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想想副刊
No name
運動休閒
,
政黨政治
許又方
五月 05,2016
失敗組也可以拿勝投
若說投手丘是全世界最孤獨的地方,那麼最能領略這種孤寂感的人,應該非王建民莫屬了。雖然他克服九百多天載浮載沉的生涯低潮重返大聯盟,也激勵了很多人;但角色卻像個無足輕重的龍套般,偶爾上去過個場,演得好沒多少掌聲,演不好則批評、質疑之聲四起。他很明顯被定位為球隊的「失敗組」,只有贏很多或快輸球了,才會推他上去消化那些剩餘的「垃圾時間」。坦白講,這種彷彿打零工的清潔人員角色,絕不會令人感覺舒服。...
文化研究
沈昆賢
五月 03,2016
今晚,你要點哪一道?──從《紐約客》的中國食物短詩爭議看全球都市與台灣在地飲食
對於生活圈位於台北市中心─在我定義下為商業活動與住宅密集的大安、中正、中山、松山、信義等一帶的區域─的市民來說,一天的三餐或許不是一件特別讓人操煩的事情。大馬路上的精緻餐廳以及小巷弄內的小巧麵攤往往都在行走範圍之內;然而,對於我這樣一個住在南邊郊區文山區的學生來說,由於租屋處沒有開炊,而社區內又大多只有開著車前往信義區或公館等商業中心上下班的中產家庭,整個社區幾乎沒有任何餐飲業可言,...
書評書介
林志都
五月 01,2016
幻想世界中的經濟學 ──給想要寫一個好故事的年輕創作者的建議
「Why so serious?」「幹嘛這麼認真呢?」 ──電影《黑暗騎士》小丑的經典對白 暢銷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與由其改編的電視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的作者George R.R. Martin,在一次《滾石》雜誌對他的訪問中,提到他小說中想要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即使有奇幻元素,...
書評書介
許家旗
4 月 29,2016
太初有道,道成萬象──陳舜臣《青雲之軸》中的多重語言與身分飄移
記得大學修習世界文學課程,開天闢地第一章就是《聖經》的〈創世記〉。 混沌初始,神說有光,霹靂成萬象──區隔日夜、劈開天地、劃分水陸、燃點日月、化生草木、畜養禽獸。神先以語言展其大能之存有,終以其形象現世造人。然而,創世不曾停歇,在伊甸園中,神授與人之父祖──亞當命名萬有之權,世界運作的邏輯納入人類的語言秩序。 蒙昧到理性,語言是神之無限權柄,是人之啟蒙開端。在陳舜臣自傳體小說《...
電影戲劇
嚴婉玲
4 月 28,2016
看《燦爛時光》遇到的磨擦點
前陣子剛播映完畢的台劇《燦爛時光》,講述戰後台灣(1945-1950’s)四名男女中學同學,上半部經歷了太平洋戰爭結束、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其中一對情侶因政治因素殞命,留下的遺腹子交由另一對情侶養大,而倖存的這一對情侶在目睹政治的恐怖後,決定放棄律師生涯,在鄉間隱姓埋名,耕種維生,把同志之子扶養成人。下半部的時代背景則是1970年代後半,中壢事件發生前後,遺腹子成了大學生,...
書評書介
蘇瑞鏘
4 月 27,2016
【書評書介】 悲暗觀光自由行 ──余杰《我也走你的路──臺灣民主地圖(第二卷)》引介
當臺灣的民主政治逐漸崩壞之際,余杰以多篇臺灣百年來反抗者的故事,描繪出動人的臺灣民主地圖,不僅回顧臺灣民主所來徑,更指明臺灣未來該走的道路。 超越薛西佛斯的宿命 回顧臺灣自由民主的百年追求,往往是呈現希望與失望的交替循環。最晚從1920年代開始,伴隨政治、社會與文化啟蒙運動的發展,臺灣人民(如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展開對自由的追求,然卻在逐漸進入日本的戰爭體制後不斷受挫。...
歷史書寫
,
司法人權
,
政黨政治
Mattel
4 月 24,2016
【島嶼邊緣】綠色警總、綠色恐怖?陳文成命案告訴台灣人何謂警總與恐怖!
為了推動轉型正義,民進黨提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並於2016年4月15日首度在立法院進行表決。想當然耳,國民黨不想被台灣人知道當年國民黨戕害台灣人民的黑幕歷史,所以極力反對。國民黨除了抗議外,也高舉「轉型不是抄家、追殺不是正義」、「多數暴力何來正義」、「民粹加霸凌、轉型不正義」等標語,並高喊「反對多數暴力」強力杯葛《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促轉條例)。 由於國民黨反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
音樂藝術
張肇烜
4 月 23,2016
【人心人術】 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倪蔣懷
「金玉非寶藝術乃是至寶;心靈無形藝術即其象形。」──倪蔣懷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倪蔣懷(1894年8月12日-1943年4月21日)出生在烽火歲月。隔年馬關條約簽訂,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倪蔣懷的一生,恰好見證了日本治台50年。 倪蔣懷出生在台北,父親是私塾老師,他從小跟父親學習詩詞和書法。日治時期,針對台灣子弟設立公學校,倪蔣懷10歲時進入瑞芳公學校就讀,...
歷史書寫
陳惠民
4 月 19,2016
彰化農業倉庫的歷史正毀壞中
位於彰化市辭修路將屆百年歷史的「彰化市農會倉庫」,17日被路過的市民發現正進行拆除作業,於是透過網路號召關心文化資產的市民前往聚集,部份人士更以「肉身」擋下怪手巨臂,此一事件,透過媒體報導引起輿論嘩然,同日傍晚由縣府文化局、地方人士與彰化市農會等各界協調後達成共識,在未進行文資審查前,暫停拆除工程,所有廢棄物亦禁止外運。然而,原屬構造獨特且材質精緻的倉庫建築,已遭毀壞近半,令人噓唏不已...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4 月 16,2016
台灣國民電影「天然台」
戰後興盛一時的黑白台語片於1970年代沒落後,台灣電影史經歷了一段失語的過程,電影人物不管家庭背景為何或住在都市鄉村統統講中華民國語(簡稱「國語」或「華語」或「中語」),從1969年的《再見台北》(文夏主演)到1970年的《家在台北》(白景瑞導演),就標示著全面排除台語進入一個中語世界的時代交界,連結到1980年代開始台灣電影陷入低迷,顯現出長期失語綜合症候群。...
‹
…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