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邱懋景熱門文章
電影戲劇
邱懋景
10 月 20,2017
《大佛普拉斯》:「笑」看地上的血
不知道曾在哪裡讀過,如果旁白作為電影敘事語言使用的話,那麼,這行徑簡直跟考試作弊沒兩樣。然而,《大佛普拉斯》(The Great Buddha+)不只光明正大地這麼做,而且導演黃信堯更在開場白直言,要透過自己的旁白宣揚其政治理念。這就好像公開跟觀眾(監考老師?)說:「我要作弊囉,看我怎麼作給你看!」 就這樣,導演阿堯式的插科打諢貫穿全片,邀請觀眾來「笑」看地上的血。明目張膽地「犯規」...
電影戲劇
邱懋景
6 月 05,2015
太陽總在黑夜後──聊電影《兩天一夜》
趁著假日空檔,若進電影院欣賞比利時導演二人組達頓兄弟的《兩天一夜》,究竟是勞動者的假日休閒,還是另類折磨呢?這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對於立法者或資產階級觀賞本片而言,又是另外值得深思的議題:若16個人就能做的工作,為什麼要請17個人做呢?做不完的工作,頂多如劇情設定:剩餘的16人,每人多加三小時的班,還可以讓想賺多點錢的人,多領點加班費呢。(於是乎:太平洋的鬼島,就是這樣誕生的⋯⋯) 《...
電影戲劇
邱懋景
9月 26,2015
涉世的抒情力量:談《太陽的孩子》
鄭有傑與勒嘎‧舒米合作的新作《太陽的孩子》,不同於鄭有傑先前作品《一年之初》(2006)、《陽陽》(2009)的風格,反而取徑於短片《潛規則》(2011)結合《野蓮香》(2012)的觀點,將視角進一步移向東台灣花蓮的現況,鄭有傑與勒嘎‧舒米的共同編劇,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讓我們知曉原來影像的抒情性是介入現世的力量。 《太陽的孩子》的劇情主軸改編於勒嘎‧舒米的母親舒米‧...
電影戲劇
邱懋景
12 月 19,2015
《怪物的孩子》:故事的療癒
人能在「故事」中獲得某種治療嗎?──這是村上春樹與河合隼雄對話錄的主題之一。同樣地,我們可藉此提問細田守編導的動畫電影《怪物的孩子》,人能在電影獲得某種療癒的作用呢?答案自然是很明顯的。 如果《怪物的孩子》在台上映前,你之前不知道細田守是誰?沒關係。但電影在台上映後,你還不知道他是誰,那就要小心了:你恐將錯過二〇一五年的最佳動畫電影,而細田守正是該片的編導。...
環境經濟
邱懋景
1 月 24,2016
《大賣空》:敲響示警的經濟大鐘
二〇一六總統大選後,順應未來總統領導人的指示,我選擇謙卑地進電影院觀賞《大賣空》,藉此瞭解二〇〇七、〇八年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究竟所謂為何? 《大賣空》原著作者是麥克.路易士──他曾以另一著作《魔球》聞名於台灣,該書介紹大聯盟資本額小的運動家隊管理者,如何觀察球員的成績與數據,集結小咖球員並打造球隊的勝利方程式。同樣地,《大賣空》介紹四名金融業界的小咖如何觀察數據,讓數字說話,...
電影戲劇
邱懋景
3 月 05,2016
《我們的那時此刻》:跨世代影迷的共同經驗
二〇一六年,楊力州推出最新作品:《我們的那時此刻》,影片製作緣起於紀錄台灣金馬獎五十年來的歷史發展,但楊力州的「感動、認同、改變」風格,使得該片的調性定為從庶民、影迷的觀點出發,或許說,《我們的那時此刻》就是他盼望用紀錄片呈現的庶民台灣電影史。 該片開場從中華民國國歌出發,顯然是另有目的,因為昔日的觀眾進戲院後,需要先唱完國歌,才能欣賞正片,這讓我們得以重溫舊夢(或噩夢⋯⋯)接著,...
電影戲劇
邱懋景
4 月 09,2016
《路邊野餐》:電影詩人畢贛的現實爆破術
我想喜愛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觀眾,勢必不容錯過來自中國貴州的凱里小子畢贛拍攝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路邊野餐》(KAILI BLUES)。若真要說它是劇情長片呢?嚴格說來,好像又不太算。畢竟它的劇情(真實)需要觀眾的參與,方能完整觀影經驗的意義。這對於觀眾而言,自然有些挑戰。嚴格說來,畢贛比較像是用電影寫詩,寫一種甚至是前人所未曾寫過的電影詩篇。 長鏡頭作為一種「現實主義」 具有苗族血統,...
電影戲劇
邱懋景
五月 06,2016
《計程人生》:關不住的玫瑰精神
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榮獲柏林影展金熊獎的《計程人生》(2015),可能是瞭解當代伊朗生活的最佳入門電影。先談談賈法‧潘納希吧!他在二○一○年三月,被伊朗政府指控「反政府」後,隨即在家中被捕入獄,眾多電影人為之聲援,其中也包含導演李安。同年五月的坎城影展,茱麗葉畢諾許在新片記者會為此落淚,她上台獲獎坎城影后時,更高舉賈法‧潘納希的名牌聲援他。 迫於國際壓力,伊朗政府隨後讓潘納希交保,...
電影戲劇
邱懋景
11 月 17,2016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版的戰爭與和平
自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之後,李安似乎拍3D拍上癮了。 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3D、4K、每秒120格」宣告革了電影形式的命。當導演李安踏出了電影革命的一大步,我們豈有理由不進戲院?身為電影迷,當然得瞧瞧左手商業、右手藝術,這位人老心不老的電影頑童,究竟變出什麼新玩意? 有人形容該片像是HD規格的電視,但我不這麼認為。 你能想像螢幕有人跑出來?這不是伍迪....
電影戲劇
邱懋景
1 月 22,2017
《拆彈少年》:直視歷史的勇氣
前陣子,新竹某高校同學在校慶場合不當地展演了納粹橋段,遭到輿論撻伐。還真是巧合,這部由丹麥與德國合拍的歷史電影《拆彈少年》(Under sandet),透過一種全新的批判視角,提醒我們該如何看待納粹的惡,更重要的是:如何化解戰爭的惡。 雖然全片沒有任何的戰爭大場面,但老實說,坐在電影院觀賞該片的我,居然比看鬼片或驚悚片還坐立難安。更誇張地形容,其扣人心弦的程度,實際不亞於《搶救雷恩大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