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農業倉庫的歷史正毀壞中

友善列印版本

位於彰化市辭修路將屆百年歷史的「彰化市農會倉庫」,17日被路過的市民發現正進行拆除作業,於是透過網路號召關心文化資產的市民前往聚集,部份人士更以「肉身」擋下怪手巨臂,此一事件,透過媒體報導引起輿論嘩然,同日傍晚由縣府文化局、地方人士與彰化市農會等各界協調後達成共識,在未進行文資審查前,暫停拆除工程,所有廢棄物亦禁止外運。然而,原屬構造獨特且材質精緻的倉庫建築,已遭毀壞近半,令人噓唏不已。

我們可由1935年日治時期金子常光手繪的《彰化市大觀》橫幅圖中,縱貫鐵路外矗立二幢顯著的建築物,一為「扇形車庫」,另一為「振業農業倉庫」(即現今彰化市農會倉庫),兩者代表了交通樞紐與平原農產集散的重要地景,但其命運卻截然不同。前者在九○年的鐵道文資保存運動中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目前仍由台鐵機務單位使用運作,是一活歷史保存的典範代表。而後者在農業設施現代化過程中,逐漸被取代而喪失米糧倉儲功能,成為乏人問津的「閒置空間」。由目前可得的文獻記載、調查報告與產業口述資料裡,不難發現此一「農業倉庫」有著厚實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磚牆、顯眼的圓弧形屋頂、優雅窗櫺比例與栱形門廊,具體象徵了日治時期羽翼漸豐的農業經濟基礎,巍峨聳立在廣陌平原裡,有著高辨識性的地標作用。另外,在彼時產業發展需求下,透過務實的建築知識與技術,倉儲運作靠的是溫溼度自我調控物理環境的善巧設計,這也是人類共同智慧的結晶。再者,源於日治且形式相仿的新式農業倉庫約十多座,歷經二戰期美軍轟炸、八七水災、九二一大地震等天然災害或人為拆除,彰化農業倉庫是碩果僅存者,深具歷史稀有性。

唯有召喚正視農業倉庫的歷史文化價值,才能鞏固其作為文化資產的保存意義,也才能在快速現代化過程中,慢慢找回或重建城市集體記憶的憑藉物。此外,當今文化創意政策喊得震天價響之際,舉目可見各式文創園區或觀光工廠,但別忘了唯有反身求諸歷史文化,才能開展出「與眾不同」的故事性,保有產品的獨特性而不被取代。

我們認為,不必花費巨資營造與在地脈絡不同的「迪士尼(即興式)樂園」,透過保存與活化彰化農業倉庫正是切入文化觀光風潮的捷徑之一。簡言之,文化資產保存絕不是「反發展」,而是在地永續經濟發展的另類途逕。

 

相關連結:

1. 搶救百年彰化農業倉庫聯盟FB專頁

2.守護彰化農會倉庫 協力農會殘跡再生連署專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