較像是用電影寫詩,寫一種甚至是前人所未曾寫過的電影詩篇。 長鏡頭作為一種「現實主義」 具有苗族血統,...
2016-03-05
《我們的那時此刻》:跨世代影迷的共同經驗
二〇一六年,楊力州推出最新作品:《我們的那時此刻》,影片製作緣起於紀錄台灣金馬獎五十年來的歷史發展,但楊力州的「感動、認同、改變」風格,使得該片的調性定為從庶民、影迷的觀點出發,或許說,《我們的那時此刻》就是他盼望用紀錄片呈現的庶民台灣電影史。 該片開場從中華民國國歌出發,顯然是另有目的,因為昔日的觀眾進戲院後,需要先唱完國歌,才能欣賞正片,這讓我們得以重溫舊夢(或噩夢⋯⋯)接著,...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