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No name
歷史書寫
曾建元
2 月 28,2016
歷史的穹音──洪維健編著《蕭錦文的悲情城市》序
同樣在從事歷史真相的調查和紀錄,紀錄片導演洪維健和一般史家最大的差異,就是他更重視影像資料的蒐集,以及相關人物和地緣關係脈絡的追查和攝像錄影。而由於他出身自白色恐怖政治犯家庭,又有幼年隨母親朱瑜在綠島和土城清水坑黑牢坐監,與政治犯長輩相處的經驗,他對於政治受難者有著像是家人般的親近感,作為福建省來臺第二代,洪維健沒有太多的親戚,但他的親人故舊很多,因為他們都曾經共同承擔過時代的重量。...
歷史書寫
劉威良
2 月 27,2016
二二八自首者的家族滅門案
每年的二二八都讓人想到直接的受害者,而當年所謂的自首者,他們的傷害其實更深,因為家人誤會,因為家族的生命都在他的一念之間,他們不去自首, 可以怎麼辦?至今,這個沒有被知道,也不曾被知道的真相,家族人都還是害怕知道,害怕傷口再被撒鹽,帶著懼怕,他們根本不敢想像真相,即使石沉大海,只要能過平穩的日子,有何不好? 在德國我認識一個台灣僑胞,談到她父親時,她總是感到丟臉慚愧,眼眶泛紅,...
書評書介
藍士博
2 月 27,2016
非常與日常 ──革命歐里桑的快意之作《史明回憶錄》
革命者的非常往往由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積累,時時刻刻,日日年年。 * 許多年前就一直期待的、史明(1918─)歐里桑的回憶錄終於出版了,走過三萬五千多個日子,在台灣、日本、美國、歐洲等地奔波,歐里桑他再一次用一種任性地、極具個人風格的、厚達千頁的姿態向我們證明他的意志,用五十萬字完成他個人生命敘事的「最後一片拼圖」。 歷史與史明的辯證...
歷史書寫
,
音樂藝術
,
司法人權
張肇烜
2 月 26,2016
【人心人術】 二二八,最恐怖的檢查
「二二八事件」為台灣歷史上留下一道鮮明的傷痕,人民在統治者的權柄之下哭不出聲。二二八事件造成許多台灣社會菁英蒙難,藝術創作能量也遭到扼殺,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台灣國寶畫家陳澄波,在二二八事件中,沒有經過審判,不明不白地死於國民政府殘暴軍隊的血腥暴行,遊街示眾、公開槍決。(詳見:〈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1947年的台灣,那是一個風聲鶴唳的年代。混亂,是那個年代的代名詞。...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吳馨恩
2 月 20,2016
反歧視,那性歧視呢?
最近《大尾鱸鰻2》涉及對原住民族、同志的歧視的緣故,制定《反歧視法》的討論再度掀起。但同一時間聯合國基於女性權利,提議要求日本禁止「性暴力漫畫遊戲作品」(不是平等且尊重女性的情色漫畫遊戲作品),則被眾多男性網友撻伐保守、管太多、虛擬人物也要管等等。這讓我相當納悶,為何「反歧視」被認為是「進步的」,「反性歧視」卻被認為是「保守的」呢?就像社會主義者在經濟上反對放任自由,是基於保障階級弱勢,...
電影戲劇
宋元馨
2 月 19,2016
丹麥女孩,活出了「真我」,還是眾人的想像?
由湯姆胡柏(Tom Hooper)所執導,金獎影帝艾迪瑞曼恩(Eddie Redmayne)主演的電影《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作為描寫歷史上第一位變性人的故事,從剪輯、攝影、音樂到演員的演技,每一幕都美得驚人。然而,真實故事的主角埃恩納(Einar Wegener),他的心境是否真能藉由電影獲得發聲,還是在電影裡一幕幕美麗的場景與對話中悄悄被掩蓋了呢?...
文化研究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2 月 17,2016
【日本想想】 軍艦島、犬島廢而不棄──日本廢墟經驗談
位於基隆的阿根納造船廠,雖然早已廢置不用,仍是許多當地居民與廢墟迷的私房景點,但15日下午突遭拆除,縱使有基隆市長林右昌臉書即時震怒,怪手一下,早已無力回天。為什麼這類憾事,總等到被破壞摧毀後才驚覺、才惋嘆呢?以下來分享我所認知的日本,如何面對「廢墟」。 1980年代中期,由於日圓急速升值,雖然不利出口,但國內投機風氣旺盛,新建築計畫四起,經濟指數在帳面上看似一陣欣欣向榮,...
歷史書寫
,
音樂藝術
張肇烜
2 月 17,2016
【人心人術】 一生傳奇,台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
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6載,卻為台灣留下永遠不朽的國寶藝術;身為台灣人,你一定要認識的藝術家。 黃土水(1895-1930),出生在台北艋舺祖師廟的後街(今日的萬華),他出生的那一年,也是日本治台的第一年。 黃土水出生在一個貧寒的人家,「生食都不夠,那有通曝乾」,他直到12歲才有機會進入公學校讀書。老天卻是如此捉弄人!也在這一年,黃土水的父親去世,母親只好帶著他投靠同母異父的哥哥,...
教育文化
,
歷史書寫
許又方
2 月 15,2016
重見北門,人文才有天光
被「禁錮」長達三十九年的台北「北門」,終於在忠孝橋引道(北門高架橋)拆除後「重見天日」。在筆者看來,北門重現的意義不僅止於交通,更具歷史與文化的深刻意涵;同時,也啟發某些關於「人與城市」的哲學思考。 北門又名「承恩門」,建造於清光緒10年(公元1884)年,是目前世上僅存的閩式碉堡城門。它既見證老台北「大稻珵」的興衰,同時也見證台灣從清領、日治、國府遷台到民主化發展等百年滄桑歷程,...
歷史書寫
Mattel
2 月 14,2016
【島嶼邊緣】美濃地震想起美濃水庫
2月6日凌晨規模6.4的高雄美濃地震,造成台南慘重災情,今年台灣人的春節就在全民祈禱救災順利的時光中流逝。引發美濃地震的斷層並非原本位處該區附近的旗山、六龜與潮州等斷層,而是和2010年同樣規模6.4的高雄甲仙地震一樣,屬於未知的盲斷層。 2010年的甲仙地震造成340間校舍損毀、超過50萬戶停電、8處古蹟與歷史建築受損,以及96人受傷。不過,2016年的美濃地震卻造成慘重的傷亡。...
‹
…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