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人術】 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倪蔣懷

友善列印版本

「金玉非寶藝術乃是至寶;心靈無形藝術即其象形。」──倪蔣懷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倪蔣懷(1894年8月12日-1943年4月21日)出生在烽火歲月。隔年馬關條約簽訂,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倪蔣懷的一生,恰好見證了日本治台50年。

倪蔣懷出生在台北,父親是私塾老師,他從小跟父親學習詩詞和書法。日治時期,針對台灣子弟設立公學校,倪蔣懷10歲時進入瑞芳公學校就讀,瑞芳是台灣早年重要的煤礦和金礦礦區。六年後,倪蔣懷以「一等賞」成績畢業,領到編號第一號的畢業證書。學業成績優異的他,考進當時最高學府──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台北市立大學)。

在國語學校,倪蔣懷接受到新式教育,也第一次接觸到圖畫課程。他對畫圖很有興趣,從最基礎的鉛筆素描開始學起,後來進階到水彩畫。當時教授圖畫課程的老師是剛來台灣教書的石川欽一郎,倪蔣懷是他在台灣的第一個學生,啟發他對藝術的愛好。石川老師希望學生能夠畫自己所在的生活環境,寫生地方的色彩,倪蔣懷用盡一生來實現,寫生描繪台灣的一景一物。

放棄赴日 深耕台灣

畢業後,倪蔣懷被派任到暖暖公學校擔任教師,並與基隆礦業名人顏火炎之女──顏對女士成婚。看似安逸美滿的人生,一般人大概這麼過一生吧,然而倪蔣懷心中有夢,他一心想到日本學畫。特別問石川老師意見,本以為石川欽一郎會鼓勵他到日本追求夢想;誰知道老師竟要他打消赴日念頭,留在台灣。最敬重石川老師的倪蔣懷,知道老師的意思是要他留在台灣推廣美術,他毅然辭去穩定教職,投身礦業。

當時煤礦業是民間新興的行業,倪蔣懷因為高學歷,社會地位優越加上和台灣礦業史上第一家族──基隆顏家的姻親關係,成功進入礦業界。即便如此,草創之初仍是步履維艱,他曾在日記寫道:「今天是我進入礦業界的紀念日,有時順利有時坎坷,實在不算成功,心中不滿足,且感慨無限…」

投身礦業 栽培青年 

經營礦業的同時,他沒有忘記最愛的美術。隨著事業發展愈來愈好,經濟狀況改善後,倪蔣懷更將自己想要到日本深造,卻無法如願的失落,轉化到資助台灣年輕人到日本留學。他也用經商獲利積極推展和贊助台灣美術運動,1924年和陳植棋、陳澄波等七人成立「七星畫壇」,這是台灣最早推廣美術的團體,比官辦的「台展」還要早。而後更成立「台灣水彩畫會」,倪蔣懷出資舉辦美術展覽,1929年他更獨資創立「繪畫研究所」,栽培想要學習美術的青年,當時的學生包括張萬傳、洪瑞麟和陳德旺等人,後來都成為畫家。

倪蔣懷推廣美術,因為自己熱愛畫圖,他「早上都在礦場辦事情,下午若有時間就去郊外去畫圖」,起初畫礦區瑞芳、侯硐,到汐止找好友陳植棋就畫汐止。後來寫生足跡更遍布全台灣,從北到南,由基隆到鵝鑾鼻,用一支畫筆彩繪台灣。他的作品也獲得肯定,連續入選第一、二、三回「台展」。

不遺餘力 提攜後進

1930年代開始,好友陳植棋和同窗黃土水接連過世,再加上石川老師回到日本定居,讓倪蔣懷生活頓時少了畫友和恩師,也漸漸減少外出寫生。

事業有成的倪蔣懷平日生活節儉,但是他很照顧後進,年輕畫家到日本留學,他致贈留學賀金;當年繪畫研究所的學生洪瑞麟,從日本留學畢業回到台灣,他就邀洪瑞麟到他的礦場工作,後來洪瑞麟成為知名的「礦工畫家」。如果有後進如張萬傳要開畫展,倪蔣懷親自帶著他們拜訪商社,請大家幫忙買畫,也自掏腰包提供經費。

台灣美術 幕後推手

倪蔣懷一生還有一個夢,希望能夠蓋美術館,他不只到處買畫,充實美術館館藏,連名字都想好了,叫做「寶峰美術館」,可惜他的夢想沒有實現,罹患腎臟病之後,身體每況愈下,他一度遠赴日本求醫,卻被宣告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1943年倪蔣懷因尿毒症病逝台灣,結束了他50歲的人生。

倪蔣懷過世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將很多他生前收藏的畫作,包括陳植棋、張萬傳等畫家的作品都被炸毀,他的妻子每次空襲時就背著倪蔣懷和石川欽一郎的畫作逃跑,用生命保存了這些經典之作。

台灣現存的最早一張水彩畫,就是倪蔣懷的《景美街道》,因此他被稱為「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

倪蔣懷對藝術充滿熱情,自己卻沒有站在舞台的最前方,開畫展時把自己的畫掛在不顯眼的地方,顯眼的地方留給年輕人;對倪蔣懷來說,要名有名,要利有利,他卻不計名利,一心推廣台灣美術。在倪蔣懷家中掛有一幅他自己寫的對聯,對聯上寫著:「金玉非寶藝術乃是至寶;心靈無形藝術即其象形。」正是他的心境寫照,倪蔣懷常指著對聯說:「藝術就是我一生的事業。」他將經商所得贊助藝術、栽培年輕畫家,扮演台灣美術史上最重要的幕後推手,無私地將自己奉獻給台灣藝術。

「如果你想要得到世上最好的一切, 就先將最好的你奉獻給世界。」倪蔣懷的人生,讓我想起這句話。

作者